老年抑郁患者家庭照护及社会性综合干预对策
时间:2022-06-08 15:21:02 浏览次数:次
摘要:本文以老年抑郁症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缺乏照顾的原因探讨,提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照护外,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及保险机构的社会性综合干预对策。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家庭照顾;综合干预
一、老年抑郁症患者缺乏照顾原因探讨
(1)人口老龄化趋高是老年抑郁症的高发诱因。国家老龄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一半,未来将达70%。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无子女老年人、失独老年人、丁克家庭和单身贵族开始增多。同时,虽着高龄化趋势日益加大,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逐渐减退或丧失,不仅生活上增加了困难,也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精神障碍疾病发生率显著增高。他们当中许多人存在孤独、苦闷、抑郁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2)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主要问题。老年人随着年事增高,越发表现出自卑心理,甚至产生自弃行为,临床上表现出孤独、失落、恐惧、抑郁等症状。据调查统计,我国老年人中80%~9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人格缺陷和不良行为习惯,27%的老年人有明顯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3.4%的老年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7.5%的老年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由于子女长期在外打工、孙辈已长大成人也在城里安家,他们怀着对故土的眷恋而不愿过城市生活,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老年心理关爱工作已经成为老龄工作者和社区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3)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目前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其商业保险尚在推进阶段。精神病防治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九成重症患者散居社会,老年精神康复工作相对滞后,精神病分裂症患者居家照护压力很大,且需反复治疗,长期治疗费用较高,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长期照护的社会性干预对策
(一)政府有关部门的作为
(1)政府的人力财力保障。政府应鼓励和开展精神卫生专门人才培养,加强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建设;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精神卫生所需经费,将精神卫生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扶持贫困地区、边远农村的精神卫生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精神障碍康复机构,以缓解老年精神障碍人群养老和治疗床位不足的现状。(2)政府老龄管理部门的关爱。各级老龄委应高度重视老年心理关爱问题,全面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从“养、医、教、学、为、乐”等方面切实关心老年人,加强老年保健知识教育,开展老年文体活动,鼓励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等。相关专家、学者、各老年团体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向政府提供政策依据和对策。(3)尝试补偿性家庭养老模式。家庭是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场所,成年子女应主动履行对老年人的“反哺”义务;在现有家庭模式情况下,应创新家庭养老模式,可借鉴台湾地区的一些做法,实施“补偿性家庭养老模式”。例如台湾地区实施“人力时间银行”政策,规定如果子女没有和父母同住,应在自己工作的区域慰藉别人的父母,然后再通过公益团体,找到自己父母所居住区域的义工,顶替自己的角色关注其父母。此外,还可以实施自我慰藉的养老模式,鼓励老年人积极主动地寻求精神慰藉。(4)建立社区保障机制。贫困、健康状况差、独居的老年人是抑郁最为严重的人群,也是最需要关注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收入支持、必要的健康和生活服务是缓解他们抑郁情绪最好措施。这一保障机制,以社区为单位,由专门部门及社会志愿者加入,对辖区内的失能空巢老人重点关注和照顾,在解决其生活问题的同时,进行必要的精神抚慰工作。(5)改变养老机构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当前我国养老结构资源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这三种养老形式发展不均衡,居家养老负担正在加重,社区养老的服务尚未成熟,机构养老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尽可能在社区得到帮助,从而使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时间推迟,提高不能自理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比例;对养老机构实行动态考评,择优扶持,在基于相同服务水平、服务标准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应向照顾失能老年人多者倾斜。
(二)卫生主管部门协调各方技术力量
(1)延伸精神病防治中心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除履行诊疗职能外,应联合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功能,定期入户进行抑郁症状筛查,掌握动态情况,争取早发现、早干预。对回归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成立普查小组,由专家进行专业评估,同时建立详细的档案,定期随访,并为患者家属提供监护指导。(2)探索完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增强社区服务网络与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对应性,把对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重点从医院转移到社区,在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进行管理。逐步建立起社会康复体系,把精神病重点人员的管理纳入各街道、乡镇的年度综合工作范围,实行目标考核,制定应急预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精神卫生服务的模式,既能满足患者连续治疗的需求,也有利于保证社会平安稳定。
(三)完善医护保险和机构意外保险制度
(1)细化老年人建立健保、医保体系。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应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模式。政府应建立健全老年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社保和民政部门应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早期预防;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2)建立老年精神疾病医护保险制度。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就是借助社区医保平台,坚持“医养结合”的管理模式,依托老年护理机构,将患有精神疾病参保老年人的医疗护理费用纳入护理保险基金支付,提高对该老年人群的整体保障水平,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3)建立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一些养老机构拒绝收容精神疾患老人,担心他们发生自杀或者意外伤人之后,承担不起赔偿责任。如果能够建立养老机构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一旦患精神疾患老人发生意外,由保险公司出面理赔,可解决养老机构的后顾之忧。(作者单位:1,四川省攀枝花市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攀枝花学院图书馆)
作者简介:谢贤丽(1968~),女,副主任护师;罗兴社(1962-),男,大学本科,副研究馆员。
参考文献
[1]潘红梅.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护理现状[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9):824—826.
[老年抑郁患者家庭照护及社会性综合干预对策]相关文章
- 社会性规制成本分析必要性与前瞻
- 服用缓泻剂对肠瘘患者瘘口愈合干预效果的观察
- 222青少年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干预与护理措施
- 护理干预对慢阻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研究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社区卫生全科团队综合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康复的研究
- 心理干预对缓解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中的作用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指导与护理干预
- 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提高中职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三对关系”及其对策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面临的难题与对策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大学生手机上网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 我国风电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中国信息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试析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