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

时间:2022-06-08 16:49:02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以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高标准、高要求为出发点,阐述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对技能型专业人才发展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旅游专业; 课堂教学; “三种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41-002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我国旅游业正以旅游队伍构成的多元化、旅游文化的无国界化、旅游内容的科技化、信息化为特征飞速发展。为适应我国向世界旅游强国推进的需要,加强高校旅游专业建设,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念,围绕“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设计,本文认为上述四个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塑造年轻一代的品德与能力素质和解决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身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以上四个学会,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旅游专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终身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在贯穿一生的学习中具备的认知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打破狭隘面对复杂学习任务的能力,与人分享、协作、共建的能力,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景与虚拟情景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等。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学思维,不应过于注重讲授知识的本身,而应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掌握认知的手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学会独立拓宽知识视野,完善旅游专业知识。

如在《客源国概况》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不同国家为导向,进行项目化教学,以完成任务分配方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的兴趣。在本课程每个国家的知识点讲授中,教师应利用业内实例来解释分析所讲授的内容,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并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一些业内实践知识。另外,旅游学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教师讲授过程中,针对全球不同地域分区域的难点问题,应首先让学生理解本课程的知识架构,可以利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总结;学生问→教师分析→学生理解的互动教学方式授课,引导学生理解知识难点。互动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让他们融会贯通前期积淀的知识,通过布置作业、写小论文的形式,督促学生翻阅各种专业书籍,养成阅读的习惯。

教师的教学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具备无师自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导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旅游专业知识涉及面广泛,除课堂学习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主动汲取专业知识,做到兼收并蓄,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明确如何做到坚持学习,学会学习,追求新的思想,掌握旅游境外专业知识的理论,指导业内实践,而这种终身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将一生受益无穷。

二、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运动的第一阶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外界信息通过感官到达思维,通过思维了解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也就是达到理性认识。所以,认识运动的第二阶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更加重要的阶段。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通过观察、阅读、听课,从感知到达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练习、解答问题、调查研究、社会实践以及各种人际活动,形成运用程序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对策略性知识的感悟和体验,从而更准确、更深刻、更灵活的把握所学知识,并把它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3D导游实验室,让学生模拟训练导游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练习景区和沿途讲解、学会运用态势语言、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让理论和实践知识有效整合。

在模拟实践教学中利用实例进行教学,可采取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设立一个景点让学生练习模拟导游讲解。如老龙头,孟姜女庙或天下第一关等,用网络下载的景观图作为背景,鼓励学生轮流做导游员,对景点进行讲解,并让同学之间总结优点与不足,然后再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讲解点评,表扬创新,更正错误,学生通过边练习,边思考分析,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二步骤:是分组对立练习模拟。学生分成甲组(由几名导游组成)、乙组(由游客组成并提出问题)。

如现有行程:“10月3日,一批25人团队要由你做全陪通过丝绸之路后漂流、爬山三日游。”要求:甲组讨论后阐述任务的安排工作,并由乙组提出问题。

甲组阐述如下:首先熟悉该项接待计划,如:团号、人数(男女人数、小孩人数)、地接社、地陪姓名、活动项目及特殊要求等; 然后落实各项接待事宜,如:交通、食宿等;最后做好心理准备及物品准备。

乙组提问,问题1:如果游客在较长的车程中有烦躁不满情绪,应如何解决?问题2:爬山时游客不慎摔跤骨折,你应该怎样做?问题3:正要去漂流,忽然下雨你应如何处理?

甲组根据讨论,问题1解决办法:精心准备丝绸之路导游词,利用较长的车程时间详细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名称由来、张骞的西行、大规模的贸易以及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交流,让游客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该路的不同。如果还剩余很长时间,用小活动取代丝绸之路的寂寞,如填空文字游戏,内容都与丝绸之旅有关;或者准备一些小笑话和赛歌等活动,弥补车程时间长造成的旅途乏味。问题2解决办法:导游应立即询问游客的伤势,如果伤势严重并确认有骨折的可能,必须由领队或全陪将游客送往医院治疗,同时向旅行社报告,组织其他游客帮助并安慰游客。问题3解决办法:行程中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计划,应该向旅行社汇报,尽快与旅行社和地接导游商量解决办法和弥补措施;然后安抚游客,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游客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全陪、地陪导游员拟一份情况说明书以及重新签订旅游合同,防止以后出现投诉和合同纠纷。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既锻炼了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又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发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步骤:教师应总结整个导游过程,并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该项工作。教师系统的总结从接团到送团的安排及突发事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正视自己的重任和自己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们知道这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它可以传播文化、传导爱心,是用睿智、胆识、胸怀、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碰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去坚持完成的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同时,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和飞跃。训练过程中教师针对对待困难、解决冲突、组织管理、承担风险和团队合作等问题加以分析和讲解,将实践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形成学生的思维定式,也可以更好地指导业内实践,让学生迅速适应社会。

三、旅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主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以及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能创新成果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是使学习者初步具有信息加工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程讲授中,教师以讲授的课程为准,以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模拟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的练习过程。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和发展,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既是学生完善自身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首创精神的保证。教师可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开展“旅游知识”竞赛、承办校宣传橱窗介绍旅游知识、举办专题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采用“设疑探究整合知识”的教学方法,给定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中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探究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是建立在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的。所以,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以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实践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延伸,创新能力则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升华,三者统一构成认知实践的完整过程,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推荐访问:专业技能 导向 培养 需求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