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刷明代杂剧三种序言
时间:2022-06-09 10:21:01 浏览次数:次
在中国戏剧史上,杂剧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就剧本的流传来说,元代杂剧是较为幸运的,不单保存下来三十种当时的坊刻本,而且一直到明代还有许多名家从事搜集、考藏、镌刻和评骘。其中最为易致的是被人称做元代杂剧的“功魁祸首”的吴兴臧氏(懋循)雕虫馆在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一六一六)交由博古堂绣梓的《元曲选》十集、二十卷、一百种。然而,能够把现存元代杂剧做出前无古人的最称完备的总结工作,则不能不推以长乐郑西谛(振铎)先生为首的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在一九五八年委托商务印书馆影印行世的《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应当指出,《元曲选》和《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所收的杂剧都羼入少数的明人作品;但是,明代杂剧则较少有人裒辑成书。有之,那就是古杭沈氏(泰)福次居在崇祯二年乙巳(一六二七)刊行的《盛明杂剧》三十卷、三十种,在崇祯十四年辛巳(一六四一)续编的《盛明杂剧二集》三十卷、三十种,以及清代无锡邹氏(式金)夕佳楼在顺治十八年辛丑(一六六一)至康熙元年壬寅(一六六二)两年间雕成的《杂剧三集》又名《杂剧新编》三十四卷、三十四种。
沈泰,字林宗,别署福次居主人,浙江杭县人。他不是戏剧作家,然而他与当代著名传奇作家袁晋、杂剧作家徐
邹式金,字仲
正是由于如上的原因,这三部杂剧选集虽然合在一起只不过戋戋九十四种,不单比不上臧氏百种之数,而且距我们所知在五百余种的明代杂剧中的比例也未免过少,须知此乃“漏网之鱼”,能够保存下来是很艰难的。北京中国书店鉴于古旧书籍日渐稀少,而需求者又复綦众,于是在近年来开始了复制工作。他们一方面精选公私藏家的有用而鲜见的善本付诸景印,一方面则把多方搜求到的书版重行刷制。我认为这是一桩很有意义的工作,所以他们把武进董氏诵芬室分别在民国七年戊午(一九一八)仿明精刊的《盛明杂剧》、民国十四年乙丑(一九二五)复刊的《盛明杂剧二集》和民国三十年辛巳(一九四一)重校定的《杂剧三集》汇齐重刷,要我写几句话弁诸卷
不过,坦率地说,我诚挚地希望北京中国书店的朋友们不做这桩工作则已,既做就做得尽善尽美。即以这三种杂剧选集而言,我觉得还可以多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各书所收的杂剧作家一律不著真实姓氏,或以字行,如徐渭作徐文长、许潮作许时泉、邹兑金作邹叔介;或用别号,如汪道昆作汪南溟、凌
抑有进者,我更希望北京中国书店的朋友们在把这三部明代杂剧选集刷出之后,更鼓余勇,除了把长乐郑西谛(振锋)先生在三十年代辑印的《清人杂剧初集》和《清人杂剧二集》共八十种重行复制以外,并且根据他计划而未竟全功的三、四、五集辑印出版,则元、明、清三代的杂剧作品之传世者斐然具备,真是无上功德了。
庚申中秋于北京
[重刷明代杂剧三种序言]相关文章
- 上一篇:从术语移植看中国传统喜剧鉴别之难
- 下一篇:论四折一楔子体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