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西厢记》的剧情体制和艺术风格
时间:2022-06-09 11:00:03 浏览次数:次
内容摘要:《西厢记》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唐传奇《会真记》和金代董解元写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然而,作者不是简单的加工,而是真正的重新创造,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王实甫在剧情和体制方面进行革新,取得了前人难以超越的成就。在艺术创作和风格中,丰满而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抒情诗一般的语文,犹如醇酒,读至令人心醉,所以《西厢记》被誉为古代著名的才子书。
关键词:剧情赖婚人物塑造红娘
《西厢记》的作者为元朝的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称他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列在大剧作家关汉卿之后,贾仲明在为他补写的[凌波仙]吊词中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智谋,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由此肯定了王实甫在剧作家中的地位,熟悉市民生活,常混迹于艺人宫妓聚居的教坊,行院和勾栏等场所,擅长儿女风情戏。他创作的杂剧有十四种,但留存下来的仅《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另有《贩茶船》、《芙蓉亭》的曲文名一折,其中以《西厢记》最为著名。
下面,我浅谈一下《西厢记》的剧情体制和艺术风格。
一、《西厢记》的剧情和体制。
1、《西厢记》的剧情艺术
首先,作者匠心独运的改编。①107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在长期流行的西厢故事的基础上创作的,其基本故事情节虽本之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但决非简单的依样画葫芦,而是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改编。作者从两条线索在展开剧情,一条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妇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别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前者是戏剧冲突的主线,后者是副线,但又互相制约,构成 “惊艳”、“寺警”、“赖婚”、“赖简”“拷艳”等重要关目组成的特有戏剧性,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崔张的自由恋爱与封建世家大族观念不可调和的矛盾和较量,在许多关键的地方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更为巧妙合理,弥补了《董西厢》的不足,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平。
另外,高超的戏剧结构艺术技巧和善于塑造丰富人物形象的大家手笔。
譬如老夫的“赖婚”是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关键所在。原为《董西厢》所有,但《王西厢》加以发展为“二赖”和“三赖”,从一开始的“设宴”赖婚到第二次的“明许暗赖”,再带出第三次的“虚推实赖”不仅利用“赖婚”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更深入的刻划出老夫人在恪守封建世族观念和礼教传统时的虚伪、顽固阴险,丰富了人物性格。
2、《西厢记》体制艺术的革新。
②563《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在叙写崔张的恋爱故事,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而且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在第一本的第五折等若干折里,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这种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能以比较完美的戏剧形式安排剧情,使戏剧冲突波浪迭起,丰富曲折,也便于更全面的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
二、《西厢记》的艺术风格
1、鲜明的人形象
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西厢记》获得艺术上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张生在剧中不过是一介书生,然而却不顾身份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百折不挠,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他既有“贼心”,又有“贼胆”,刚一见面就表白自己年方二十三岁,并不曾娶妻。在遭到红娘的强白,被称为“傻角”后竟傻里傻气地不思悔改,反而月下吟诗,希望“有幽期密约。为了莺莺,他写信退贼,老夫人赖婚,他失望得想悬梁自尽,可一接到红娘带来的诗简,顿时愁眉尽展,半夜翻墙去赴约,也不管其中是否有诈,张生在恋爱问题上的胆大妄为,由此可见一斑,他做了一般读书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张生是情志意专的“志诚种”,但他恋爱的佳人崔莺莺却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剧中的一切情事皆因她而起。崔莺莺虽被说成是出生于名门的相国小姐,可她的风情和作派并不像淑女型的佳人,如她出场时“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以及与张生邂逅的“临去秋波那一转”,就缺乏大家闺秀的应有的矜持。张生在普救寺遇到崔莺莺时,见她“尽人调成軃着香肩。只将笑花拈“于是发出感叹:“呀,谁想寺里遇着神仙。”
2、人物形象的多全面性和丰富性。
剧中本应端庄娴淑的相国小姐崔莺莺,作家却将她的品行刻画的风情万种。一方面她对于男方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爱别人,就其内心而言,她对张生的爱很主动,很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另一方面,作为名门大姓的小姐,在“小梅香服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的情况下,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言行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3、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
在《西厢记》一剧中,甘愿为人作嫁衣的红娘,是剧中最为光彩的人物。她出身低贱,只是供莺莺使唤的婢女,却显得比其她女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她急人之所难,富有正义感,为张生、莺莺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在崔张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的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抓住老夫人碍于世家大族的名誉而怕出丑的弱点,暗示崔张两人已品尝爱情禁果,生米做成熟饭,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若无红娘,崔张两个有情人想成眷属是很困难或不可能的。故自《西厢记》流传开后,红娘的形象已为社会广泛接受,在民间,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为乐的象征。
4、人物语言的充分戏剧性和个性化。
《西厢记》除了塑造人物性格鲜明,令人喜爱的人物形象之外,《西厢记》有关目的设置,语言的运用的技巧等方面,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人物充分戏剧性和个性化,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是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剧中的许多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有如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如“长亭送别”中,莺莺的两段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识得迟,怨归去得疾。枊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余辉。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作者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的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名,从而形成了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贵的语言风格。
5、富予文采和浓随诗意的妙笔。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昏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充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作婚,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连,煞强如状元及第。
作者精炼,优美的抒情。③155-157本色而富有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观众或读者的想像,使之迅速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剧情氛围中,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④198作者以饱含的热泪蘸着心中的热血,抒写了崔张爱情的美丽华章,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相传,王实甫因写《西厢记》呕心沥血,经过几多寒暑,当写到“碧云天,黄花地”那折时,用心过度,没过多久便吐血而死。这传说虽不足信,但可见后世对《西厢记》及这位大剧作家的推崇与怀念。作者由此被称为“剧坛奇才”也是无可非议的。
《西厢记》可以说是一部情、采并茂的诗剧,明代文学字王世贞盛赞其唱词的文辞之美,并以此断言:“北曲帮当以《西厢记》压卷。”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话说中国大历史花艺出版社2009.1107页
[2] 郭伯南 刘福元新编中国史话(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3 563页
[3] 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155—157(页)
[4]蒋星煜《西厢记》研究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198页
作者简介:吴海中,男,1975年6月7日,汉族,河南尉氏人,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高等学校声乐发声原理。
[简析《西厢记》的剧情体制和艺术风格]相关文章
- 《西厢记》故事的流变
- 谈《西厢记》语言的雅俗相间之美
- 浅析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主题思想的变化及其复杂性
- 《西厢记》曲辞中诗词典故的引用
- 试论《西厢记》的“王字型”人物结构
-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心理描写差异探究
- 医疗体制改革中高校医院的护理管理服务转变探讨
- 适应投融资多元化发展需要 适时推进铁路财务体制改革
-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研究
- 体制内工作建议:不要把工作事当做天大事!(全文完整)
- 体制内,想提拔,决不能错过4个绝佳时机
- 体制内,这些人看似无能,通过反向操作,竟活成了真正人生赢家(全文完整)
- 体制内升职,领导也会以大局为重
- 2024体制内“阶层滑落”,远比你想象多
- 体制内用人规则,你根本不知道!
- 2024体制内,压力越大,提拔越快
- 上一篇:评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
- 下一篇:戏曲音乐继替变革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