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加官
时间:2022-06-09 11:14:01 浏览次数:次
“跳加官”是建国前戏曲演出的一种民间习俗风尚,它沉淀着我国文化蕴藉的传统戏曲表演形态。考其“加官”之来历,众口异词,多纷至沓来,但都穿凿附会。
至于“加官”是谁?有冯道为众人所认同,认为冯道是“加官”的度世。冯道生于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他不择君主,历事五朝八姓十一君,不虑揶揄,官位屡屡升迁,常禄不衰,为后世所鄙,常以品节低下为人唾骂。然而,他确以“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为乐事,虽有诸论不以为是,遂人所不齿,因他撰著有《长乐老自叙》,以自号“长乐老”为荣。又或因清·叶德辉《和金桧门观剧》云:
“加官喜见戏登场,
日日朱门伺酒浆。
一笑真成长乐老,
李郎送过又张郎。”
因此,把冯道牵联穿凿在内,但尚有隋末唐初人,魏征、唐·狄仁杰等附会臆测之说,“加官”原型之渊源,众论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未能一统。另外,一般认为武加官是唐代郭子仪,女加官,则多以唐武则天为是。
关于“跳加官”之制,产生时日,可以追溯南宋时期,远者南宋时的杂剧,杂剧表演为三分段制,即“艳段”与“正杂剧”,另加一“散段”,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
“演出杂剧时,“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杂扮’或名‘杂班’,又名‘纽元子’,又名‘拔和’,乃杂剧之散段”
其中“艳段”里就有吉庆通套,以示颂祝的内容,据此,势必演绎出“跳加官”内容轨迹形成的脉络。近代“跳加官”出现,似乎是历史的返哺归真。同时,充分反映民间风俗好尚的向往。
“跳加官”近代时日,当代著名中国戏曲史学家周华斌教授曾考证说: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现珍藏于首都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图高44公分,宽;350公分,尾暑‘实父仇英制’。按: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明·嘉靖前期著名的苏州工笔人物画家。据考,此图绘画技巧不高,未必是仇英手笔,但图中所绘风俗景物确属明代,是明末南京城风貌的写照。” 这种论断似乎是“跳加官”产生时间在近代形成的准则。可是,清·康熙间,又有这种对“跳加官”的论述。”
清·孔尚任纠、忽雷》传奇,他自序《博古闲情》说:
“此出叙作传填词之山,虽冠冕全本,而不必登优孟之场,倘能谱入笙歌,以易加官恶套,亦觉大雅不群矣。” 纠、忽雷》传奇序说: “桃扇频遮,不屑博周郎之顾。时康熙丙子长至静庵居士书。”
以上两段载录内容大意是:
此出戏说的是以词论剧,秉笔填词之山,虽饰意全戏,而无须去演出之场地,如果能登场表演,也要改变“跳加官”不好的俗套,这样才觉得雅致不平凡,高出同辈。
此剧虽歌舞场上续而不断。也不须让周郎为其校正音律,其意则认为曲词均合音律。康熙丙子长至,静庵居士书。丙子长至指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夏至,静庵居士,系为纠、忽雷》传奇作序的吴穆。按:三国,吴·周瑜少年时,吴中称他为周郎,精通音律,故而,不时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加官之习即已成“恶套”,足已说明“跳加官”流播之久,传承之盛,已显为人知,其产生时日,亦不能说是形成于清初,如若以明代中、末期的形成,最为合理、准确。这种论断是令人信服,可以成说的。根据前考,此说并非凭空臆想,肆意营造。
晚清·刘禺生《世载堂杂忆》说
“跳加官”之制,清朝二百年来官民演剧,普通用之:而不用于宫廷大内,因观戏主座为太后、皇帝,无官可加,只加臣下之官耳。加官一出,手执长条,曰一品当朝,曰加官晋爵,故宰相至贵客,一莅场座,加官跳而接福讨赏,表晋吉兆。”
从载录上看,“跳加官”的演绎序程中,已经阐明出了加官表演场合、表演范围、表演功能、表演形式乃至表演意念等。尤其,对产生年代亦作出定向跨度界说的定位。它在审美视角、文化理念。历史底蕴的涵盖深广产生不同程度的价值上及迎吉纳福、喜庆祥和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这段记载,更能加深对“跳加官”的理念情感之独锺。
《世载堂杂忆·跳加官》说:
“儿时在粤,闻跳加官故事。两广总督瑞麟,资格应升殿阁大学士,开寿宴,跳加官。加官冠上两翅,松挥(duǒ音朵,下垂)将坠脱,非吉利也。鬼门内(指后台)有扮内监者,急捧黄诏红黄绫出,跪呈加官前曰:‘奉上谕赐太师冠上加冠(冠官同音)’。加官亦跪接,内监乃束黄红绫于两翅,加官谢恩,再起跳。手持‘一品当朝’条,跳毕,将条直挂台座中间而入,瑞麟大喜,不数月,果大拜大学士。瑞认为大利市,每跳加官,必挑此人,优人(指演员)急智,可媲黄播绰(清·乾隆、嘉庆年间戏曲艺人)矣。”
这段记载,显然,是一种事物巧合,不可能是先兆,但是,充分反映一种民间和人文心态及人们心理形态之向往好恶。
关于“跳加官”之制,载录多见诸书,如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姗、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中国戏曲志》、《缀白裘》等有著述或提及;并有小说如清·陈森《晶花宝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等皆有记述。
“跳加官”是为独角戏,所扮红蟒角带、相纱朝靴,面戴“加官脸”的假面,加官脸做笑容状、登场左顾右盼,阴阳相间,只是“笑而不语,不唱,不念”,三次环台三匝。第一次出场亮相,醉态向观众(指特殊座客)示致贺状,第二次抱一小儿(即梨园所谓的“喜神”),至台口展示“喜神”,预示观者喜至神来,万事如意;第三次再上场,将红色缎质条幅(亦称“金榜”)明示“金榜”场前,致意观众“抬头见喜”、“一晶当朝”、“加官晋爵”、“天官赐福”等等作祥和喜庆颂词致语之貌,展示后退场,上演开锣正戏。这一红袍“加官”或称之“福星”,亦称“司禄神”,一般多在农历正月初或喜庆的节日、朝廷大典、宾客莅临之时,禄神喜降,以意“禄星高照”“官上加官”等,此象征吉庆富贵,官位高升,飞黄腾达。
“跳加官”虽是旧时戏曲习俗,但今日仍演不衰,不啻边远地方持继相传,即便是一些大城市戏曲舞台亦时而可见,比如今年北京春节庙会就见到“加官”的身影;如扩大“跳加官”的“天官赐福”前不久仍展演,显而易见,此习至今尚未沦为陈迹。
推荐访问:加官
[跳加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