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时间:2022-06-09 12:28:02 浏览次数:次
(注: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俞为民(1951- ),男,汉,浙江余杭人,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古代戏曲研究)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小说。)
(南京大学 中文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昆曲的现代性发展,首先是内容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就落实在昆曲剧目的建设上。其次,昆曲的现代性发展还要求表现形式的创新,在不失昆曲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昆曲的表演手段。
关键词:昆曲现代性;戏曲发展;戏曲改革;戏曲创新;戏曲艺术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昆曲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与戏曲艺术的典范与精华,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与口述文化遗产。许多有识之士正在探讨昆曲的现代发展途径。昆曲研究除了戏曲史范畴的诸多课题外,还有着现实的“对策性”研究课题。主要是昆曲的古典性质与其现代性发展如何接轨。如何充分利用昆曲的文化资源,并使其摆脱博物馆化的生存状态,必须进行对策性研究。
一、昆曲现代性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昆曲在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全世界19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的昆曲以全票通过,名列榜首。这不仅说明昆曲的影响与地位,已超越了国界,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受到全世界重视。
在我国几百种戏曲剧种中,为什么只有昆曲能成功入选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列?这是因为昆曲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其他剧种所不能比拟的。
首先,昆曲具有悠久的历史,昆曲产生于元代末年,最早是由居住在昆山千墩的顾坚创立的,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又经戏曲音律家魏良辅的改革,奠定了其在曲坛的“正音”地位。从明代中叶带清代中叶,风靡全国,流行大江南北。到了清代中叶以后,虽然走向了衰落,但仍未绝迹。从顾坚创立昆山腔的元代末年,流传到今天,昆曲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所有现存的戏曲剧种中最古老的剧种。
其次,昆曲的音乐,汇集了我国古代音乐的精华,昆曲采用的是曲牌体的音乐结构,其所用的曲牌中,包含了唐宋大曲、宋词、元曲、诸宫调、唱赚等的曲调。
第三,昆曲的剧本,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一方面,由于昆曲具有宛转缠绵的音乐风格,迎合了文人学士的审美情趣,使得一大批文人学士为之撰写剧本,由于有了文人的参与,昆曲剧本的文学品位得到了提高,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至清代中叶,在昆曲舞台上涌现了一大批经典传世之作,如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李玉的《清忠谱》和“一”、“人”、“永”、“占”、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这些名作不仅在昆曲舞台上经演不衰,而且也作为案头文学,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由于昆曲采用的是曲牌体的音乐结构,因此,它也采用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的一些优秀剧目作为自己的剧目,宋元南戏和元代杂剧中的一些优秀剧目如《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等五大南戏及《窦娥冤》、《单刀会》、《东窗事犯》、《货郎担》等都是昆曲中的常演剧目,并得以流传。
第四,昆曲具有系统完备的理论,在昆曲流传过程中,戏曲理论家们从剧本创作、戏曲音律、演唱、扮演等各个方面,总结了昆曲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如论述昆曲创作的有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词曲部》,论述度曲的有明代魏良辅的《南词引正》、沈宠绥的《度曲须知》、《弦索辨讹》、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等,论述扮演的有《闲情偶寄•演习部》,论述音律的有明代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清代周祥钰等的《九宫大成》、钮少雅、徐于室的《南曲九宫正始》等。
第五,昆曲具有完善的表演体系,而这一表演体系,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的代表。在世界剧坛上,有三大表演体系,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其中的梅兰芳体系,就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体系,而所谓的梅兰芳体系,在昆曲中就已经形成。
从以上这几点可见,昆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集大成者,而且也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歌舞以及其他表演艺术的精华,而昆曲所具有的这些内涵,也正是其在新时期能得以现代性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不会改变,而昆曲承载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也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内容,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昆曲所承载的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
但在昆曲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目前学术界与昆曲艺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昆曲只能继承,不能创新与发展,以保持昆曲的“原汁原味”;另一种意见则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昆曲加以创新,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这两种不同的意见,也反映在昆曲的保护与继承的实践中,如江苏昆剧院演出的经典版《牡丹亭》,苏州昆剧院排演的所谓经典版《长生殿》,便是按“原汁原味”的原则来排演的,而由白先勇先生主持、同是由苏州昆剧院排演的所谓青春版《牡丹亭》便是创新型的传统昆剧,另江苏昆剧院的《1699桃花扇》和上海昆剧院的《班昭》等,也都是新编的传统昆剧。
其实,作为“非物质遗产”或“口述性遗产”的昆曲,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因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与“物质遗产”不同,昆曲是一种舞台艺术,靠“人”的表演得以流传继承的,因此,即使是同一出戏或同一支曲调,不同的表演者之间甚至同一表演者在不同场合的表演都会产生差异,可以说,每演一次,就会有所变化,即使是刻意模仿,也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如徐凌云先生在谈到昆曲《浣纱记•寄子》这场戏中伍子在唱【胜如花】曲时的身段时指出:
“这是周凤林的做法,两手拎箭衣角,转身,做得非常快。肚腹挺开鸾带,挺得更快,一挺迅速挺开,刚刚一句念完。……照一般演法,在唱‘清秋路’时,已塞起一只看箭衣角,此时只须一手拎住箭衣角,可以腾出一手,撩起鸾带下跪,岂非从容不迫,何必担心跪在鸾带上,要肚腹来帮一下忙呢?这样做法,不能说不可以,也的确省事。但在情理上,我认为周凤林的做法更好些。因为撩鸾带下跪,用在伍子情绪十分激动的时候,看去总嫌牵强,不够真实。所以,撩鸾带可以不用,而挺开鸾带却是必要的。”①
可见,老艺人周凤林在表演《寄子》中的伍子时相对于前人“一般”即规范的演出就有了较大的变异,已不是“原汁原味”的昆剧《寄子》了,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所表演的《寄子》不是昆曲。
又如徐凌云先生在谈到昆曲《连环记•小宴》中的吕布上场时场面,也有两种不同的处理:
吕布上场,也有新旧两种场面。旧时是四龙套持月华旗先上,一字顺立在上场角,然后吕布上场,立九龙口扬鞭一立,加鞭走到上场角,念引子。我觉得吕布这样的一员猛将,上场时可以锋芒一点,因此作了如下的改动:四龙套先上,龙头冲至下场角台口,立斜一字。吕布上场,至九龙口扬鞭,亮相,再加鞭直冲至下场角台口,勒马,回身,加鞭。龙套走半圆场,在吕布身后走至上场角,一字顺立。吕布继至上场角台口念引子。这样,似乎比旧规威风一点。②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相关文章
-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当代中国诗歌的现代性重构
- 论数字影像的后现代性
- 3D快速动画技术在昆曲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 城市“智慧党建”的课题研究报告精编范文
- 研究生毕业一分钟个人介绍模板四篇
- 河北工业大学查重【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送审申请表】
- 【研究生对学位论文修改说明】学位论文修改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审查表
- 论文题目修改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修改申请表】
- 硕士学位论文送审申请书_学位论文送审平台
- 【研究生学位论文重新送审申请表】研究生学位论文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板-2015修改版-突出显示-ZXF】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说明(论文评阅及答辩后分别填写)]学位论文答辩
- 发展对象培训个人总结:发展对象个人总结
-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学习总结|
- 入党发展对象自我鉴定党员发展对象自我鉴定|党员自我鉴定简短
- 2020党员思想汇报【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思想小结(精)】
- 发展对象培训小结:2020发展对象培训总结
- 某单位2020年发展党员工作小结_2018党员发展计划
- 入党培训心得体会 发展对象培训心得体会
- [党员发展对象个人总结] 党员个人总结简短
- 党员培训个人总结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小结
- 2018年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总结【2020年学校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 上一篇:20世纪“戏曲剧种”研究概观
- 下一篇:《柳毅传》中女性个体生命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