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泰州盐税文化开发保护和利用

时间:2022-06-09 12:49:01  浏览次数:

摘要:保护和开发泰州盐税文化,对于提升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推动泰州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泰州盐税文化开发保护和利用,应进一步加强人类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的规划,加大政府的积极扶持力度,促进历史遗迹的自我发展,通过完善泰州盐税文化的保护体系,积极实施与盐税文化保护工作相得益彰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泰州;盐税文化;保护;开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1)03—0025—07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是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泰州盐税文化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泰州市盐税文化的人文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十分必要。

目前,泰州盐税文化设施简陋,配套不齐全,开发保护和利用程度不高,在泰州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要竭尽全力保护其人文与自然遗产,挖掘城市所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政府应设立对盐税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专门机构,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其相关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人文氛围。

泰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长江沿岸,为长三角经济区16座中心城市之一,有凤凰城的美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千百年来,风调雨顺,安定祥和,被誉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如今,泰州已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行列,也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不仅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尤其是泰州盐税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泰州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及旅游事业发展、树立泰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泰州盐税文化建设与发展现状

泰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号称苏北地区的“汉唐古郡、淮海名区”,其南靠长江、东临黄海,河湖相连、交错纵横、水运畅通,商贾云集,自古以来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享誉大江南北,其水陆位置的要津地位沟通了南北两地的物资交流。古泰州地域濒临黄海,远在北宋年问,先民们就在这里从事烧制海盐的活动。当时泰州城区以其优越特殊的地理条件(里下河地带的水道咽喉)成了海盐运输的集散地。州城北水关外就有稻河(运粮河)、草河(运草河)和肉汀河(运盐河)与连接城内的中市河的一圈宽阔的围城相通。古泰州辖地广阔,所属有南通、大丰、东台等地,官家盐场分布广而多,盐税资源十分丰富。

据考,这些盐业经营者几乎没有一个是泰州城区的当地人,大多为海下人(即今海安、东台往东的大丰、安丰、草堰、刘庄、伍佑以及盐城、阜宁一带专门从事烧制海盐的住户),明代著名的“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和元末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就是这样的典型。食盐为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需,盐税乃国家重要税源,历代封建王朝无不重视盐业的生产和营销。卉代《盐法》规定:“凡私自煮盐、贩运盐、买卖食盐者,构成私盐罪。”至汉武帝始,立《榷盐法》(政府垄断食盐的煎制与营销)。唐代中后期,改为“民制官收”,并规定:“盗卖一石者,即处死刑。”五代因袭唐法。宋元两代实行“盐引制”。元代规定:“伪造盐引者斩。”明代承元制,对私盐定罪尤重,洪武初制《盐引条例》,对盐实行专卖政策,将大部利益转向朝廷与权贵。此后,朱姓王室宗族仗势欺压盐商,从而扼制束缚了盐业的发展,引发了盐民与盐商,盐民与权贵之间的抗争。到了清代顺治、康熙两朝,为充裕国库,除弊兴利,曾一度采取发展盐业的措施:号召泰州城区的殷实富户投资盐业,鼓励海下盐商进城建造住所并从事其他行业。清政府为强化泰州域内的盐政管理,特在扬州府设置钞关,专司收缴盐税资金;后由两江总督林则徐在泰州南门城外滕家坝竖立税碑,永禁越坝逃税;又派“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高凤翰坐镇泰州办理盐税事务。至此,泰州便成了黄海沿线盐商们贩运营销的大本营。盐业的繁荣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泰州古城的迅速崛起和工商贸易的兴旺发达。泰州盐商为巩固社会地位,专门砌建了盐宗庙,成立了“盐业公所”(以协调行业内部与外部关系,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还筑建了专姓祠堂。这些都标志着其时的泰州盐商已羽翼丰满,并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中坚力量。

两淮盐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淮盐,顾名思义以淮河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在我国数千年产盐历史中两淮地区是主要的产盐区。明、清时期,淮盐以色白、粒细、质量上乘作为贡盐,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从南北朝时期南宋文帝元嘉二年(425),泰州即开始征收盐税。经过南北朝160余年的动荡岁月,隋朝统一分割局面后,至唐初泰州已经发展成为当时全国十大盐税征集地之一,泰州盐税占全国盐税总量的50%,甚至占唐朝赋税总额的1/4。泰州盐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泰州由县制升为州制,所辖地域更为广阔。到了宋代,泰州盐业更加发达,盐税资源更加丰富,这时的泰州一年的盐税收入比唐朝一年的全国各类税收收入总额还多。为征稽盐税,泰州的税务机构应运而生。据《海陵志》记载:泰州除设有运司衙门、课税局外,还在南门外滕家坝、东门外鲍家坝、北门外堂子口及老东河四处分别设立了税务机构,征收粮、盐等转运税。泰州税务桥之名起源于宋代,启用于明朝。宋代为满足泰州盐业发展和盐税征收的需要,在州治西南设置课税局,与淮盐运使司分司相邻,当时通往课税局有一桥,据记载原名太平桥,宋淳熙十一年(1184)由州守万钟建,宋嘉定十一年(1218)州守李峻重建。后倾圯,至明洪武三年(1370)知州张迂林复建,并命名为崇明桥。

“自古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泰州盐商的发迹,大约在清乾嘉年问,这些人发财之后又大都迁往府地(即扬州城内),去享受安闲舒适、附庸风雅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迁往扬州安居乐业的盐商们,当年曾趁乾隆下江南巡幸之机,捐输过巨额资财,建造了五亭桥、小白塔及帝王行宫,以结皇帝之欢心。乾隆在扬州时,曾对他们或予召见,或予赐宴,或予赏物,或予封爵,以示恩宠、体l血。乾隆六下江南,泰州籍盐商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与清朝廷的关系微妙,财势通天,致使扬、泰两地的历任官吏,也不得不仰承鼻息,礼让三分。

盐商们发家后,往往仿效当地的文士,争相建造各自的私家园邸,别墅宅第。清朝初年,除西迁扬州者外,留在泰州的盐商,都建造了各自

的园邸,为其嬉戏、宴饮的场所和招揽结纳四方名士之佳处。各地名家、富贾,或留寓泰州,或移居泰州,他们在盐商们的簇拥下,与本地的文人们诗酒酬唱,切磋弦歌画赋,以文以乐交朋,以书以画会友,营造了浓郁的文化交流氛围,活跃了泰州的艺苑文坛,从而促成了独特的泰州盐税文化在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

二、泰州盐税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1.税务桥

古往今来,全国的桥梁很多,而以“税务”二字命名的桥梁,至今还没有发现第二座。此桥为砖砌拱弧形,跨度为5.6米,高为2.3米,东西各有十五六级台阶。桥面东西长约8米,宽约7米。桥面和台阶全是铺的麻黄石板。桥栏杆高约1米,为砖砌。横跨在泰州繁华的旧城中市河上。此桥始建于宋淳熙年问,初名太平桥,又称崇明桥,明朝初年重建。因靠近当时的税务衙门,纳税人到税务衙门完税都要经过此桥或将船只停靠在桥下,然后上岸完税,久之,税务桥名闻遐迩,原太平桥、崇明桥之名反而被人遗忘了。税务桥从明朝起就载人《泰州志》,至今沿称。据史籍记载,紧靠桥顶北栏杆,曾建有福善庵,坐北朝南,从东到西共有两问小五架梁房,庵前为过道,再往南有一块影壁,正对庵门以避邪。桥上暮鼓晨钟,香火燎绕。平时附近市民家中有红白喜事,都要到桥上烧香求佛。桥上建庙,在全国并不多见。明朝御史凌儒《吟税务桥》诗云:“岁课重名旧,中城路正赊。总戎司马弟,簪笔夕郎家,东海迎朝日,西山送晚霞,从来冠盖里,时过七香车。”全诗盛赞当时泰州税务桥之繁华。岁月悠悠,时过境迁,古税务桥逐渐荒废,被埋人地下近50年。2001年,泰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在税务街树立了具有明清风格的“古税务街”牌坊,其一侧书写“溯唐宋赋源,盐税曾居天下半”,再现了泰州历史上“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风貌。

2.税碑亭

约在道光十三年至十四年问,当时的州府违反朝廷规定,在滕坝、鲍坝等地滥征货物税,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一些商民盘越滕坝、鲍坝进行避税,令官府伤透脑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道光十五年,林则徐饬令在扬关的各关卡口书写张贴告示,严查重处偷漏关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滕、鲍各坝税收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为永远禁止在滕坝、鲍坝绕越偷漏税收,林则徐在泰州滕坝前立下了一块税务告示碑。碑为白矾石质,长方形,高147厘米,宽70厘米,碑文22行,计1239字。这块告示碑是我国清朝末期税收历史的见证,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商民百姓与封建统治者之间避税抗税的斗争。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税收历史文物,1993年泰州市人民政府和泰州市税务局在古滕坝遗址建造了税碑亭,国家税务总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金鑫题写了“税碑亭”匾额。1995年11月5日在泰州古滕坝遗址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税务告示碑”这一珍贵的清代税史实物已成为泰州税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3.税务街

街名,通常以地名、人名或历史上某一个故事、传说或某著名建筑物、标志物来命名,用“税务”二字作街名在全国实属罕见。泰州有一条街就叫“古税务街”。据《泰州志》记载,早在清道光三十六年,州城内就有了税务桥大街。税务街虽然只有3至5米宽,但在当时足以称之为大街了。在两淮盐运使乔松年任泰州税官时,因税务桥而派生出税东街、税西街和税务桥南小街。税东街从海陵南路到鼓楼路长550米,税西街从海陵南路到青年南路长420米。宋代曾在税东街北建有课税局及淮东路泰州盐运司署,它是泰州盐税文化的见证。税务街是依桥而得。后来,因泰州的海岸线东移,区域建制有所调整,加之清末、民国盐运管理机构的变迁,致使古税务街逐渐萧条,税东街也成了一条以居家为主的街道,狭窄得像条巷子。

今日“古税务街”仍有很多明清建筑,像宫氏住宅(今泰州书画院、东方红画廊)、明蒋科进士第(今市文化馆、市文艺学校)、古课税局(今海陵区政协、梅乡京剧园、京剧票友社)。税务街俨然是一明清、现代民居建筑文化交融辉映的长廊,这些建筑印证了税务街当年的繁荣。宫氏住宅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明代建筑,据宫氏的后人介绍,这座住宅书写过“两朝三御史,五代七进士”的辉煌历史。而当年乔松年的私宅“日涉园”,被称为苏北最古老的园林。现在日涉园已被更名为乔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奇石,绿树如荫,桂树的幽香沁人心脾。乔园的斜对面就是明蒋科进士第,白墙黑瓦,从大门朝里望去,深不可测。

为弘扬税文化,泰州市人民政府已在“古税务街”立起一个牌坊。牌坊横跨整个街面,材料全是用米灰色的石柱和石板制作而成。牌坊的4根方形石柱直径每根约有60厘米,中间的2根石柱高约10米,西侧的2根高约6米,大额枋是用石板制成的,上面雕有双龙戏珠、梅花、莲花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站在牌坊的西边,可以清楚地看到4根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中间的一副对联写着“溯唐宋赋源盐税曾居天下半,抚明清史迹民居堪称国中先”;外侧的一副对联写着“此间易访明清宅,世上难寻税务桥”。牌坊的正中刻着四个行楷大字“古税务街”。可见,牌坊的两副对联浓缩了这条“古税务街”的历史。1996年8月泰州升为地级市后,首先改造了税文化底蕴深厚的“古税务街”,千年古街枯木逢春。

4.德卿塔

历史上的泰州一直是淮南盐的主要产地,是一个盐业生产历史悠久,盐税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泰州现存与盐税文化有直接关联的遗址、遗迹多达40余处。有一处则隐匿在宣堡小小的银杏村里,那就是德卿塔。

德卿塔,是一座八角玲珑塔,塔高8米,占地20多平方米,虽然没有塔楼的雄伟壮观,但却是泰州盐史的重要见证。这座塔建于清朝时期,是村民为纪念当时的盐场大使曹德卿而立,解放后多次加以修缮,距今已有百年。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曹德卿受命扬州盐府担任宣堡地方盐官,并在此定居。听老一辈们说,那时盐官地位很高,这座塔建成以后,清朝时期如果有官员经过此地,“文官必下轿,武官必下马”,对曹德卿顶礼膜拜。

5.泰坝

即泰州拦河坝,是指从江南经泰州去下河及海安、如皋方向或从向西去扬州方向,南去长江口岸的客货船,必须在泰州过坝。泰坝监掣署,即作盐货运销查验课税之所。清人赵瑜作《海陵竹枝词》日:“泰州坝儿官最优,自称本府忒风流,一年一度真调济,不原生封万户侯。”北宋三任贤相均出自泰州坝上。范仲庵有诗曰:“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西丞相,曾向此间来。”(《至西溪感赋》)“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的高凤翰祖父辈族人,大明祖国,礼部尚书高宏图(1583—1645),曾在泰州司河七年(见《海陵文征》卷三十二,陈宏谟《重建泰州长堤碑记》)。先生族弟高立斋、高宏图嗣孙在淮扬河防署为官,此公于乾隆十八年同两淮盐运使卢雅雨重修了范公堤(出年同上)。高凤翰作为有清一代第二任坝官,

虽然居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清苦,办公在水上舟中,但他在坝上的三年,既是其宦海仕途高峰,也是艺术生涯的重要时期。因为一是与先生有知遇之恩的卢雅雨首任两淮盐运使,为先生直接上级,对先生工作大力支持,能在不到一年的时期内,主持在州北大门西苍大街建起51问的泰坝盐掣署衙(又称泰坝衙门)即是明证之一。二是先生在坝上创作了大量诗文、砚画,《南阜山人诗集类稿》即于雍正十二年定稿,《砚史》初稿于十三年基本完成。

三、泰州盐税文化遗迹保护开发及利用的战略思考

独具特色的泰州盐税文化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盛名。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泰州在人文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还应该看到,泰州在人文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当初开发建设时缺乏整个大泰州的总体设计,致使泰州许多独具特色的盐税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得许多来泰州的游客觉得泰州没有什么景点可看、没有什么地方好玩,影响了泰州的对外开放和整体形象,与泰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在丁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要竭尽全力保护人文与自然遗产,挖掘城市所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为人民群众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人文氛围。因此,做好泰州人文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泰州今后建设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认真做好古人类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的规划

古人类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是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地一市知名度的高低、对外开放吸引力的大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慢,在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人文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好与坏。因此,必须首先做好保护和开发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作用。总体规划要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遵循突出重点和特色,近期、远期结合,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规划,具体实施方案应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的实施规划,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并尽可能及早地收到社会和经济效益。市政府应把人文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规划纳入泰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各级领导责任制当中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通过立法的办法保证规划的实施。泰州市的盐税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近期应把税务桥、税碑亭、税务街、德卿塔、泰坝、卤汀河等遗址保护开发列为市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积极开发相关旅游景点。抓住特色,把上述六处联合开辟为泰州盐税文化游览区。把它们并列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和旅游线路,将史前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泰州新的旅游热线,以吸引广大青少年和外来游客。提升泰州文化历史名城的广度、深度,丰富观赏的内涵,使之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

2.设立文物保护机构和强化盐税文化职能

由于人文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开发是一项系统T程,不但政策性、专业性强,而且涉及面广,需政府的统一协调以及城建、环保、文化、教育、林业、旅游等职能部门的配合。因此,各级政府应成立由城建、环保、文化、教育、林业、旅游等部门参加的人文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开发的专门机构,着力研究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依据总体规划,明确权属,明确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科学合理安排实施。

3.加大政府的积极扶持力度

作为研究和宣传税收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当尽快在泰州建设盐税文化博物馆,以挖掘、收集、保护、研究独特的泰州税收历史文物为主要任务。有关机构、经费和人员、编制等问题可以通过多渠道共同努力协商解决。当前的迫切任务和首要工作是尽快确定建馆地址和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此基础上发掘、利用江苏的盐税文化资源。可以结合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形成一个集科学教育、税文化研究、旅游观赏三位一体的盐税文化基地,这对于宣传江苏、宣传税收、提高泰州城市品位,都大有裨益。在泰州盐税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资金上,必须坚持政府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把这项工作当成一种产业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自我发展的路子。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投资谁受益。在政策许可范围内,鼓励部门、团体、个人投资。有条件还可以采取基金会、股份制等形式,逐步达到以业养业,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特别是在开发旅游业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投资引导,包括项目和政策,以避免项目重复建设。

4.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人文与自然遗产是不能再生的,破坏了也就没有了。所以,保护是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谈得上利用。保护,包括对遗产本身和周围环境的保护。对于人文遗产的保护,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从建国初期我国就颁布了许多有关保护的政策和法规,1982年、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近年又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方针和指导思想。在自然遗产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规也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是加强人文与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和法律依据,应该很好地加以贯彻和落实。人文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事情,必须加强宣传,以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取得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使这项工作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各级职能部门要强化执行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泰州盐税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在监督上,要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作用,定期听取汇报和进行实地检查,督促、帮助政府有关部门解决好人文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使之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让泰州的人文和自然遗产能在对外开放、经济建设、旅游事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5.积极组织申报关于泰州盐税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抢救、保存、保护和利用泰州盐税文化遗产,政府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着手申报关于泰州盐税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只是一个手段,保护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在做申报T作的同时要积极实施保护计划。没有保护计划,就谈不上申报,申报也不可能成功。关键是要通过申报,弘扬泰州盐税文化,鼓励相关群体开展鉴别、保护和利用泰州盐税文化的活动,提高对泰州盐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感。我们的申报工作要下大力气保证做好可操作性的保护计划,并给予特别的关注。做好申报T作,有利于推动盐税文化的保护事业,保护盐税文化资源,扩大影响,丰富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提升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竞争力。

6.完善泰州盐税文化的保护体系

文化是永恒的,其魅力和影响足以跨越时空。但文化的载体是脆弱的,它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善待历史建筑,保护文化资源,延续城市文脉,应成为包括开发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人文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要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完善盐税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体系。重点保护旧遗迹,坚持对遗迹的整体保护。积极探索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方法,在政府主导下妥善处理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防止片面性,解决“建设性破坏”所引发的矛盾,疏解居住人口,消除安全隐患。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重塑盐税文化优美的空问秩序。强化泰州盐税文化职能,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发展活力,促进文化复兴,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加速推进盐税历史文化保护的法制化进程,调整和健全盐税文化保护管理的机制与体制。

7.积极实施盐税文化保护工作的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传统产业、旅游事业,利用泰州盐税文化的知名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处理与保护有干扰的工业项目时注意选址位置。把文物古迹、园林名胜、遗迹遗址以及展示盐税历史文化的各类标志物在空间上组织起来,形成网络体系,使人们便于感知和理解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规划应把文物卉迹、园林名胜以及各类提示性标志物(如古树名木、碑刻、标牌等)在空间上组织起来,形成网络,从而给人们的欣赏创造有机的空间线路和逻辑线索。发展旅游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经济项目,这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优势。据了解,国外的旅游者来中国旅游主要是看中华的古老文明、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因此,首先必须要修整好盐税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不仅要发挥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优势,还要注意对盐税文化名城的宣传介绍、导游讲解。旅游服务设施是关键的一环,旅馆、饭店、影剧院、音乐厅、通讯以及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均很重要。在旅游收入上,旅游产品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旅游产品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推荐访问:盐税 泰州 利用 保护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