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探索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打造热带黄金景区价值链战略研究

时间:2022-06-09 13:42:02  浏览次数:

海南国际旅游岛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实施“聚焦战略”。设立“三亚特别国际旅游区”,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旅圈”可以聚集以三亚为中心的行政权,整合周边及南海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核心竞争力,参与亚洲乃至世界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既可以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带动并促进国际旅游岛整体发展进程,造福海南人民,亦可以推进南海旅游资源开发,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目标,此乃中央政府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亚位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最南端,地理位置优越,且占据核心的旅游资源,透过南海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国接壤,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桥头堡和纽带。

创建以三亚为龙头,包括周边的陵水、万宁、乐东、保亭、五指山以及南海三沙,构成“2+5+1”旅游经济圈,即2个地级市、5个市县及南海构成的“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赋予三亚旅游品牌更多的活力与内涵,赋予其更多的旅游元素,赋予其更多的灵活性,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让三亚承担新的历史责任,引领区域旅游潮流,为区域旅游发展做更多的

贡献。

“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的建设既可以拉动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整体进程,树立国际旅游岛整体形象及运营效率,又可促进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将进一步推进三沙市的建设,可谓一举多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建设的核心是景区品牌的建设,可以通过打造热带黄金景区价值链来提升“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快国际旅游岛整体发展进程,并参与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

一、创建海南国际旅游岛“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关系到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重大

旅游作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得到政府的高等重视。旅游业发展成为拉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而提升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国际旅游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海南已确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在海南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南海旅游资源,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对国际旅游岛旅游资源特别是南海旅游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意义重大。

三沙市的设立是国家应对国际环境的快速变化所采取的正确举措,行使对我岛屿及海域的管辖权。三沙市的设立对于年轻的国际旅游岛来说可谓是锦上添花,西沙永兴岛与国际旅游岛隔洋相望,同属海南省的南海诸岛,如何整合岛屿海洋旅游资源,进一步发展旅游经济,造福海南人民,是海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可见,对于国际旅游岛与南海旅游资源整合的研究异常重要。

三沙市的设立为国际旅游岛注入了丰富的旅游元素,可以通过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来整合区域岛屿旅游资源,达到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从而形成区域旅游品牌的互动格局,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显然,“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形成又可促进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将进一步推进三沙市的建设。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现状与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现状

据2012年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显示,2012年国际旅游岛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3320.37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3238.80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81.57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379.12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6.79亿元,入境旅游收入3.48亿美元。

(二)国际旅游岛旅游资源分布状态与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

1、景点分布不均,景点品牌知名度差别较大。

国际旅游岛旅游景点分布不均,优质旅游景点资源大多集中分布在三亚及其周边的南部及东南部地区,北部、中部及西部地区虽也分布一些景点,但从地理位置、景点品牌知名度及景点品牌效应来说,还不能与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景点相提

并论。

南部的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中南部的五指山及东部的旅游景点万泉河、博鳌亚洲论坛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2、景区品牌状况。

海南国际旅游岛拥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个国家4A 级旅游景区,16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国家级旅游景区(5A、4A、3A)在国际旅游岛分布地区来看,三亚周边的南部、东南部及中南部占据绝对优势,涵盖了优质的海景、山景资源。随着一些景区的不断建设及完善,这些稀缺的优质资源将进一步向以三亚为中心的南部聚集,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优质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呈现出来。因此,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是这些优质资源诉求的具体体现。

3、全省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呈现“南部、东南部大,中西部小”的格局

从全省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来看,2011年东部地区接待游客量几乎占到全省接待游客总量的九成。据统计,2011年全省各地旅游市场均呈快速发展势头。东部地区全年接待游客量2592.86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总量86.4%,同比增长16.2%;中部和西部分别接待游客152.37万人次和254.6万人次,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1 %和8.5%,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5.5%。

从2010~2012年全省全年接待游客数量统计显示,仅三亚地区全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全省全年接待游客总量的1/3,三亚地区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就几乎占到了全省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总数的60%,且呈继续增长的态势。

4、全省景区旅游收入呈现三亚地区占据全省旅游总收入半壁江山的格局

三亚地区连续三年实现年旅游总收入占全省年旅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三亚旅游收入更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三亚黄金周旅游收入甚至占全省旅游总收入六成多。

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三亚地区拉大了与中、西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差距,国际旅游岛正呈现旅游人气向三亚聚集、知名景区向三亚聚集、旅游市场向三亚聚集的“三聚集”现象,这与三亚地区拥有的独特地理位置及稀缺的旅游资源密切相关,也证明经过多年的建设,体现了三亚地区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

显然,三亚正扮演着国际旅游岛核心旅游品牌的重要角色、旅游市场领导者角色及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集散中心的

角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何整合三亚地区旅游资源,让三亚地区这种旅游品牌效应、旅游光环辐射到周边地区旅游市场,传递正能量,推动三亚周边地区旅游市场发展,进而拉动国际旅游岛整体发展进程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也符合周边地区旅游市场对于融入大三亚旅游市场的诉求。这种圈域旅游经济的大合作,本身对三亚地区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体现旅游资源互补的发展趋势,从而将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蛋糕做大,在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形成更大的旅游市场,进一步提升三亚的旅游品牌含金量。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目标顾客特征

海南国际旅游岛市场定位以国内旅游市场为重点,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发展出境旅游。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进一步巩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以及港澳台、俄罗斯、韩国、日本、东南亚等重点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国内大中城市以及中亚、北欧、西欧、澳洲等客源市场。

从上述资料可看出,2008-2012年的5年间,海南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呈上升趋势,接待过夜国内旅游者也呈上升趋势,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人数在2009及2010略有下降,2011和2012年持平,旅游总收入呈不断增长态势。

(四)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需求特征

海南省旅游委旅游统计报表显示:外国人在海南平均停留天数少于全国平均值,但人均日消费却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如果延长外国游客的停留时间,对拉动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

作用。

另一方面,游客在海南的停留时间短,与海南相关的旅游环境不无关系。如与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旅游口岸的建设状况、旅游购物及旅游娱乐等相配套的旅游服务功能的发挥等密切相关。就海南所处的区域环境来看,也与国际旅游竞争、区域口岸竞争有关。

(五)南海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拉开了开发南海、建设三沙的序幕。

2013年7月28日,椰香公主号邮轮首航西沙,从此南海旅游资源开发掀起了新篇章。到三沙的航线不仅将向国人揭开南海的神秘面纱,亦可唤醒国人的海洋意识。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海南国际旅游岛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距离国家对旅游岛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1、三亚旅游品牌的创建面临诸多问题,如管理不规范、旅游管理工作滞后,造成“天价海鲜”的事件发生;特别是重大节假日“过度拥挤”的旅游现象,游客纷至沓来,令三亚旅游接待工作不堪重负,在挫伤游客游兴的同时,也对三亚旅游品牌造成了影响。

2、三亚旅游景区的布局缺乏延展性,众多游客到来使得景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有种“城市旅游”之感。

3、三亚旅游口岸建设滞后,空港方面未能形成具竞争力的枢纽机场,海港的邮轮母港也未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4、三亚旅游品牌定位模糊,过度的商业房地产开发影响其特色的旅游定位。(5)南海旅游资源丰富,而三沙群岛旅游尚未开发,未能与三亚旅游形成“经济圈”式的互动、协调发展格局。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大力推进,旅游业呈现不断加快发展趋势,然而,国际旅游岛面临旅游品牌建设滞后、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的局面。

因此,通过打造“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品牌来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与南海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有助于加快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国际旅游岛核心竞争力,可以使国际旅游岛全面参与亚洲乃至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与南海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战略对于开发我国丰富的南海旅游资源,让沉睡数千年的南海瑰宝岛屿掀起神秘的面纱,一展其芳容,国内外游客从此可目睹其风采。

(二)三亚旅游景区的布局缺乏延展性

三亚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5A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4A 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3A 旅游景区2个。每逢重大节假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三亚各个景区人满为患,给三亚的旅游市场管理带来不小的压力。

每逢重大节假日,大量的游客集中在天涯海角、南山、亚龙湾、大小洞天,即使分流至蜈支洲岛、西岛、东岛,还有分流至保亭境内的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及槟榔谷原生态黎族苗族文化旅游区,重大节日还是给人感觉非常拥挤。如果没有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及槟榔谷原生态黎族苗族文化旅游区等周边景区的游客分流,这种拥挤将会更加明显。

增强三亚景区的延展性,拓宽三亚旅游地域圈,让众多的游客在更大的旅游圈内流动,将大大缓解“小三亚”景区的旅游压力,亦可促进三亚周边旅游经济的发展,况且三亚周边不乏拥有优质资源的景区,可以实现三亚与周边地区景区的优势互补。因此,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是大势所趋。

(三)三亚旅游品牌定位模糊,过度的商业房地产开发影响其独

具特色的旅游定位,战略漂移迹象日益显现

三亚地处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境内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十大风景资源。

三亚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南省风景名胜最多而又最密集的地方,在约两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密布众多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

随着三亚城市的不断发展,三亚的城市定位也经历数次调整。三亚在1988年海南建省初期,就定位于“逐步走向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后来有定位为“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有“一市、两都、三中心”的城市定位(即“健康之都”、“休闲之都”及会展中心、购物中心和时尚中心),还有定位为“建设成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带动海南南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南部中心城市”,有定位为“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有定位为“世界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南海旅游的服务基地与中心城市,全国海洋旅游的标杆以及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试验区”,还有“把三亚打造成除首都北京之外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休闲外交的首选城市”另外,也有说定位为“浪漫之都”、“时尚之都”、“度假天堂”、“养老胜地”、“候鸟之都”、“健康之都”、“养生之都”。

总之,从三亚众多的定位之说可以说明,三亚的城市发展战略模糊不清,或者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缺乏科学的“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规划,过度的城市商业房地产开发已使三亚偏离了原先的定位,“国际化”、“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氛围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拥挤,“天价海鲜”,“移民城市”、“老人聚居地”、“内陆都市”气息所冲击。战略漂移迹象日益显现。

因此,这种旅游人口建筑高密度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调整,城市发展定位更应该突出特色、回归自然,还三亚一个阳光灿烂、美丽沙滩、湛蓝海水、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此外,城市定位还更要关注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可见,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将使大三亚定位的内涵元素更加充实、丰满,可以促进大三亚不断向着国际化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迈进。

(四)三亚的发展面临区域旅游市场竞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任何区域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参与到区域的竞争行列中来。海南国际旅游岛要提高“国际”的含金量,就要面对区域国际旅游行业的挑战。三亚地理位置特殊,透过南海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桥头堡和纽带。

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规划来构建三亚未来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建设区域旅游交通枢纽,从而形成一条不断增值的旅游价值链,提升整体竞争力,参与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显得非常重要。

(五)行政区域格局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带来影响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行政区域氛围明显。存在一些有待整合旅游发展资源的问题。景区资源开发建设,市场推介以行政区域各自为战,缺乏旅游资源整合功能,区域旅游产品整合营销有待加强。

区域间旅游发展协调机制有待加强。比如,呀诺达景区地处保亭,其实就是三亚景区的延伸,其上游客源就是三亚游客向周边的延伸。为拓宽旅游产品,呀诺达投资方也有意将其景区通过建设一条旅游公路与邻近数公里的著名海滨景区海棠湾连接起来,既可起到山海景区互动,亦可满足游客的需求,方便游客穿梭不同景区。而要建设这条公路,涉及三亚和保亭两市县,有一定的协调难度,这条公路至今也没建成。

呀诺达、槟榔谷景区地处保亭,五指山热带雨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五指山市,这些景区要开通三亚凤凰机场或火车站、汽车站直达景区的县市际旅游专线需经过保亭、五指山与三亚相关部门审批。三亚市区的旅游公共交通线一般也只抵达三亚行政区域所属的景区,亦不可以“擅自”越线延伸至周边地区。不利于三亚优质旅游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也不利于三亚地区知名景区在节假日出现的“人满为患”的游客过度拥挤状况。

因此,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协调区域旅游建设发展,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淡薄“小行政”,突出“大行政”的区域旅游整体理念诉求凸显。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也是“小行政”向“大行政”转变的发展诉求,符合三亚及周边地区的长远发展利益。

(六)旅游市场监管滞后,旅游法规有待健全

2012年春节期间发生在的三亚“天价海鲜”事件,还有在重大节假日出现的个别旅行社导游因游客拒绝购物、拒绝额外餐饮消费而中途驱赶游客的“抛弃游客”事件,暴露出三亚旅游消费市场监管的不足。

旅游市场的监管与旅游法规的健全密切相关。商家敢于任意“宰客”,导游敢于中途“抛弃”游客,也反映出旅游法规存在的一些盲区。

四、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与打造热带黄金景区价值链发展战略构想

(一)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符合“80/20”法则,实施国际旅游岛“聚焦战略”

鉴于三亚特殊的地理位置,建议成立三亚特别国际旅游区(以下简称“三亚国旅区”)。三亚特别国际旅游区以三亚为中心,辖东边的陵水、万宁,西边的乐东,中南部的五指山、保亭,再加上南海三沙。在上述区域设立“三亚国旅区”,为副省级行政级别(类似广东的深圳特区)。省政府赋予“三亚国旅区”相应的行政权,辖区的其他市县直接受三亚行政管辖,省政府直接管辖三亚国际旅游区,对“三亚国旅区”内的市县不再行使直接管辖权。

近几年以来,三亚市主要领导均早已享有副省级行政级别,赋予三亚副省级行政区顺理成章。可以突破历史上划定的行政级别范畴,赋予三亚旅游品牌更多的活力与内涵,赋予其更多的旅游元素,赋予其更多的灵活性。让三亚承担起政府赋予的新的历史责任,引领区域旅游潮流,为区域旅游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预计将来“三亚国旅区”接待游客数量占到全省接待游客总数的50%~60%,旅游收入占到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0%~70%,甚至更高。可见,创建“大三亚国旅圈”是大势所趋,符合“80/20”法则。政府应集中经济资源加大对“大三亚国旅圈”景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其产出将远高于其它地区。这就是国际旅游岛发展非常关键的“聚焦战略”(Focus strategy)。

“三亚国旅区”的设立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省政府在三亚派驻工作组,指导协调三亚以地级市级别管辖周边市县的工作,赋予三亚相应的行政权限,协调三亚与三沙的合作,共商南海旅游资源开发等事宜;第二部,“三亚国旅区”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提升三亚行政级别。

三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品牌知名度,可以充当起南部周边地区旅游品牌的领军角色,三亚优势的旅游资源可以辐射至周边。从国际旅游岛未来发展来看,三亚行政权的升格与集中,有利于整合南部旅游资源,带动三亚周边南部市县的发展。从国际区域发展格局来看,也只有聚集以三亚为中心的行政权,才能整合周边及南海的旅游资源,打造核心旅游竞争力,参与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彰显疆域权益,是国际区域发展的方向。因此,设立“三亚国旅区”也是大势所趋。

设立“三亚国旅区”与创建“大三亚国旅圈”是相辅相成的,就是为了支持以国际旅游岛南部的三亚为中心的旅游圈建设,整合三亚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南海旅游,整合岛屿海洋旅游资源。这符合中央政府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开发海洋资源的发展战略目标,也是中央政府成立三沙市,赋予海南开发南海的使命所在。更重要的是设立“三亚国旅区”,创建“大三亚国旅圈”可以聚集以三亚为中心的行政权,整合周边及南海的旅游资源,打造核心旅游竞争力,参与亚洲乃至世界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可以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带动并促进国际旅游岛整体发展进程,造福海南人民,也是中央政府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打造以三亚母品牌为核心的大三亚旅游产品品牌群,实施多品牌发展战略,形成“‘大三亚国旅圈’热带黄金旅游景区品牌价值链”,分流聚集在三亚的游客

1、重大节假日游客大流量对三亚景区带来的挑战

每年的重大节假日,众多的游客汇集三亚。每年春节期间,众多外籍游客乘坐国际邮轮前来三亚,外国人品味中国年成为三亚春节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为三亚的新春佳节增添了国际化元素。

国际邮轮在春节期间密集光临三亚,旅客主要来自于欧美和亚洲各国。国际邮轮频繁进出三亚港,掀起了三亚春节“邮轮热”,邮轮旅游成为春节“黄金周”境外游客造访三亚的新热点。

可见,每年春节、“十一”黄金周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对三亚景区接待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2、构建“大三亚国旅圈”的旅游景区品牌网,打造“‘大三亚国旅圈’热带黄金旅

游景区品牌价值链”,分流聚集三亚的游客

通过三亚品牌延伸与建设“大三亚国旅圈”的网状旅游景区(母品牌与子品牌)来分流超负荷的游客流量。可以增强景区的延展性,扩展三亚品牌,实施多品牌战略,母品牌与子品牌构成大三亚旅游景区网。拓宽三亚旅游产品的宽度、增加三亚旅游产品的总长度,增加三亚旅游产品的深度,打造以三亚母品牌为核心的大三亚品牌群,将密集扎堆的游客分流至“大三亚国旅圈”的大三亚品牌群景区,这符合旅游市场的优化产品组合的发展规律。此举将大大减轻重大节假日高密度的游客流量对三亚旅游市场接待工作的带来的压力。

打造以三亚为中心,构建“四线一中心”的大三亚热带旅游景区品牌价值链。一中心即三亚核心景区,东线景区,中线景区,西线景区及南海三沙群岛的南海线。

加强旅游景区品牌建设,以三亚旅游产品作为核心母品牌来扩展周边子品牌,辐射并带动周边旅游发展,形成系列品牌集群,构成大三亚旅游景区品牌网。通过拓展三亚周边旅游景区、整合三亚周边旅游资源来打造“大三亚国旅圈”品牌,从而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此举可起到旅游集散地之作用,三亚发挥集聚与辐射功能,将蜂拥而至的游客分散至经济圈中的旅游景点,形成大三亚旅游目的地,将有效解决重大节假日“旅游拥挤瓶颈”的旅游现象,同时亦可以将三亚优质的旅游资源向周边旅游景区辐射,带动周边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三亚旅游产品的延展性,增加三亚旅游产品的宽度及总长度,本身也可促进三亚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使三亚旅游综合实力更上一台阶,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可谓一举多得。

“大三亚国旅圈”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的统一管理,可以强化“三亚国旅区”联合营销、品牌整合营销的观念和行动,可以形成“三亚国旅区”核心旅游品牌集团,打造“‘大三亚国旅圈’热带黄金旅游景区品牌价值链”,增强“大三亚国旅圈”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三亚国旅区”参与亚洲乃至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

(三)重视旅游教育事业建设及旅游与人才发展,建议创办中国热带国际旅游大学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海南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以说,国际旅游岛对海南而言,既是机遇,更是责任、挑战。海南旅游资源丰富,国际旅游岛将吸引大量的世界资本投资海南。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具有国际旅游市场、国际旅游视野的旅游人才的引进,实施旅游人才发展战略。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国际旅游管理人才的引进,对于“大三亚国旅圈”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培养、引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人才,总的来说,教育是根本,只有将旅游教育事业建设好,才能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为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创建“大三亚国旅圈”是实施上述战略的具体行动体现。要加强以三亚为中心的“大三亚国旅圈”的建设,就需要大批的相关建设人才。因此,创办中国热带国际旅游大学显得极为重要。

创建中国热带国际旅游大学是教育领域前所未有事件,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没有过。海南国际旅游岛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旅游资源丰富。而三亚又处于国际旅游岛的南部位置,南临南海,旅游资源极具优势。可见,创办热带国际旅游大学顺理成章,就是为了服务“大三亚国旅圈”的建设,服务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热带国际旅游大学可下设多个学院,培养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相关人才,关系到“大三亚国旅圈”的建设发展,关系到国际旅游岛的长远发展。可以与世界上知名的旅游院校合作办学,此举乃一箭多雕,全力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加强“大三亚国旅圈”区域旅游法规建设,使优势旅游资源得以科学开发并永续被利用造福于人类

在相关旅游法规实施近一年后,三亚于2012年春节期间发生了“天价海鲜”事件,这对于三亚旅游品牌美誉度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说明旅游法规还存在某些漏洞,还存在旅游市场执法缺位等问题。存在多头管理与多头不管,出现互相推诿、“三不管”现象,造成“谁都管、谁都不管、谁都管不了”的局面。

综合来看,旅游法规的制定与国际旅游岛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有些滞后。旅游法规缺乏细则化,惩罚过于宽松,违反旅游法规成本偏低,不足与形成“高压阻滞违反相关旅游法规”的氛围。这也是三亚等旅游地区“天价海鲜”、“购物高额回扣”等“宰客”现象屡见不鲜的原因之一。另外,也存在景区缺乏科学规划、低水平景区重复建设、优质旅游资源低水平建设、景区周边盲目开发建设等不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

问题。

因此,要解决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存在的乱象就必须用重典,加强旅游法规的建设。三亚既是优质旅游资源、优质景区聚集地,也是中外游客在国际旅游岛的高度集散中心。创建“大三亚国旅圈”,加强三亚国际旅游区旅游法规建设,对于保护三亚南部优质旅游资源,作用极大。亦可通过分流游客流量,辐射旅游聚集力,来减轻景区、市区的压力,有利于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

创建“大三亚国旅圈”,规范并健全区域旅游法规的建设,科学规划并按计划开发稀缺的、不可再生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可以规范并引导产权式的房地产开发,抑制过度的商业房地产开发对景区造成的影响,关系到三亚南部地区乃至整个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绿色崛起,关系到南海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生态保护,战略意义重大。

总之,加强区域旅游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完善“大三亚国旅圈”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旅游市场的法律法规意识,营造人人敬畏旅游法规、践行旅游法规的文明环境,为“大三亚国旅圈”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可以使三亚旅游品牌美誉度锦上添花,充实三亚旅游品牌的根基。

推荐访问:南海 景区 热带 价值链 国际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