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发展广东省生态旅游经济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6-09 14:28:01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省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运用综观经济学理论,合理地对广东省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大力发展粤北的山区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粤西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珠江三角洲的都市型生态旅游;大力发展东西两翼的沿海生态旅游四方面。

[关键词]山区生态旅游;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都市型生态旅游;沿海生态旅游

综观经济效益就是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中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的对比关系。

将综观经济效益理论运用到旅游经济中,就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生态旅游就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广东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下面就是笔者对广东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粤北的山区生态旅游

粤北山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侧,地势北高南低,山岭重叠,形态万千,有山地、丘陵、盆地、台地等,地貌独特,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有南岭、青云山、九连山、莲花山、云开大山等;河谷盆地众多,有南雄盆地、韶关盆地、乐昌盆地、东江河谷平原、兴宁盆地和梅江盆地等。粤北山区丹霞地貌风景名胜点多面广,品位高,旅游价值大,如韶关的丹霞山、锦岩、韶石山、金鸡岭、四脚寨,河源的牛牯寨、窑石寨、霍山,梅州的五指石、南台山等。粤北山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民俗风情浓郁,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现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例如,这里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龟峰塔;有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四季皆绿的华南最大的水库——万绿湖、原始森林生态风景区——桂山、华南第二大水库——枫树坝水库;还有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蛋、骨骼化石。其中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桂山风景区依山面湖,山环水抱,树木终年常绿,四季花开果熟,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之称。它是北回归线上广东最大的,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有131种走兽和112种飞禽。

结合粤北山区的资源状况,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应实施“合纵联横、优势互补、整体推进”战略,加强区域旅游经济的联合与协作,建立多元化旅游市场网络。第一,加强粤北山区各地区在旅游项目开发、客源市场促销、旅游线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整体推进粤北山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根据生态旅游产品线路的自然连接和延伸,实现资源共享,打破行政界限,把独特的自然奇景、人文胜迹、民俗风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地域间的联合发展。如重点开发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丹霞山、桂山、万绿湖、雁南飞、必背瑶寨等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区,把这一旅游带建成集观光、考察、猎奇、探险、漂流、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胜地。第二,加强与珠三角合作,将粤北山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与珠三角城市群的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形成互补联合。第三,做好区际联合。与邻近各省(区)市联手合作,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促进相互投资,开展联合宣传,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发跨省生态旅游精品线,充分发挥粤北山区的地缘优势:与广西、湖南、江西、福建联合开发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同龙岩、赣南等客属地区联手打造“千里客家文化生态旅游长廊”,提升客家文化品位,谋求整个粤北山区生态旅游的整体综合效益。

二、大力发展粤西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

粤西地区地貌特征复杂,它四境环山,交通阻隔,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少量的平原、盆地、谷地、台地、洼地等散在其间。而山地又有中山、低山、山丘之分,平原也有沖积平原、海积平原、溶蚀平原、岩溶残峰平原和侵蚀——溶蚀平原之别。根据不同的地质特征,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等地貌还有更细的区别。从气候上说,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粤西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其地域辽阔、南北跨6个多纬度,东西跨8个经度,山脉纵横,地形复杂,气候差异也明显存在东西南北各不相同的区别。南北不同,表现在温度上。桂北地区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气候特征与湘南、赣南相似,属中亚热带;桂南地区夏长冬短,或全年无冬,气候特征与广东和福建南部相似,属南亚热带;沿海地区则终年暖热,具有边缘热带或热带季风气候。东西之别,则表现在降水量上。桂东地区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之间,降水日数170-190天,雨季长达半年,年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小于1.0,气候湿润;桂西地区年降水量多在1200-1500毫米之间,降水日数为130-170天,且多集中在5-8月,雨季较短,在雨季来临之前,气温很高,年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多在1.2-1.5之间,蒸发大于降水,气候比较干燥,因而常发生干旱。因此粤西地区十分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森林类型多样,生物群落复杂。广袤的林区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形态各异的森林景观,构成了特色浓郁的森林旅游资源。植被的组成种类丰富,种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共有5424种,亚种298种,变种21种,分隶于273科1568属。

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森林多种效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逐步加大对粤西地区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使森林旅游业逐步成为林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森林旅游要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省级森林公园为骨架,市县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全面发展,绿色生态与岭南文化融为一体,体现纯真美好的大自然特色,从而凸现粤西森林生态旅游的板块,使其形象也得到不断优化和提升,成为有区域国际影响的生态旅游胜地。第一,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森林资源。作为以保护森林为前提的森林公园,在开发经营的同时,森林和生态的保护就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森林资源的开发应注重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开发过程中应加强环境整治,使之不断焕发青春。优美的旅游环境本身即是一种旅游资源,应通过对旅游环境的保护和美化,进一步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和吸引力。第二,加强林业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协作,促进森林旅游发展。应由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再协同旅游部门制定合理的旅游路线,共同组织客源,循序渐进地开发。切忌急功近利,在缺乏对森林资源的充分了解和切实保障的情况下,仓促向游客开放,以致森林遭受破坏,旅游开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合理规划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森林公园的规划发展要具有特色。例如学习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做到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景色优美。今后生态旅游的开发就应抓住游客求知、求新、探险、猎奇的心理特征,推出以休闲和观光旅游为主体,注重参与性、娱乐性和地方特色的多层次旅游活动,要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构成特点。第四,加大森林旅游产品的宣传,加强森林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通过举办节庆活动、通过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旅游和推销其旅游产品,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从事森林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尽快提高旅游服务的整体素质,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珠江三角洲的都市型生态旅游

珠江三角洲生态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金三角”区(广州、深圳、珠海三点之间形成的小三角)与非“金三角”区(“金三角”以外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极不平衡,由于两区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经济水平与文化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旅游发展的区域特色比较明显。“金三角”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心脏地带,经济发达,资本雄厚,2008年“金三角”区的GDP约占整个珠江三角洲GDP的85%左右。凭借优越的区位、完善的基础设施与雄厚的经济实力正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其生态旅游资源基本上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生态旅游资源,景区普遍投资大,收效快,但弊端是同类生态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农庄与度假区等生态旅游资源最密集,使生态旅游产品产生替代效应,客源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农业旅游区缺乏特色,效益逐年降低,甚至惨淡经营。非“金三角”区域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地带,区位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水平相对落后,2008年非“金三角”区的GDP约占珠江三角洲GDP的15%左右。交通條件稍差,拥有一类口岸6个,没有飞机场,其中江门与惠州尚没有铁路通过。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较弱,2008年吸引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数额仅占珠江三角洲的15%左右。同时,非“金三角”地区的生态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拥有大学人口仅占珠江三角洲的10%左右。因此,生态旅游发展刚刚起步。但其优势是自然环境优越,自然生态旅游丰富,森林面积达10428km2,占珠江三角洲森林面积的64.9%,森林覆盖率达47%以上。

综上所述,珠江三角洲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好,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欠缺主体的形象与品牌,景区缺乏文化内涵,吸引力小。因此,如何整合珠江三角洲的生态旅游资源,树立生态旅游资源品牌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第一,进行资源整合,重点发展生态度假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有钱有闲有车并厌倦都市生活的中产阶级人数非常可观,发展集观光性、度假性、娱乐性、参与性与休闲性为一体的生态度假游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二,深层次挖掘岭南文化内涵,创建有特色的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珠江三角洲的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如岭南特色的茶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音乐文化、画文化等,因此,如何深层次挖掘岭南文化的内涵,将岭南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创建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岭南文化生态旅游是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第三,多渠道方式宣传,拓展市场。珠江三角洲的生态旅游景点密集,投资小,规模小,效益也小。因此,一定要多方融资,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投资,扩大规模,提高生态旅游产品的质量与品位。第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重视生态旅游的优质服务。珠江三角洲应注重提高景区的导游、服务员等的服务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提升珠江三角洲生态旅游的形象。第五,加强环境保护,宣扬环保意识,保护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资源。珠江三角洲应加强环境保护的建设,向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宣扬环保意识。

四、大力发展东西两翼的沿海生态旅游

广东沿海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保护区为主,其次是沧海桑田的地质地貌遗迹及人类改造成功的典型生态区等。自然保护区是开发沿海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广东沿海的自然保护区不仅数量多,而且具有鲜明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景观特色。该区现有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地史演变频繁,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海侵,海岸地貌形态各异,气势壮观;广东海岸线绵长而曲折,岛屿遍布,港湾众多,热带、亚热带海滨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充分体现了“3s(sun,sea,sand)”旅游资源的特色,加上海洋性季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避寒、避暑、休假、疗养的胜地;广东沿海还有许多特殊的典型人工生态景观,如闻名于世的珠江三角洲桑(蔗、蕉)基鱼塘等;另外湛江还有广东省惟一的南亚热带农业旅游观光带,这些都是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广东省沿海生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先天条件。虽然广东沿海生态旅游资源已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为了充分发挥其潜力,合理地利用它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达到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第一,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实现广东沿海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旅游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坚决贯彻开发和保护并重、适度开发的原则。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要特别强调生态效益。所以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之前一定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确认风险,确定环境承载力,提出合理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避免破坏沿海生态环境和对海洋造成不必要的污染。第二,优先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广东沿海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资源独特,应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需要开展广泛宣传,加大宣传的力度和深度,突出这些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这些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可使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还能起到引导和教育旅游者培养生态意识,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第三,整体规划,树立沿海大旅游观念。从总体上来说,沿海各地区间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彼此间的竞争大于合作,整体协调能力不强,缺乏“大旅游”的观念。联合经营可以增加旅游者的活动内容,提高有效游览时间,从而增强沿海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增加旅游收入。所以,要加强各地市之间的区域旅游合作,注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性,在地域分工理论的指导下,应协作多于竞争,形成各具特色、整体协调的沿海大旅游区,塑造广东沿海生态旅游黄金海岸。第四,开展多样化的生态旅游。广东沿海面积广阔,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可以提供多种生态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要。第五,运用多种手段,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通常可采用经济、教育、行政和法律等手段,进行生态旅游管理,实现沿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铁苗.综观经济效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6.

[2]谢莉,刘昭云.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6).

推荐访问:广东省 生态旅游 几点建议 发展 经济


[对发展广东省生态旅游经济的几点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