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时间:2022-06-09 14:42:02  浏览次数:

[摘要]信仰是信仰者对某种思想、理论、实物或神秘力量的真诚信服和虔诚向往,并乐于为之付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植根于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信仰者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领会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在为人的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深化。尽管与其他信仰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同样需要在砥砺,党内政治生活,正是日常的信仰砥砺、修持,是信仰内化的思想进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解;相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17)04-0012-05

“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1]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进程中,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实现从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向一个富强独立的新中国的华丽转身,自信地走在民族复兴和中华崛起的康庄大道上。正如邓小平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最危险的情况下,虔诚的信仰支撑我们为之奋斗,在最困难的事情面前,虔诚的信仰为我们树立灵魂的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和成就的时候,虔诚的信仰使我们看清方向,洞察大势,树立道路自信,强化内生动力。

一、理解与相信:信仰的两端

信仰是信仰者对某种思想、理论、实物或神秘力量的真诚信服和虔诚向往,并乐于为之付出。不论哪种内容和形式的信仰,都是把某种信念置于思想和行动的统摄地位之上,使之成为价值意识活动的调节中枢,信仰的突出特征是精神层面的超越性。惟有信仰,方能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光辉的事迹就像星辰般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虽最后只会‘这儿长眠着……’几个灰秃秃的字刻在墓碑上,但他的光芒将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3]

信仰千差万别。既有各大宗教信仰,也有各种神秘的信仰,有的深邃,自成体系,成为人的精神支柱;有的荒谬,互相矛盾,但依然信之甚众;有的内敛,内求于心;有的张扬,外证于物。近代以来,科学,特别是作为其思维方式基础的唯物主义的兴起和取得压倒性胜利,为人类树立起了全新的理解范式,科学成为一种新的信仰。科学和迷信成为信仰的分野,科学的目的就是求真,如果不是真的,那就是不可靠的,因此也就是不可信的,人類树立起一个基本的理念,只有是真的,我们才能相信。在科学的观照下,发现了真,理解了真,我们才能相信它。换句话说,只有理解,才能相信。

然而,这并不是理解和相信之间联系的全部事实。人类早期的信仰常常通过特有的神的传说来表达,并以一种原始的祭仪来强化,这是基于一个为人的目的的观念,即“人们可以用交感巫术或妖术去强迫自然就范” [4]。巫术与妖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巧合或附会,使得人们更加轻信这些祭仪的“确定性”,“神灵本质上是不可思议的,而巫术是达到神灵的途径”。 [5]祭仪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洗涤罪过、抚慰鬼怪、讨好神灵、驱逐妖魔来求得丰产。希腊哲学以对智慧之爱来弥合理解和相信之间的鸿沟,柏拉图先验地从人类需要和意向中推导出,神是好的,球是最完美的形式,因此,宇宙必然是球体的。“正如感官知觉激发灵魂回忆纯粹的理念或真理,对感性美的知觉作用引起感性爱,也激发灵魂回忆前世所沉思的理想的美”。 [6]奥古斯丁则认为,值得具有的知识是关于上帝和自我的知识,“我们的职责是了解我们所坚信的东西,看到我们信仰的合理性”,“了解是为了信仰,信仰是为了可以了解,有些事情,除非我们了解,否则就不能相信;另外一些事情,除非我们相信,否则就不能了解。”[7]在他看来,当信仰领悟了天启以后,理性就力图了解和解释它,人无信仰就不能理解。[8]天启是否确已降临,是理性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奥古斯丁的本意是强调宗教“只有等人们相信了才能理解”,但他为了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理解和相信之间的联系方式。由于主张逻辑和人类知识的钻研无需牵涉形而上学和神学,奥卡姆批评说,“奥古斯丁主义者错在首先假定万物不可理解,人类没有智力,然后再加上从无限来的一道光,借此使知识变为可能。”[9]

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实际收益催生了新的可能,人们认识到,在不了解的时候就盲目地加以反对,很可能成为我们了解的障碍,因此即使不相信,我们也可以试着了解。近代科学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得以缓慢进展和建立,“他们丢掉了理性的全面的综合这条金锁链(不管它是亚里士多德的还是柏拉图的),因而可以自由而谦卑地接受事实,即使这些事实不能嵌合到一个普遍的知识体系里去。但事实也开始在这里或那里凑合起来,如七巧板的零块一样,使得图案的某些部分赫然出现。”[10]先是怀疑,进而冒险,最后相信,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理解和相信的关系链条。由哥白尼开始,到牛顿集其大成,科学本身成为一种新的信仰,正如罗素所指出的,“研究一个哲学家的时候,正确的态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视,而是应该首先要有一种假设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论里有些什么东西大概是可以相信的为止;唯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采取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的态度应该尽可能地类似于一个人放弃了他所一直坚持的意见之后的那种精神状态。”[11]

然而,对于人类而言,尽管我们希望能够掌握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世界过于广袤,存在如此广大,以至于科学不一定能揭示实在,因此,我们用假说的方式以便利工作,即为了了解,我们假设事实如此,并在了解的过程中进行修正、选择,这既不妨碍我们了解,也不影响我们相信。其中一些著名的假说尽管到今天依然未被证实,却已经被广泛接受,如板块漂移说。利科则用“诠释学循环”关联起理解和相信的关系,在他看来,为了理解“文本”,必须相信它所宣告的内容;但为了相信和信仰,又必须理解“文本”。 [12]在看似矛盾的循环中,利科说,神学家“应该首先从存在的真理出发思考神圣的本质,然后从神圣的本质出发去思考神性的本质,再后按照神性的本质去思考‘上帝’之所指。”[13]

可见,理解和相信是信仰的两端,要么因理解而相信,要么因相信而理解,要么边理解边相信或者先姑且相信而后在理解中修正相信,拟或为了理解而相信又为了相信而理解。“凡是我所相信的东西,必定是由于有某种能够使我相信的原因。”[14]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立基于理解之上

与所有其他信仰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用想象的神秘宗教理论来反对实践要求,用那种从肤浅的实践中得来的小聪明和庸俗圆滑的处世经验来反对真正的理论,用超人的神圣来反对人能理解的东西,用卑鄙观点的任性和不信任来反对思想的真正的圣洁” [15],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以及对现实的超越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所在。

就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而言,从主体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本身并不是信仰,也不具备宗教信仰所惯常拥有的超自然神灵、神学理论和宗教教义,其关注的也不是彼岸世界,更不是在彼岸世界寻求人生的价值、精神的超越和“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信仰,是人们都被其理论魅力所吸引,将其奉为现实世界努力的目标,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信仰。从客体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并经列宁、毛泽东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者典范人物,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在这些革命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人物。从信仰的方式看,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是通过盲目崇拜、顶礼膜拜或者供祀随祭的方式,而是在实践中去践行,以信仰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努力达成。从目的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救赎、灵魂的解脱、来世的幸福或者末日的审判,而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在现实的世界中建立起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从价值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集体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以实现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的价值追求,充当解放者角色的“这个阶级与整个社会亲如兄弟,……与整个社会混为一体并且被看作和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表;……这个阶级的要求和权利真正成了社会本身的权利和要求……”。[16]这不仅包括信仰者自身,更包括全体人民,个人信仰以集体福祉为归依,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旨趣,因而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起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科学的前提和条件,因此要求信仰者的问题意识是理解的前置条件,就马克思主义而言,这种问题意识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国家发展的忧患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就在源头上丧失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和价值性上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从而成为吸引信仰者为之奋斗的坚定基础。“信仰马克思主义,个人将在自由全面发展中不断超越自我而获得无限性,个體生命将在献身人类解放实践中获得不朽和永生。”[17]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主义的途径不是简单的理解和相信各执一端,也不是诠释的循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首先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了解和把握之上的,无理解则不能相信,这种理解不是简单的对文本的掌握,不是对经典著作的死记硬背和原理的纯熟,而是由理解到实践并在实践中再理解,才能相信,并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历史的伟大意义。由此,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和巩固,是一个问题—理解—实践—相信的链式反应,这一进程不是外向的,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信仰者不断内化、不断升华的内生之途。

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信仰的统一。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是否坚定,取决于它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解程度。越是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个人信仰越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信仰坚定性的理论基础;而信仰坚定性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性的内化,化为内心的坚定的信念和情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科学理论动摇,信仰就会随之倒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都是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人民福祉的忧患、关注并立志之奋斗的问题意识,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和价值,进而相信马克思主义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近代中国的苦难史、屈辱史深深地炙烤和焦灼着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先后尝试了解和传播各种理论、学说,引进和介绍过各种主义,进行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或洋务,或变法,或改良,或革命,始终不渝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致力于振兴中华,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怀和家国意识成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前置条件,为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时期,持续了一年多的“问题”和“主义”之争,正是这种问题意识的全面展示和盘点,“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18]尽管此时,对于社会主义的了解依然如同“隔着纱窗看晓雾” [19],这并不妨碍他们深入的了解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和选择何种‘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比较,……选择科学社会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迅速投入到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群众相结合和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行动中去” [20]。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不仅意味着灾难深重的中国有了光明和希望,不仅意味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更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建立。“中国先进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为担负起改造中国的历史使命在寻求和掌握革命的科学理论。”[21]与以往任何信仰的传播不一样的是,他们不是着眼于自身的“救赎”或“解脱”,而是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福祉。尽管由于条件的限制和语言的隔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能够阅读到原典,也没有机会甚至没有时间去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正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们在学到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后,就积极投身到实际斗争中去,努力用这些新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他们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的疾苦,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2]中国革命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加深了信仰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尽管一度将马克思的某些具体结论作为金科玉律指导中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遭受重大的挫败,也在革命中大浪淘沙,淘汰了那些马克思主义的伪信仰者、不坚定者及机会主义者,只有那些坚定的信仰者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在生与死的考量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他们的信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所有信仰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进路,亦即其特有的修养或修行方式方法。基督教信仰主张因信称义,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这正是因为相信所以理解的具体体现;佛教信仰主张“戒、定、慧”是教徒的三项修炼,通过持戒、禅定和智慧的不二法门,去掉欲望、罪孽和煩恼,以达至善,摆脱轮回,进入不生不死的涅盘境界;道教信仰主张通过行气、导引、内观、存想、服食、辟谷等方法,少思寡欲,将自身炼为纯阳之体而成为神仙;伊斯兰教信仰通过每日礼拜、诵持古兰经、持清真戒律,通过五功(念、礼、斋、课、朝),两世兼顾,在现世努力创造美满生活,多做善功为未来的后世归宿创造条件;儒家信仰主张“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的修身养性之道;科学信仰则主张通过逻辑推导、归纳演绎、验证和证伪来达致求真的目的,并把科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进路,显然不同于其他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是通过党内政治生活来修持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端于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领会和理解,并立志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而形成并坚持的科学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建设,把思想建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从思想上入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坚定的信仰是思想建党的最核心内容,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不同的信仰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早在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反对党内主观主义错误时所说的:“纠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在此之后的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使党员思想和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思想上建党的机制和办法,使得中国共产党的肌体更加健壮,组织更有力量。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正式采用“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说法。此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独特的思想进路,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集中教育活动、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三会一课制度以及约束性制度等组成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组成了思想建党的基本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日常功课,是每一个信仰者所必须长期坚持、定期参加、形成习惯。可以说,党内政治生活,正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修持的基本方法。这一修养方法的最突出特点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在思想上着力,在行动上见党性、见作风。

不可否认,受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刻影响,一小部分党员迷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腐化堕落,出现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失落、人格低下、道德沦丧等种种乱象,甚至有部分党员干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尽管这部分党员的人数很少,但其影响却极坏,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修持不够,甚至忘记了这些基本的功课。

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理解和把握,才能真正建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之心”,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缘起。对国家前途、民族发展、人民幸福的关注和忧思,对“苍生”的深厚感情,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原典领会和理解,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石。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原典的理解,就无从相信,即使相信,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三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解,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源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也证明了其真理性,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当前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起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教化方式,以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具体而言,要在党员中开展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进党员对理论的把握和理解;要选派精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专家学者担任基层党委、支部的信仰导师,指导开展党的建设,主持党员入党仪式,回答党员关心的问题,倾听党员的烦恼和心声;要编写简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以便党员学习和查阅;要形成党员联系群众的渠道和路径,以便在实践中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进而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参考文献:

[1]陈先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学习月刊[J].2016,(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3][英]塞缪尔·斯迈尔斯.信仰的力量[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63.

[4]Percy Gaudner in HastingsEncyclopae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s and also in Morden churchman, vol.XⅣ,1926,p.310.

[5][10][英]W.C.丹尼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李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5、153.

[6][7][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71、163.

[8][9][11][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79、654-655、74.

[12][13][法]保罗·利科.解释的冲突——解释学文集[M].莫伟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74-477、487.

[14]陈翠芳.理解人类的自然维度[J].湖北社会科学,2013,(8).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3.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10.

[17]申亚杰.共产党员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红旗文稿[J].2012,(16).

[18][19]瞿秋白.瞿秋白诗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4-35、35.

[20][21][2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56、55、55.

(责任编辑:木杉)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信仰 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