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少数民族面具艺术造型的背景影响因素浅论

时间:2022-06-09 15:07:02  浏览次数:

【摘要】面具,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非单纯的实用或祭祀用品,随着历史发展,更多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被赋予其中,使面具变为艺术品广为流传。中国各族不同的民族性格、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等,都影响着其面具作品的造型,诉说各民族自己的故事。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面具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而普遍的文化现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用《面具之道》一书作者列维·斯特劳斯的话说:“面具是一个将神话、社会与宗教功能、造型艺术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领域。”面具既承载着原始人类战争、狩猎中自我掩饰与保护等实用功能,也是沟通天地、祭祀祖先神灵的重要媒介。当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相继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将自身的诉求、情感和对外界的理解投射到面具的造型上。面具逐渐从单纯的神性象征物开始经历神性与人性的结合,进而越来越多地带上多样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精致的工艺,甚至面具制作者在制作的那一刻,其工艺娴熟度、创新想法、精神诉求、都会影响面具最终的造型。面具不再是单纯的实用或祭祀用品,更多不可复制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精神世界的追求被赋予其中,使面具变为艺术品广为流传。

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遗存最丰富、流传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民族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各族不同的民族性格、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生活环境、审美取向等,都影响着其面具作品的造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因素的叠加,使得各族的面具带有了各自不可磨灭的特征,诉说各民族自己的故事。

一、自然条件等单纯因素对面具造型的影响

有的面具造型与材质主要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直奔主题、原始古朴成了这类面具最大的特征。这类面具基本维持着面具最初的祭祀与实用功能,摈弃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呈现出人类最初的样子。以云南麻栗坡皮面具为例,其采用牛皮做成,有简单的五官,然而很难从中解读出其他繁复的艺术表现手法。云南麻栗坡县是苗族、瑶族、彝族等8个民族的聚居区,自然崇拜贯穿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比该地还未过度开发的自然环境,与当地人简单朴实的生活方式与性格,该面具的造型并不难让人感觉到原生态的古朴氛围。

类似的还有内蒙古鄂温克族铜质萨满面具。首先,“鄂温克”的意思是“下山的人们”或“住在南山坡的人们”,说明鄂温克人是大山林中的狩猎民族,具有粗犷的生活方式和豪放的民族性格,生活条件也相对简朴,而该面具粗放直接、化繁就简的造型一定程度上受以上因素影响。其次,内蒙古地区铜矿挖掘与冶炼历史悠久,铜器在历史上又多被作为祭祀用具,该萨满面具采用铜片进行制作,也从侧面表现出内蒙古地区的工业发展程度和民族信仰的虔诚。

二、信仰、自然条件等双重因素对面具造型的影响

有的面具造型主要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或许埋藏得更深一些。当宗教信仰生命力旺盛,面具成为宗教与艺术融合一个依托,面具的脸孔和表情传达着宗教的声音。西藏的羌姆面具造型有着鲜明的东亚神灵造像特色。“羌姆”是西藏寺院中的一种重要的宗教舞蹈,其历史简单说来,是印度佛教密宗和源于西藏本土苯教等斗争和融合后的产物。因此羌姆面具的造型有着印度佛教造像的眼、耳、脸型等特征,同时有着苯教神灵神秘忿怒的表情特点。面具表情生动、面部丰满、耳大嘴扩、双眼圆睁、呈忿怒相,将青藏高原艰苦条件中的人们,因为对自然的恐惧敬畏而建立的神灵形象全然表现出来。

三、历史、政治、文化等多层面因素对面具造型的影响

当物质逐渐丰富,社会发展相对完善,面具造型所受影响将来自多个层面。有的面具造型在自然条件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受到政治统治需求所导致的文化交流与信仰融合的影响。例如,另一类蒙古族的铜质萨满面具,虽同样采用铜制作,造型上,却不同于鄂温克族萨满面具,明显带有藏传佛教造像的特征。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在后来帝国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成吉思汗顺应政治形势的需要制定“兼容并包”的宗教政策,在征服吐蕃时期,鉴于宗教势力在吐蕃的巨大影响,蒙古萨满教、统治阶级以接受藏传佛教为条件完成了对吐蕃的统一,建立起以藏传佛教为纽带的政治与宗教的紧密联系。在随后的历史岁月中,藏传佛教成为影响蒙古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也为蒙藏文化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该萨满面具的造型也成为了文化交流、信仰融合的佐证。该萨满面具的火纹眉,在藏族羌姆面具中并非唯一的眉毛纹样,而在萨满面具与蒙古族藏传佛教的镇寺面具中,则是主要的眉毛纹样,是面具着重表现的部分,体现出蒙古族萨满教特有的火神崇拜,同时反过来印证了内蒙古藏传佛教与萨满教之间相互交融的历史。

到了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求随之升高。宜居的自然条件,使得信仰激励人类与自然的抗争作用不再重要,宗教信仰成为人们表达内心诉求和美好祈愿的重要空间,宗教神明的人物造型也更多以平和庄严呈现,文化与宗教两者的相互作用推动了艺术作品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趋于精致细腻。例如安徽贵池的传统傩戏面具,造型就很受当地佛教造像风格影响。安徽古为吴越之地,楚风与古吴越遗风绵延,同时对当地各方各面的文化艺术有着深远影响。明清时娴熟的镂空及浅浮雕技法造就了贵池傩面具精致细腻、流畅简洁、温和平滑、婉转舒畅的线条。而因毗邻九华山所受的佛教文化的渗透,使得贵池傩面具形成方面大耳、敦实均衡、熨帖亲民且庄重堂皇的艺术风格。雍容富态的轮廓、低调沉稳的用色无不与当地乡民的千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审美追求共鸣、共生。

四、其他因素对面具造型的影响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个多民族杂居、聚居的省份。贵州的面具大多用于傩堂戏、生育傩、师公戏、地戏等傩仪中,大都同时具有祭祀驱邪等神性目的和舞蹈戏剧等娱乐功能。

然而复杂的山林地貌造成不同的村寨相对独立,也使各类面具更多地带有制造者个人的审美烙印,从而使功能类似的面具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傩堂戏在贵州算是分布较广的一类祭祀仪式,然而不同地区的傩堂戏面具,尽管角色相同,造型却是大相径庭,可以看出不同的工匠在其中注入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如德江和道真的傩堂戏面具,受当地人朴实认真、勤劳勇敢等民族性格的影响,大都色彩古朴,轮廓光滑细腻,甚至面部皱纹都有仔细雕琢,以刻画出人物性格。而在荔波等以布依族文化为代表的地区,却出现了大刀阔斧、棱角鲜明、色彩艳丽的傩堂戏面具,与该面具制作者勇敢的尝试有着直接关系,更与当地人热情大方直爽好客的性格划分不开。

面具并不只是简单的人脸复制品。面具被当作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娱神娱人的器具、传播宗教与政治的助力、工匠自我表达的平台,从而得以流传,其中包含的功能、目的、所处地域甚至造型、材质等一系列信息,才真正说出了人们千百年来最根本的想法和愿望。可以说,“在面具里,隐藏着人类的秘史”。

参考文献:

[1]列维·斯特劳斯.面具之道[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李鐵柱,高聪,杨玲,苏珂,杜皓.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3]艾丽曼.从萨满教到藏传佛教——蒙古族宗教信仰变迁的历程[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

[4]杨林,田晓燕,唐凤英,杜鹃.内蒙古铜矿时空分布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作者简介:杜皓(1985-),女,汉族,贵州省贵阳市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物。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 中国 面具 造型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