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时间:2022-06-09 17:42:02 浏览次数: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提供保障的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已被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所证明,也日益被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实践所佐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开创性与独创性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基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指引了当代中国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但是,中国的政治发展有其特殊性,中国共产党没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没有盲目照搬他国政治模式,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广大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的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定。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经验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经验。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的领导起始于带领中国人民挽救国家危亡、实现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部历史过程。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不仅体现在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而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共同期盼,承载了人民群众对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定信仰。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即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方向的领导。党的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把握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大局,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大优势。思想领导塑造了党的领导的灵魂、建构起党的领导的信仰体系,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服从和服务于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体现在以组织原则和组织路线把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同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组织领导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指向、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党组织的先进性、政治领导力和思想感召力。
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基础之上,符合中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代表制民主的形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同于西方自由民主选举体制下的代议制民主。这种制度差别,往往被一些西方中心主义者攻击为中国“不民主”“专制”。面对种种偏见和攻击,我们始终坚定政治自信,保持政治定力。中国政治自信来源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西方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仍保持稳步发展,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而近年来西方民主政治陷入泥潭,暴露出西式民主的结构性弊病——金钱政治、短视政治、失灵政体带来的“资本绑架权力、治理失灵、议而不决、缺乏长远政治战略与规划”等等。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有利于制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形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调配、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维护稳定的政治发展氛围,维护社会安定,有利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反观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简单照搬西式民主,不仅没能带来和平和稳定,反而撕裂了社会政治基础,导致了激进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势力、地方帮派势力盛行,威胁国家主权安全,引发政治冲突,导致政治衰退。
2.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夯实执政基础和增强发展动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将人民民主与政治发展相结合,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西方强势围堵的世情,实现政治独立、经济自足、国家振兴是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艰难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主要战略是实行广泛、有效的社会动员,尽最大可能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集中民力民智建设新中国,进而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人民群众作为新中国的主人投身国家建设,在政治权利得以保障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经济权利与社会权利。国家发展为人民权利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人民权利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得到彰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逐步进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社会权利在改革开放的建设热潮中,得以保障、丰富与有序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突出特征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以持续、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全面的、真实的、有效的人民民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抵制住了西方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幌子的文化霸权的侵扰,破除了“民主激进主义”和“民主原教旨主义”的干扰,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开放的发展视野,顺应人民的意愿,开辟了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政治发展道路。当代中国政治以全面发展的格局统合民主、秩序、效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战略目标的要求下,实现民主、秩序、效率等政治价值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征突出表现在:
1.稳定性。稳定的政治秩序是当代中国得以进行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在政治制度稳固、可调适的基础之上,既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又促进政治制度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得以完善。法治与民主并行,意味着将政治发展的价值要素——民主与秩序相融合、相平衡,使人民群众公平、自由、发展的权利得以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并致力于权力监督、遏制腐败。有效的国家治理能力体现在当代中国的政治体系既能够抵御环境的挑战、冲击,有制度韧性,能够吸纳意见诉求,又能够实施高质量、见成效的政治管理,还能够解决公共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发展性。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意味着政治发展与其他几个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单兵突进,也不能庸俗化和简单化,演绎成类似西方选举政治那样的“短视政治”。中国的政治发展不仅致力于政治领域的各项发展目标,而且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大局。
3.持续性。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按照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部署进行。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服务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到改革开放之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一方面始终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保持同步,另一方面,在发展大局的指导下,政治发展也有自身的战略、规划、步骤,依照规划逐步展开,是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政治发展犹如单行道,几乎容不得出错。因此,政治体制改革要不得急功近利和激进、冒进。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还未完成国家统一大业,还面临着种種威胁和挑战。
4.协调性。协调性一方面体现在政治发展价值目标(民主、秩序、效率)的协调与平衡,另一方面体现在政治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相互协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注重民主、秩序、效率的协调与均衡,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发展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同时,政治发展注重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相互促进,并致力于带动社会、文化、人的和谐发展。
5.实效性。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致力于实现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不赞成对“民主、自由、人权”的抽象化、简单化的议论,主张以开阔的发展视野探讨民主和政治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遵循的主要原则
中国的政治发展遵循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借鉴其他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吸取教训,兼收并蓄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又根据自身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基础、现实国情、社会结构等,遵循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从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
1.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如果政治定力不足、政治自信不够,走偏了方向,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缺一不可。任何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者相互取代的主张和做法,都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性质、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
3.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组织原则上的体现。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最基本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4.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多年来的国际政治实践表明,在政治发展上,一味地强调民主“急速推进”,并不能提高政治发展的能力和质量,往往还会事与愿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有些国家盲目移植西方民主制度,不仅没能解决发展问题,反而陷入政治权威溃散、经济停滞、战乱频发、种族矛盾加剧、社会混乱的困境。冷战结束近30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以“推广民主”为旗号的“街头政治”“广场民主”乃至“颜色革命”等,不仅没有带来民族振兴,反而使国家陷入政治衰退的怪圈。因此,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当代中国,发展民主必须在全面政治发展的框架下推进,同时也必须以有效的民主形式推动政治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评价原则应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与国际上一些国家表面上奉行自由民主、实质上是“财阀统治”“寡头民主”不同,中国的民主是最广泛而真实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是政治发展的领导力量,也是发展民主的根本政治保障。发展民主,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下,尊重国情,立足实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稳步推进。
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推动政治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政治属性是党的第一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树牢“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牢牢抓住全面加强政治建设这条主线,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与维护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有机统一起来。全党要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想和宗旨,扩大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崭新篇章。
2.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高政治效能。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关系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有利于集中统一、提高效能。根据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科学设置党和国家机构,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增强合力,防止机构重叠、职能重复、工作重合。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其他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整合优化力量和资源,发挥综合效益。
第二,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机构、降低行政成本。坚持问题导向,撤销、合并、重组等形式有利于实现部门职能优化协同。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下决心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第三,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各类风险和挑战,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此次机构改革将过去分散在10多个部门的防灾减灾救灾职责集中起来,组建应急管理部,意义重大。可以避免过去抢险救援多头分散、专业化和协调性不足等问题,提高化学、生物等新型危险的预警、处置、救援等能力,有利于应对自然灾害和各类安全风险,大大提升我国防范和应对风险的综合能力。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中国铁路总公司铁道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高天鼎 李泾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