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二十四小时》真人秀节目的中国式表达
时间:2022-06-09 19:07:02 浏览次数:次
【摘 要】随着综艺栏目霸屏现象久盛不衰,在经历了同质化“质低量多”的恶性竞争后,真人秀类节目的本土化发展也相应进入新阶段,不仅在形式上求新求变,更在内容上寻求与之对应的文化表达,凸显中国式的节目创新。本文以浙江卫视《二十四小时》为例,该节目的历史场景选择、嘉宾角色设置、任务路线制定主要围绕“郑和下西洋”的主题展开,以中国历史为中心内容,从再现中国历史史实的形式创新、重温历史真实体验的内容建构和中国式真人秀的文化表达等方面,为真人秀的中国式表达寻找富有生命力的表现途径。
【关键词】真人秀;《二十四小时》;中国式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66-03、
自《爸爸去哪儿》连播四季以来,《奔跑吧兄弟》《全员加速中》《偶像来了》等明星真人秀节目相继走红,与此同时,众多国外真人秀被各大卫视接连引进,一时之间形成收视热潮。在经历了全民关注之后,迅速出现媒介质疑这种明星真人秀捞钱模式,为此,2015年7月22日,广电总局专门推出“限真令”,对明星参与的真人秀类节目进行规范和约束。这种限制对于真人秀类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能让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样式更好地体现主流媒体的价值取向,成为当前综艺栏目发展的难点。
如何让节目在“限真令”的约束下更好地体现出中国式真人秀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有学者认为,该从受众接受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综艺节目的文化价值观念,“节目模式在移植过程中遇到了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影响了受众的接受度。”①真正贯彻这一思想的当属浙江卫视的《二十四小时》。本文从《二十四小时》的形式、内容和文化表达三个方面剖析真人秀节目如何在摇摆不定的价值观念冲突下,找寻到既能够体现主流价值观念,又可以很好地被受众接受的中国式表达。
一、再现中国历史史实的形式创新
真人秀类节目构成大致相当,“过去,传统电视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主打‘大牌明星+游戏+纯娱乐’的韩国综艺模式,音乐选秀类节目模仿欧美选秀节目模式。节目制作团队往往研究的是‘中国化’问题。”②而《二十四小时》并未采取此种形式,而是力求将节目形式与再现中国历史史实的形式相结合。
真人秀节目中,真实地将人物的魅力“秀”出来,就是节目形式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首先,《二十四小时》中的节目核心嘉宾被称作“星星的主人”,这一称呼具备了中国式情感的人物设定,并且在形式上也为嘉宾设计了饰有“星星”符号的道具门,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此节目以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舰队启航西下之时遭遇海难,临危之际,六位海员开启穿越之门来到了600年后的今天,从而展开了一次次探索之旅,而星星的主人需要完成各项考验,最终完成使命。之所以用“星星的主人”设定嘉宾角色,是因为星星于中国有特殊含义,正如中国国旗采用五角星图案的深厚意义。“星星的主人”这一角色设置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激起观众对“星星的主人”的认可,产生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暗示了我们要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决心。
其次,《二十四小时》根据史实设置节目路线,并以“连续剧”这一新模式承前启后,可谓独具匠心。路线设置的形式创新体现为实地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该次航行不仅在政治上扩大了影响力,更在外交方面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力,在贸易、文化方面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快速发展。该节目重走“郑和下西洋”的真实路线,不仅再现了中国历史史实,而且以真人秀节目形式传递悠久的中国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时积极吸收异国优秀文化,开创了重新领略海上丝绸之路繁华的全新视角。
最后,该节目的形式创新体现在“连续剧模式”的首创。纵观《二十四小时》12期节目,每期内容独立,根据剧情来邀请名人嘉宾,以竞赛形式完成节目设置的目标,先达成者予以奖励。但是,《二十四小时》与其他真人秀节目不同之处在于,其具备先导片铺垫历史背景,配有剧情,内容彼此连贯又独立成章,浙江卫视将此模式定义为连续剧集式的综艺新形式。凡纪录片如《敦煌》《故宫》《絲绸之路》,虽不如电视剧夺人眼球,但依然可以掀起收视高潮,足以证明观众对历史题材的电视节目具有较稳定的忠诚度。然而,从未有真人秀节目重现历史,《二十四小时》重现历史使观众代入感极强。《二十四小时》打破真人秀的传统格局,抛弃了以往循规蹈矩的综艺模式,带给观众一场全新的历史体验。
二、重温历史真实体验的内容建构
一档真人秀节目何以见得是中国式表达?笔者认为,绝不是将外在的形式处理得中国化,而是从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风俗习性、民族心理等方面建构中国式内容。而《二十四小时》正是从模块设置、道具符号、现场真实记录、文化景观等方面直击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本质进行内容建构,给予观众一场真实、真情、真诚的历史体验。
首先,《二十四小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模块是“中华传承者”。“中华传承者”作为中国形象,体现中华品质之美,诠释中华文化内涵。例如,中华传承者刘毅是一名在迪拜从事陶瓷贸易近二十年的华商,身在他国多年,致力于弘扬中华瓷器文化;中华传承者潘庆东、张丽敏(中国食神争霸赛总冠军)为三亚的旅客提供色香味俱全的特色美食,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华美食文化;中华传承者王永新、李凯明在新加坡将中国特色舞狮发扬光大。
其次,在单期节目完整的基础上,由“郑和下西洋”这一段历史作为核心线索,贯穿于12期节目中,跌宕起伏,悬念重重,并融入喜剧性的反转环节。12期节目主题各不相同,融入古筝、舞狮、陶瓷、宝剑等中国符号,这些都是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璀璨文化。并且,节目24小时实时跟拍,奔赴各国实地实景拍摄室内户外的各种活动,既定氛围内的真实感让观众身临其境,重温这段历史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力求中华文化的深远传播。
再次,纵观12期节目,每期节目中的两支队伍以竞赛形式在综艺游戏中完成任务,除了中华传承者的特色模块,还有结合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建筑文化、特色景点、传统美食等展开的美食体验模块、生存体验模块、游戏体验模块等。例如,捷克中世纪风格的红顶房子与南京的木结构牌坊式建筑、迪拜半是沙漠半是绿洲的地理特色、萨莫萨三角饺子和海南特色料理等文化异同,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更将沿途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文化景观植入综艺内容中,连续剧的模式,故事化的叙述策略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十四小时》不仅开启新一轮的海洋体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且体现了中国尊重各国文化差异,学习异国文化长处的博大胸怀。
最后,《二十四小时》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秉承着娱乐功能,选取欢乐海洋主题音乐。此类音乐历史感较弱,通过听感将观众代入到一个轻松愉悦的情境之中,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然而遗憾的是,留住欢乐的同时缺失了历史的深刻感,总是难以兼顾全面。
三、中国式真人秀的文化表达
当下“TV+”③模式的普及与运用,使《二十四小时》相关话题频上微博热搜,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密切关注。节目受众可以利用移动端中的二维码、微信“扫一扫”等功能参与《二十四小时》,获得全新体验。“毋庸置疑,‘TV+’时代已然到来,梳理已有的编辑实践,‘TV+’当前最成功的编辑叠加模式是‘TV+新媒体’。”④《二十四小时》运用此模式,节目始终贯穿着“郑和下西洋”这一文化主题,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将最受观众欢迎的综艺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展示了中华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深厚影响,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二十四小时》具备众多中国元素,例如国家历史、民俗、传统乐器、水晶工艺等,节目中的中国特色元素将中华文化巧妙传递,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与形象,展现中国文化独有的诗情和意境。节目中,“郑和下西洋”作为整个节目的中心线索,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宣传,体现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其一,泰国一期介绍了泰国王室公主的古筝老师——中国人李扬。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乐器文化不单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更得到泰国人民乃至泰国皇室的认可和欢迎。其二,新加坡海事博物馆紧绕“郑和下西洋”,陈设着中国特色雕像、陶瓷、大船模型等,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献,中华文化已融入新加坡人民的生活中。其三,迪拜一期介绍了迪拜塔的第151层即将由中国人打造成全球瞩目的文化中心。中华文化不仅在迪拜生根发芽,而且将以迪拜为平台,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更多的中华优秀文化。
《二十四小时》阐述中华文化底蕴,传播中华文化,为受众普及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在快乐之中感受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爱上中华文化。
2015年7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积极鼓励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节目模式……要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元素、中华美学精神,对引进节目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坚持以我为主、开拓创新。”有学者认为,一档优秀的原创综艺节目,应该秉持着“节目要融娱乐、审美和教化于一体,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引导功能,彰显现实关怀和长远目标。”⑤而《二十四小时》设置中华传承者模块,植根于中华文化创新,把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中华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更需要众多中华传承者推陈出新,代代守护。《二十四小时》并非教科书般硬性宣传中华优秀品质,而是设置中华传承者模块,凸显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身在国外的华人谨记中国特色文化,中国的综艺节目更应履行中华文化宣传的社会责任。看似无形的品质在中华传承者身上凸显,特定环境中的“以身作则”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与观众产生共鸣,获得观众的高度认可。
《二十四小时》既不同于《爸爸去哪儿》所传扬的亲子情深,亦不同于《我是歌手》所强调的音乐震撼,更不同于《奔跑吧兄弟》所体现的团结互助等精神,而是结合中国历史,扎根中华文化土壤,是一场循序渐进的爱国主义教育,时刻激起我们的爱国之心。《二十四小时》为中国真人秀节目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带领观众重新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二十四小时》所体现的中国式表达是一种个性特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独一无二的体现,具有无可替代性。《二十四小时》从形式创新、内容建构乃至文化表达上与之呼应,使中国式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了可喜的进步。但是,笔者认为,《二十四小时》的中国式表达并非完美无瑕,还存在一些瑕疵。比如这档娱乐节目努力进行中国式表达的過程亦庄亦谐,在“庄”与“谐”的调和中没有把握好适中的度。文化的传承应该慢一些,而真人秀为了达到娱乐效果又不得不加快其叙述节奏。如何在中国式表达中将艺术张力、叙事节奏、文化底蕴进行融合,达到节目预期效果,需要我们更多思考与探索。
虽然《二十四小时》没有达到纯熟的“中国式表达”的境界,但节目精神始终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契合,这一点仍是值得肯定的。
四、结语
中国原创真人秀节目的关键就是如何自如地进行中国式表达,这种中国式表达不单单是外在的模仿,也不是单纯的内容堆积,而应该是在文化内里的一种寻找与探求。真人秀《二十四小时》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真人秀节目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巧妙结合中国历史,以“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事迹作为扎根中国土壤的切入点,运用中国元素宣传中华文化,通过娱乐元素和形式创新寓教于乐,既可以全景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带领受众领略沿线国家的文化记忆,增强民族自信心,又可以大力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展现于世界受众的眼前。《二十四小时》找到了一种恰当自然的表现途径,这才是真人秀节目最需要的中国式表达。
注释:
①李星儒.真人秀节目:狂欢下的冷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2015,(01):38.
②罗霆.互联网+真人秀:2016真人秀的格局形态问题[J].新闻战线,2017,(01):38.
③高森.“TV+”语境下电视节目编辑的本体重建与内在链接[J].电视研究,2017,(01):77.
④王茂亮.用“TV+”重构广电媒体生态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9):18.
⑤罗良清.从《了不起的挑战》看真人秀节目主流价值观的建构[J].电视研究,2017,(01):43.
[浅议《二十四小时》真人秀节目的中国式表达]相关文章
- 上一篇:以案解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 下一篇:历史学与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