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时间:2022-06-09 19:42:02  浏览次数: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借否定和歪曲中国历史、否定和歪曲中国共产党党史,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随意歪曲历史事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现阶段,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思潮;唯物史关;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虚无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6-0022-03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歷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应运而生。各种社会思潮通过学术形态、文艺形态、舆论形态、宗教形态、政治形态五种形式加以传播。在各种社会思潮中,以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民族的文化采取轻蔑否定态度,甚至把历史特别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的历史虚无主义为害甚大。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任意歪曲历史事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历史虚无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借否定和歪曲中国历史、否定和歪曲中共党史,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政治思潮反映一定阶级的社会政治愿望,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宣传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去占领。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毋庸置疑,如果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式微,就必然导致执政党在社会重大问题上“失语”“失言”,处处被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甚至江山变色。所以说,在现阶段,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紧迫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的生命在于真实、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更是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历史虚无主义通常打着“学术无禁区”和“学术民主”的名义构建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新话语权,以个体记忆替代、改造国家民族的整体记忆,以“戏说”“恶搞”方式亵渎历史的庄严,主要手法就是随意剪裁和拼凑史料,以偏概全,颠倒是非,混淆视听。主要表现有:

丑化英雄。丑化花木兰、岳飞、林则徐、洪秀全、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英雄先烈。近年来,“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他们借机丑化英雄,抽掉民族的灵魂,毁掉民族的未来。

贬低领袖。对毛泽东的政治活动、思想观念、家庭婚姻和文才武略进行全方位抹黑。任意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把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说得一无是处,把毛泽东说成是“极端个人主义者”“野心家”“阴谋家”等。随意贬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袖的人品和贡献。

抹杀革命。抹杀、贬损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一切进步运动。认为革命是破坏社会稳定、制造社会动荡、阻碍现代化的消极力量,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把革命同激进、极左等概念相联系,甚至提出不能再把革命当做圣物。

歌颂反面人物。已经被定论属于反动的一些历史人物,像秦桧、慈禧、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样一些人,都被描述成有功于时代的、忧国忧民的“悲剧英雄”,甚至成了“改革的先驱者”。比如有些人仅仅根据蒋介石的个人日记,就武断地得出“可以改写中国近代史”,要求人们彻底摆脱“土匪史观”和“内战思维”。

美化侵略。否定或篡改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称颂殖民统治的道路。有人说,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终于打入了封建主义禁锢着的神圣天国”,是好事,应当“大恨其晚”,如果再早一点,“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还有人认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殖民地统治有助于提高中国人素质”,把西方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

以假设来否定史实。历史虚无主义惯用的手法是以假设否定史实,“重构历史”。曾提出过一系列“假设”:“假设不搞五四运动”,“假设不打抗日战争”,“假设未参与朝鲜战争”,“假如没有共产党执政”,等等。以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推演,来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

任意裁剪历史事实。靠片面的事实或材料随意裁剪历史、歪曲历史、戏说历史。如“长征3 700英里”论、“蒋介石为长征放水”论、“狼牙山五壮士是因为到村里要吃要喝被村名向日军举报”论等,都是一个手法,就是按照自己的需要任意裁剪、歪曲历史。

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针对马克思主义的“五阶段说”即“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提出“‘用两头否定中间’和‘把历史终结在一个设想的未来阶段’”,否定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等等。

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硬说八路军、新四军是“游而不击”“坐大”的,片面夸大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说什么中国如果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中国会发展快一些,现代化的质量也会更好些等。

否定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无视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否定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新成就,歪曲和丑化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社会主义说成是“乌托邦”,把资本主义当成唯一的永恒制度等。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割裂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混淆历史的支流与主流、现象与本质,认为历史是偶然性的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通过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严重危害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消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的思想,摧毁人们的信念

历史观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还直接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歪曲历史真相,鼓吹妥协投降,以支流否定主流,以片段代替全部,把个别孤证说成是全部真相,坚持唯心史观,就会从根本上搞乱人们的思想,摧毁人们的信念,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进程,使民族和国家失去凝聚力和精神动力,动摇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历史虚无主义攻击的主要方向,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是近代中国的历史性选择,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然而,历史虚无主义片面强调革命过程中的流血和牺牲,无限夸大革命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说成是“杀人食人”的历史,他们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实际上使强国之路归于破灭。

三、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就是一种过程,即事物发生发展以至最后灭亡的轨迹。同时,各个事物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历史本质的客观性。历史虚无主义无视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无视历史规律,歪曲国史就是“灾难史”“失败史”、党史就是“阴谋史”“权斗史”,不仅危害我国的历史学研究,而且通过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思想造成混乱。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建设,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一)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创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一大历史贡献。唯物史观的精髓,是指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地位。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在于能够帮助人们探究历史的真实,获得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使历史成为科学,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锐利思想武器。列宁强调,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它有现象与本质之分,而历史现象又有真相、表象和假象之别。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要全面地、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唯心史观,是一种“高级黑”,诬称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是抽象的社会学公式、是“历史终结论”等,把歷史碎片化、孤立化、简单化,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轻易地作出颠覆性的结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一切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辩证统一

自信是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坚定党的历史自信,特别是要对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对中国人民在探索和奋斗中选择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坚信不移。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发展规律的再深入,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文化自信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贡献,文化自信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文化自信是坚持唯物史观的表现,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表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坚持价值观自信,坚持用世界的眼光对待文化交流。坚持文化立场,挺起文化脊梁,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历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文化自信是历史自信的表现。只有坚持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辩证统一,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深入思考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走向未来。

(三)坚持党史姓党,正面宣传为主,积极主动应对,创新党史研究、宣传的手段、方法、载体

一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史要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积极作用,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2010年7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党史界在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积极主动应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争夺话语权、主动权,以多种方式予以回应,面对挑战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二是坚持正面应对为主。要有计划地开展对社会关注度高、复杂敏感的党史问题、党史事件、党史人物的研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发布权威史料。三是严格区别对待。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分清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争鸣、学术探索,推动党史研究的不断深化。四是不断推出党史精品力作。注重舆论引导,回答人民的现实关切,增强党史育人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五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知识普及力度,加强对网络的引导与监管。

历史并非不能考证、不能讨论,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打掉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摧毁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将会造成严重危害,对此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清代学者龚自珍在《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清国内外形势,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讲话,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于“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心.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無主义[J].求是,2013, (19).

[3]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 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

[4]杨祖高.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与危害[N].湖北日报, 2016-11-09.

[5]贾洪哲.以文化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N].中国纪 检监察报,2016-09-26.

[6]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新表现形态

[EB/OL].http://theory.rmlt.com.cn/2015/0929/403882.

shtml,2016-09-26.

[7]潘莉,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特点及其 危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9).

[8]姜迎春.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因、表现及其危 害[J].南京政治學院学报,2014,(5).

[9]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 的讲话[N].人民出版社,2013.

[10]中央党史研究室张树军副主任的有关讲话.

[责任编辑:秦 超]

推荐访问:唯物史观 虚无主义 旗帜鲜明 反对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