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路径探索

时间:2022-06-10 08:35:02  浏览次数:

摘 要: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民族地方文化多样性存在延续与传承发展的重要工作,吸引着社会上诸多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仁人志士的关心爱护。近年来社会力量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入手,对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角色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科学路径。

关键词:社会力量;非遗保护;路径探索

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风雨兼程,由最初重在保护项目保护和传承人到如今实现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在提高中保护等全方位保护。中国式的非遗保护方式影响日益扩大,诸多非遗保护系列工作等在持续推进。同时非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得深化扩大,除此之外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在十八大以来深受中央的高度重视,对非遗保护的资金投入也日益增加,因此全国人民的参与热情亦不断高涨。总之,非遗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并实现不断创新的重要源泉。社会力量的参与在非遗保护中中不仅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体现自身有事的同时探索非遗保护的新路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述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使命等三个方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民间,与自然界有着密切联系,且其代代相传能够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多元发展,同时能够让人们在历史责任感方面产生共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较为广泛,既有口头文化,又有体形文化,还有口头语言为主的综合艺术与口头形体并重的综合艺术。它的保护内容大体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口头传统与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活动、与自然界和宇宙有关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在此基础上,各地方各部门结合具体实际开展相关的非遗文化普查工作、制定相关的保护规划与目标任务,积极抢救珍贵的非遗文化遗产,并且逐级建立非遗文化名录体系,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与生态区的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加上在此方面的教育缺失、人力资源匮乏以及所投入的经费不足、缺失文化主体,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路径较为狭窄,文化的传承发展依赖于广泛的传播路径,根据形式不同的媒介以及媒介工具的不同,传播路径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目前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没有很好的将线上传承与线下传承做好结合。再如,对于文化符号的捕捉与保护,作为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的凝结,文化符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了解完善与捕捉。这样有利于保存发展当地的民族文化,也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助于打造具有突出特色的地域文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使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各族人民的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之无愧为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充分地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推动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维系各民族关系、实现国家的繁荣统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责任重大,非遗文化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是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珍贵文化资源,让其留存并繁荣与当下我们责无旁贷。

二、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基本分析

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主要从社会力量在非遗保护中扮演的角色和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发展现状等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社会力量在非遗保护中扮演的角色

社会力量是保护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力量,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社会力量是非遗文化的落地开花的助力者。非遗文化本身就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结晶,为社会群体所喜闻乐见的接地气文化,社会力量的参与非遗文化遗产的各类活动,既能了解知识,也能增强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意识;其次,社会力量是宣传非遗文化的推广者。当群体的力量凸显时,他们的作用意义就会显得重要,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过程本身就是对非遗文化的很好宣传,潜移默化中成为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者;再次,社会力量是政府机关的协助者。社会力量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处理社会保护与政府保护的关系,推动非遗保护的社会化。

(二)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发展现状

当前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已是大势所趋,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参与主体、参与类型与参与途径。在参与主体方面,社会力量的参与主体较为多元,有社会团体、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民营企业团体等;在参与类型方面,亦是丰富多元,有注重非遗文化转型保护的,有参与非遗文化加盟保护的,有重视对非遗文化的生产保护的。转型保护主要体现在将非遗文化进行推广宣传,重在对文化的传承发展,加盟保护重在给予非遗保护资金支持,为非遗保护提供稳定的经济源,生产保护则是注重对非遗文化的学习继承,以生产、流通的方式对非遗文化核心技艺进行传承。在参与途径方面,有提供资金以助力于建立非遗展览馆的,有承办非遗文化展示活动的,还有注重非遗文化书籍出版的等等。

三、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路径探索

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路径可以主要围绕学习非遗文化知识,传承非遗文化理念,服务地方非遗项目,保护非遗的传承人,建立非遗文化平台,参与非遗文化学习和加强与传承人交流,傳播多元非遗文化等方面展开探索。

(一)学习非遗文化知识,传承非遗文化理念

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性较强,需要社会参与力量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以此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到非遗保护中。对此政府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着力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要于社会中大力的对非遗文化知识进行普及,运动多种形式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开展公益性的非遗文化知识教育,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活动、线上线下知识专栏来营造良好的保护非遗文化的社会氛围,在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的同时,让社会群体在参与中学习非遗文化知识,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能,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改善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民众对非遗文化保护的关注度,在参与中使非遗保护传承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服务地方非遗项目,保护非遗的传承人

社会力量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群体,在非遗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将着这种角色发挥的淋漓极致取决于社会群体能否针对性地服务于非遗文化。各级部门所建立的非遗项目是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体现,传承人的作用不言而喻,他们承载着一种珍贵非遗文化的兴衰命运。因此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文化保护积极性、提升社会力量非遗文化素养的同时,要引导社会力量有针对性的对非遗文化的保护进行援助。可以通过对非遗项目的实施开展提供场地设施、资金支持、人力资源等,以此来助力于非遗项目的顺利开展进行,除此之外,对非遗文化传承人也是重要的资源,可以通过满足传承人的相关需求来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

(三)建立非遗文化平台,参与非遗文化学习

非遗文化形式多元,范围广泛。当前也有许多非遗文化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无法实现艺术形式的完美呈现。因此,参与非遗文化保护的社会力量可以着力于此种非遗文化,为相关的非遗文化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一方面通过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具体的现存非遗文化情况,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联系相关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明确此种文化的来龙去脉,结合非遗文化的现状作出相关的策划设想。尽心尽力的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建立更多的展示平台,以此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使文化在耳濡目染中得以传承发展;另一方面,对社会群体而言,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保护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提升发展的过程,在保护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实现非遗保护的社会综合化发展。

(四)加强与传承人交流,传播多元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对文化了解的最透彻深入,也是文化凝结的外在展示。社会力量在参与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时应该加强与传承人的交流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非遗文化,发现文化在传承中遇到的困境,给予及时地帮助。为非遗文化能够长久的留存,能够在展示传播中广为人知,能够散发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保护多样性的非遗文化,为非遗的保护提供及时的多元帮助。在非遗文化得到稳妥的保护之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传播继承,在传播的过程中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对非遗文化的学习,使非遗文化实现真正的保护发展。

四、结语和思考

社会力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参与主体,既是非物质文化保护 的需要,又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一方面能够增强社会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公共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转变,非遗产生于民间,存在传承发展于民间,因此有利于使非遗文化的保护主体得以回归。总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非遗保护是值得庆幸之事,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当前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非遗保护工作的总体发展状况,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科学策略,并使得策略得到落实。既要引导社会力量学习非遗文化知识、传承非遗文化理念,服务地方非遗项目、保护非遗的传承人;又要鼓励社会力量建立非遗文化平台、参与非遗文化学习,加强与传承人交流,传播多元非遗文化,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未人.非遗保护传承需要全社会参与[N]. 贵州日报. 2016-04-15 (009).

[2]劉静江.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 梧州学院学报. 2018(02).

推荐访问:路径 探索 参与 力量 保护


[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路径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