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域性文化资源对华文教育的价值与运用研究
时间:2022-06-10 08:56:01 浏览次数:次
【摘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世界范围内“华语热”不斷升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对华文教育愈来愈加重视。广西师范学院作为国内有着丰富华文教育经验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本文拟以广西师范学院所依托的广西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作为思考基点,就华文教育如何充分发挥区域文化功能、广西文化的价值转化应用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积极探索既有时代特色又适应海外华侨华人学习需求的华文教育工作新路径,更进一步推进华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地方高校华文教育广西区域性文化资源价值应用
【中图分类号】G74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74-02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由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倡议共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行动文件已经制定。面对复苏日益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一带一路”的倡议既是实现多国共同繁荣发展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增进彼此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之路各国间的合作发展不仅需要经贸合作带来的“硬”支撑,更离不开文化交流在其中所发挥出来的“软”助力。广西地处中国南疆,毗邻港澳,面临北部湾,与越南接壤,是中国与东南亚、东盟各国双向交流和沟通最便捷省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也是全国重点侨乡,海外广西籍华侨华人有3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9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集中是在东盟,其次是在澳大利亚、北美、欧洲等国,在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中既有陆缘和临海的地理优势,也有华侨和民族民俗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为了积极践行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广西作为面向东盟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发挥了自身独特的窗口功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对外文化交流经验。多年来,广西也一直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据了解,到“十二五”末期,东盟来桂学习的留学生有将近四万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近八成。广西已成东盟国家留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地之一,成为中国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1]
海外华文教育主要是“面向几千万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华裔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的中国通用语言和中华文化教育。”作为“留根工程”,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对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以及华人华侨在驻在国的发展、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开展华文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研究拓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新思路和新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西师范学院作为国内有着丰富华文教育经验的高等院校,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功能,树立华文教育特色“品牌”,以更进一步推进华文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广西区域文化资源与华文教育优势及价值意义
广西师范学院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南宁简称邕,古称邕州,广西第一大城市,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广西中部偏南,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歌圩、丰富多彩的古壮字文化、深受岭南文化浸润的桂系文化等富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资源。作为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且至今仍有鲜活生命力的广西区域文化,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应用的文化宝藏。就华文教育而言,广西区域性文化资源的优势及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了解和熟悉广西长期的人口迁徙与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坚强意志与实现梦想的精神动力。壮族是世代居住在南宁的主体民族,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时期。汉族是最早移居南宁的一个外来民族。秦汉时期特别是晋代以后,中原汉族人就开始移居南宁。汉族人居南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汉文化,发展商品生产和水利灌溉,促进南宁一带的开发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他们一方面继续保持着本民族传统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由于汉族长期与当地壮族杂居,相互通婚,共同生产,团结互助,因而在生产、生活及文化习俗上也受到壮族文化习俗的影响,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的亲密关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壮汉携手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桂西南文化,形成了“吃苦耐劳、热情友好、忠诚朴实、民风淳朴”的的地方文化精神。这些优良品质和美德,可以为来学习体验或观光旅游的学生培养勇于开拓和大胆创新的优秀品格。
第二,通过了解广西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从而传递华夏儿女情,激发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桂西南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有着以“顶狮山文化”及大石铲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古老文化。千百年来,各民族在这里相互交流、融合、共生,创造和积淀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民间故事、民族工艺品、民族食品和民居等融会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民族风情画卷。不仅有以粤文化为主要代表的汉族文化,也有以壮族三声部民歌、瑶族铜鼓等为代表少数民族文化。以壮、瑶、苗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睦相处、多元共生。近年来,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发展平台,更注重与外来文化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浓郁的东南亚文化元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两会一节)的成功举办,彰显着现代都市文化的无穷魅力。
第三,广西与东南亚民族和国家地缘近、人缘亲、文缘深,能够让学生在汉语语境中找到归属感。壮族作为中国第二大民族,与中国傣族、布依族和越南侬族、泰国泰族等东南亚民族具有人种学意义上的胞亲关系,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物基因。远古时代生活在泛北部湾区域的中国南部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的骆越人,是这些民族的共同祖先。这些民族以在水田中耕种水稻为生,由此形成了“那”文化,又称稻作文化。“那”(或“纳”),在这些民族的语言中是“水田”的意思。那文化体现在泛北部湾区域多国多民族长期形成的生产制度、家庭制度、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语言、地名等多方面,形成包含跨国界多民族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生态圈。
第四,红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產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广西是一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国革命史和红色文化发展上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这里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内容,可以对海外华人华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在这片红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大革命时期,中国农民运动著名领袖韦拔群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的震撼中国南疆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现在保留相对完好的革命旧址、遗址,包括烈士陵园、纪念碑塔、陈列馆、纪念馆等纪念性建筑有很多,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进行人文精神传播和教化的有效手段。
二、广西师范学院华文教育概况及特征
广西师范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的思想,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师范学院在华文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广西的一枝独秀,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声誉的办学单位。总体来看,学校开展的华文教育工作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发挥自身优势,目标定位精准。学校依托雄厚的办学基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借助广西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为海外学子尤其是华人、华侨学生提供汉语言文化学习及特色文化体验活动。承办了2011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千人夏令营”———美丽广西集结营;2013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美丽壮乡体验行;201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八桂情韵集结营;重点选择历史文化价值高、意义大的参观考察景点,领略广西美丽的山水人文风光,开展学习民族声乐与舞蹈、学习民族乐器葫芦丝、学习剪纸和书法、武术等中华才艺课程,参访民族博物馆,使营员充分感受广西民族文化的魅力。实践表明,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为依托,将区域文化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这一整体目标定位和工作思路是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的。
第二,一年一度盛大而隆重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既是经贸的盛会,也是多边国际活动,学校充分利用这个优质的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国际外交舞台,服务东盟博览会。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参与其中,或从事志愿者活动,或承担翻译工作,或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节中外大型文艺活动的表演嘉宾。通过社会实践学习,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魅力,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熟悉了中国——东盟国际市场,理解了中国与东盟睦邻友好、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宗旨和意图,为其将来毕业后择业,从事涉外经贸或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三,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可行性强。经过多年探索,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已经形成语言文字学习与文化课程并重、知识传授与技能操作、文化教育与实地体验相结合的多维一体课程体系构架。专门开设汉语综合、汉语口语、汉语阅读、、汉语写作、中国才艺课(如书法、剪纸、武术、脸谱制作、民间舞蹈、传统乐器等)、计算机中文处理等课程;同时也利用校内学生社团——华韵汉语社的平台,进行汉语角、包饺子、包粽子、华文歌曲大赛、文艺演出等精彩纷呈的活动。
总之,学校采取多种举措,成效较显著。当然,深知华文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动态、系统的工程,在内容、形式、目标、任务、举措等方面,它可以而且必须不断地丰富和深入拓展。鉴于广西师范学院所依凭的地缘特点和文化资源,如何广西区域文化及所蕴涵的深层文化精神、人格情操等,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习者,以弘扬地域特色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是当前华文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结合广西区域文化资源开展华文教育的运用探究
广西师范学院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因此,弘扬地方文化和民族精神,是进行华文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之一。结合已经展开的工作,以及当前华文教育面临的新变化,现将深入挖掘广西区域文化资源的主要途径阐述如下:
第一,创新华文教育方式方法,运用因特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广西区域文化的辐射范围与传播效应,可以考虑打造“华教天地·八桂印象”网站,绑定手机APP,并利用公众微信平台及时向海内外华人推送各类华文教育资讯,进一步推动华文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网站可紧扣华文教育、推广中华文化、广西文化为宗旨,将相关资源进行汇集整合。主要的建设功能有:(1)提供广西全区华教动态及资讯,跟踪报道寻根之旅或其他夏冬令营等项目活动,提供最新的相关新闻资讯;(2)重点介绍广西文化资源,囊括历史渊源、人文景观、古迹名胜、民风民俗、名人逸事、民族文艺、神话传说等;(3)展现并普及中国历史文化基本知识和经典范本选登与解读;(4)汇聚教学资源,提供课件下载、教案介绍、教学心得等多种服务,促进华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不断深化改革华文教育教学的模式,可以考虑开发华文教育慕课平台。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实现线上线下混合互动式教学,学生可以灵活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学习;而教师则可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和资源,开展线上或线下的教学活动。
第二,深化广西区域文化资源的认识与研究,推进特色教材或相关文化读物建设。完善教材及相关配套用书是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编写用书的基本理念是“必须与某种教学目标相结合,必须以经过验证的现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为依据,而教材只是保证教学计划有效实施的措施之一。教材必须有针对性,为谁而编,为什么样的目的而编要明有所指,要符合学习者的自身情况与需求”。华文教材编写需要依托、融合广西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尤其要凸显广西壮乡民族的文化品质。学校应利用海内外协同创新平台集中各方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地方特色研究和华文教材建设,增强华文教育教学的效果。
第三,在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方面,积极引入广西文化内容。由于近年来的华文教育基本上是夏、冬令营形式,来访学生留校时间相对较短。如何从游览体验学习上升到系统、完整课程体系的搭建,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除了要加强中国历史、地理、文化常识这“三常”教学之外,还可以考虑开设专门的广西历史文化课程,如广西壮族历史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壮乡歌舞等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特色课程,向学生介绍壮乡民族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切实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广西区域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以创新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教学的实效评估看,“海外华校的文化教学并不仅限于文化课程,也不仅限于课堂讲授。课后以兴趣小组、比赛、回祖籍国旅游等各种形式出现的活动也是文化教学的有益补充”。[2]具体而言:(1)重视宣传作用,加强与各大媒体合作,联系市文联、宣传部、文艺组织、地方侨团、侨办、学生社团等,制作提供华语教学及介绍广西民族文化的录影带、纪录片,或是报刊、书刊、节庆贺饰品、吉祥物等。(2)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活动,将华文教育深入社区、文化基地或培训基地,如广西区民族博物馆、右江民族博物馆、孔庙、金田起义旧址、百色起义旧址、真武阁、柳侯祠。
当前,华文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在华文教育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重视并开发应用地方历史人文资源,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那些源自祖先心音,流淌着祖先血脉的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从更宽泛意义上而言,乡土味和中国范,始终是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一种情怀。我们在梳理地方故事的同时,也是在讲述民族的故事,中国的故事。因此,华文教育中积极融入特色地域文化,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携手东盟共解华文教育难题,深化交流合作.(2016年9月26日)http:///news/2016/0929/40752.shtml
[2]華霄颖.海外华校文化教学现状与思考[J].海外华文教育,2007,(3):58.
作者简介:谢娜菲,1974年6月生,女,民族:汉;籍贯:广东南雄;学历:文学硕士;毕业院校:广西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汉学研究及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单位院校类型:本科。
[广西区域性文化资源对华文教育的价值与运用研究]相关文章
- _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 企业产权转让【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通知】
-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 广西自治区国有独资公司章程指引(2015版):广西投资集团资产
- [桂建管[2011]5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通知]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_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有关印发自治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_自治区事业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 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通知 企业产权转让
- 区域销售计划材料3篇
- 新产业区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
- 论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资源评价问题
- 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价值观探讨
- 电子商务中的虚拟价值链分析
- 思维模式对中学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 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 从电视剧《芈月传》看创作主体的价值取向
- 探讨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 普通中学的设计教育及其价值
- 城市“智慧党建”的课题研究报告精编范文
- 研究生毕业一分钟个人介绍模板四篇
- 河北工业大学查重【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送审申请表】
- 【研究生对学位论文修改说明】学位论文修改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审查表
- 论文题目修改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修改申请表】
- 硕士学位论文送审申请书_学位论文送审平台
- 【研究生学位论文重新送审申请表】研究生学位论文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板-2015修改版-突出显示-ZXF】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说明(论文评阅及答辩后分别填写)]学位论文答辩
- 上一篇: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研究
- 下一篇: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江浙民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