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篇,写对联
时间:2022-06-10 15:07:01 浏览次数:次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学样式,它以形式对称、音韵和谐、内容丰富、语言精炼且易于记诵等优点,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如果能有效地使用这一形式来辅助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于提高教学效率,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作用。其操作方法也相对简单易行——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可以师生共同拟写;可以教师拟出上联,让学生对出下联;可以学生拟出上联,教师对出下联。
一、将对联的拟写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而目前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方法,如,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往往操作起来费时费力,效果也似乎都不明显。采用“拟写对联”的方式,无论对常规教学方式,还是对创新教学方式,都可作很有效的补充。
首先,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叙述性文学作品的基本情节、基本内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只要明白基本规则,学生一般愿学愿写。对联是精练的艺术,写对联的过程犹如“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也就容易得到提高。
其次,用对联还可极简省地将概括情节内容与对课文的简要分析评点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初步获得分析问题的感觉和要领。
二、将对联的拟写融入语文问题研究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品评能力
鉴赏品评,是在分析综合基础上,形成的较为深层次的语文能力。这种能力的要求颇高,具体地说,既要懂得文学审美系统中关于内容、结构、手法、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约定俗成的标准,又要掌握大量的名词术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能够准确表达。
研究和讨论问题,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而运用拟写对联的形式进行,往往能够化繁为简,又能寓繁于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品评的能力。
三、将对联的拟写融入课堂延伸教学中,对学生推陈出新能力的获得很有帮助
学语文不能只将课本学完了事,一定要向教材或问题的纵深延伸开去,让学生思想的游鱼回归知识的大海。只有如此,学生才学得深、学得透,才能推陈出新。
第一,可让学生对课文、对文学形象等教学问题的“定论”作出反思,提出新颖的见解。例如,学习《失街亭》一文,如果要对诸葛亮这个人物作出新的解读可拟如下对联:
既饱读兵书,更立功心切,岂料敌手足智多谋,反致使失守街亭后不保性命;为匡扶汉室,也处事缜密,无奈蜀国有数无运,只落得痛斩爱将前计唱空城。
第二,可让学生课外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书籍或文章,然后用对联写读后感。例如,读《红楼梦》,教师拟出如下一副对联的上联,要求学生写下联并加横批:
上联:一把辛酸泪挥洒成无数唯美情爱神话;
第三,课堂延伸的终极,就是写作,要求写作时每写一篇文章都得拟出一副对联。事实上这是可行的,请看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对联:
成有前途,败有前途,要紧莫入歧途;
身处平凡,心不平凡,就能走向非凡。
学海畅游,就只愿觅得数粒珍珠镶嵌理想;
书林徜徉,不止为采撷几许花草慰藉人生。
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
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学欲有所长,术欲有专攻,都必须有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投入。惜乎现代社会中能净心精读者有几?加上现代传媒异常发达,都争先恐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争夺青少年读者。于是,学生用于阅读、钻研教材及与之有关材料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少了,所以对于课本中的名著名篇相对陌生,这无疑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这时候,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的优势就明显起来,它可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相应的阅读、鉴赏方面的知识、要领,形成各种各样不可或缺的方法、技巧和能力,其“短”“平”“快”的功用也就大派用场。因此,如果能在日常教学中多让对联介入,应该具有十分强的可操作性及适用价值。
- 上一篇:齐白石送毛泽东错字对联
- 下一篇:魅力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