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中的四川省楹联学会
时间:2022-06-10 16:07:01 浏览次数:次
四川省楹联学会是挂靠在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的群众学术团体。1986年学会成立时,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段可情先生担任会长。学会曾多次举办国内外征联大奖赛,编辑出版多种对联专著;1990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先进单位,和绵阳市楹联学会双双名列“十军”,实属全国罕见。学会继任会长钱来忠先生与时任文史馆馆长的隗瀛涛教授、副馆长邓卫中编审以及现任张在德馆长、康济民副馆长等不仅交往甚多,而且屡有配合,组织了几次海内外征联大赛,先后编印出《德育对联选》、《血肉长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楹联集》等专著。其中《血肉长城》一书,除寄赠各省市文史研究馆和统战部门外,还面赠率团访问成都市的连战先生。
四川省楹联学会先后聘请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黄稚荃、梁伯言、遍能、吴一峰、张晓谷、夏顺均、李思祯、赵蕴玉、周北溪、李道熙、伍中一、周浩然(以上已故)、岑学恭、高少儒、王世德、傅承烈、谢桃坊、刘奇晋、冯广宏等担任顾问,馆员李金彝(已故)、张绍诚、冯修齐、李永晖等担任副会长。现任馆长张在德先生担任楹联学会编辑委员会主任,副馆长康济民先生担任顾问。因此,四川省楹联学会的工作得以和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的工作相配合、协调,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楹联学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开展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中,更展示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2008年5月9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组织部分馆员(包括冯广宏、谢桃坊、冯修齐、张绍诚等)赴金堂五凤溪考察。就在大家忙于撰写考察报告时,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造成空前的大破坏、大损失、大震惊……四川省楹联学会会长钱来忠、常务副会长冯修齐和李永晖、张绍诚、冯全生等在5月13日、14日余震期中多次电话联系,研究以省学会名义,利用各种渠道发表作品,向汶川地震死难者致哀,向救援者致敬;决定除在各个博客发表抗震救灾对联外,组织力量尽快出版《天府联苑》2008年第2期,开辟抗震救灾专栏。从5月15日起,四川省楹联学会先后在联友的“思槐堂”、“夕照楼”、“笔帖式”、“和雅音”和“四川楹联学会”、“天府联苑”等博客上发表“骨肉相连,血浓于水;艰难与共,爱大如天”红色大字对联,宣传“为抗震救灾努力奉献”。(此联经学会顾问、书法家刘奇晋先生书写,捐献给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组织的抗震救灾义卖会。网友们评论:泪写的联,血涂的字!)接着,学会又在以上博页陆续发表会长钱来忠,顾问冯广宏,常务副会长冯修齐,副会长李永晖、冯全生、罗永嵩、张绍诚,秘书长李兴辉和联家、诗人何崝、刘时和、周啸天、胜成等撰写的抗震救灾对联和诗词;并向《文史杂志》抗震救灾特刊供稿。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于5月29日主办 “5·12汶川大地震名家书画赈灾义卖活动”,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有关企业和个人的大力支持下,为期三天的义卖活动筹集到近50万元的善款,全部用于地震重灾区农村小学的重建。省楹联学会顾问岑学恭、周浩然、刘奇晋和张幼矩、陈沫吾等89位书画名家捐出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215件,表达了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家和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中青年书画家们对灾区人民蒙受特大地震灾难的深切关爱之情。
成都丙戌金石书画会亦组织抗震救灾书画义卖。省楹联学会则为此贡献出创作的对联和诗词作品。顾问刘奇晋、秘书长李兴辉、会员张基栗等贡献书画精品多件。募集善款用于建设灾区希望小学。刘奇晋先生参加赈灾,义卖10件作品,价值14980元。其中由张绍诚代省学会拟、由刘奇晋书写的 “骨肉相连,血浓于水;艰难与共,爱大如天”联就售出两副。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和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文史杂志》将当年第4期特设为“‘5·12’汶川大地震特刊”。本馆馆员和四川省楹联学会的成员应邀撰写特稿,并创作书画作品。特刊刊出的馆员及学会会员的楹联有:钱来忠的“气壮山河,全民抗震;功垂竹帛,多难兴邦”、李永晖的“英勇前锋,冲关破塞;坚强后盾,救死扶伤”、冯修齐的“地震无情,山崩路断千树毁;山移志壮,内外同舟战震魔”、冯广宏的“地裂山崩,西蜀巨灾人不倒;国殇民疾,中央正气世皆钦”、冯全生的“领袖致悲哀,生命尊严不朽;山川承大爱,天灾祸患必消”、罗永嵩的“天灾有限志无限,地震无情人有情”、高显齐的“路断情连,吉祥神鸟援孤岛;山移志壮,内外同舟战震魔”、李兴辉的“血泪咽神州, 叹地震无情, 毁尽家园, 同胞瞬息成齑粉;军民扶劫难, 欣中枢有定, 倾将物力, 举国及时援四川”、张绍诚的“灾区即战场,三军一志;爱心化威力,万众一心”等。《文史杂志》编辑部则有 “挥泪为文,致哀先逝;平心论史,传鉴后生”一联。同期刊登馆员傅承烈的《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作》诗和冯广宏的《抗震救灾述闻》诗;还有冯广宏的《警惕地震伴生水患》和张绍诚的《重看史料说四川的抗震救灾》等专稿。
余震不断的5月中旬,《天府联苑》编委会副主任李永晖邀请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党组书记、文史馆副馆长唐建军同志担任《天府联苑》特邀顾问,共同策划指导立即编辑出版《天府联苑》抗震救灾特刊,“让楹联定格在纪念‘5·12’特大地震的历史画面上,激励今人和后代,永远不忘国难,挺起脊梁,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各地联友怀着大爱和真情,纷纷寄来特地创作的楹联诗词;冯修齐主编几乎每天都为特刊奔波于成都和新都之间,冯全生副主编也几乎全天泡在印刷厂里,忙着收集、整理、编辑、校勘……青年理事张兴渭一直坚持本职工作,休息时间收转联稿,还抽空奔赴灾区摄影。
这份全国首见的抗震救灾楹联特刊,保持48个页面,四个彩印页展示“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会场实景,重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到灾区现场慰问、指导的情景(特约记者翔宇、尹钢和本刊记者张兴渭摄影)。本期刊登了四川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何郝炬(原省人大主任)撰书的“三军奋战人为本,万众悲歌志作城”,顾问韩邦彦(原副省长)撰书的“悲痛化为力量,真情凝聚民心”,章玉钧(原省政协副主席)撰书的“天下齐心,托起生存希望;人间真爱,筑成万里长城”,诗人流沙河撰书的“四海同心,大灾有救;五洲援手,真爱无疆”,余德泉(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撰书的“山颓路陷,屋倒人埋,惊看地覆天翻,万众空前罹大难;党政同心,军民协力,奋起扶伤救死,五洲汇爱抚沉哀”,宗性(省佛协副会长)撰书的“大悲济世,多难兴邦”,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在德撰书的“炎黄血脉长相系,禹夏脊梁不可摧”,副馆长康济民撰书的“抢险救灾张国翼,扶危济困鼓风帆”,省楹联学会会长钱来忠撰书的“公仆带头,身先士卒;庶民尽力,爱献乡亲”,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刘育新撰书的“绝地寡情,汶川受难;黎民重义,禹甸抗灾”,馆员顾问周浩然撰书的“多难兴邦,显中华本色;全民抗震,见骨肉深情”,刘奇晋撰书的“天灾逢大爱,地震见真情”等对联墨迹。此外,特刊刊载了省内外联友的430余副对联;并发表各地联友(包括文史研究馆馆员和楹联学会会员)的近百首诗词,以及有关抗震救灾史料对联的评介和省政府参事室处长陈琼(四川省楹联学会会员)的对联治印等作品;还特别刊载了灾区都江堰楹联学会组织联人孙洪寿、傅承烈、马非白的专稿,显示了中华民族“摧不垮、压不倒”的民族精神。成都市新都翔宇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发秀女士全力资助编辑印刷,使特刊终于提前一月寄发省内外楹联学会和联友,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
从5月到7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和四川省楹联学会的负责人在忙于抗震救灾的同时,成立了《颂奥运,扬国威楹联作品集》编辑委员会(何郝炬、唐建军为顾问,钱来忠、张在德为主任,康济民、高显齐、李永晖为副主任)。经成都金凤凰快运有限责任公司赞助印刷经费,终于在7月底由华西印务公司把专辑赶印出来。该专辑是全国首创的、来自地震灾区四川的、“献给北京奥运会”的特殊礼品,分“体坛新姿”、“祥云圣火”、“京都盛会”、“健将雄风”和“和平友谊”五章刊载省内外联人原创楹联近800副(体现不同流派风格);又在“附录”中分设“诗联英译”(特邀陈若雷编审、张欣讲师翻译)、“师生属对”(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师生应对)、“朝花夕拾”(选刊省楹联学会《献给第11届亚运会——天府楹联选》的对联200余副)、“奥运史话”和“最强中国军团名单”等。专辑特增“奥运场馆”彩图八幅,由冯修齐配特撰楹联;封底是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邵仲节先生创作的《喜迎奥运会 五彩耀中华》彩绘牡丹。8月1日,该专辑分发各省市文史研究馆、楹联学会,还通过四川省体育运动总会分送各省市体育部门,为北京奥运会文化氛围增添了色彩。
6月24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组织慰问团赴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德阳绵竹市,亲切慰问已经在灾区战斗了一个多月的北京军区第255野战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在德,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文史馆副馆长梁清诲,文史馆副馆长康济民、徐万华,楹联学会副会长李永晖、顾问刘奇晋参加慰问。慰问团向医院赠送了书画作品和巴蜀文化图书。
7月3日,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唐建军、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在德率领省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和机关干部近50人赴“5·12”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慰问坚守抗震救灾一线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第255野战方舱医院全体官兵,并向他们赠送了一批省文史馆馆员和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员创作的书法作品。参事室副主任任杰、纪尽善一同参加了慰问活动。
2009 年1月19日,室馆党组书记、参事室主任、文史馆副馆长唐建军和省文史馆馆长张在德分别率队,赶赴重灾区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和都江堰市聚源镇慰问,为居住在板房中的灾区群众书写春联,送去节日的祝福。省文史馆副馆长康济民、徐万华分别参加了两处的慰问活动。
省巴蜀诗书画研究会、省楹联学会也参与了此次送春联活动。馆员书画家杨良、刘奇晋、何崝、汤荣新、刘道容,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书画家胡真来、徐寿鹏、李兴辉、王安国、刘为俊、胡马、何彬、周先云、彭世魁、潘锡仁、林元建、周国林、赵辛亚等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共为当地干部群众书写春联近400件。
灾区群众在得到春联后无不交口称赞,对书画家不畏严寒,不顾劳顿为他们送来美好的祝福表示衷心的感谢。不少群众激动地说:“共产党好啊,人民政府好啊!没有全国人民的关爱,大震之后我们哪能有今天?”“托党和政府的福,感谢你们给我们送来了欢乐,送来了精神食粮!”……《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特派记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抗震救灾的活动也为楹联事业培育了新的接班人。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原四川省立成都中学、成都二中)曾先后聘请原学校教师邵仲节(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画家)、何焱林(楹联学会理事)以及老校友王筑(已故)、张先齐、张绍诚、邱笑秋(均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幼矩、李维毅、李林海(学会理事)等担任文学艺术指导;更由青年教师王卡、余华中担纲组织高初中学生参加属对活动。他们的应对作品除在《天府联苑》抗震救灾特辑刊载外,还列入《颂奥运,扬国威楹联作品集》附录的一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觉前贤让后贤”。挂靠在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的四川省楹联学会,迄今走过了23年的光辉路程;特别是经历了抗震救灾的考验和锻炼,广大会员(其中多数会员是退休人士)以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添砖加瓦,发挥余热而无比自豪,无比高兴!他们表示愿以实际行动为后生带个好头,为即将编辑出版的《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楹联集》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楹联集》继续努力奉献。
作者单位:四川省楹联学会(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