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营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及评价
时间:2022-06-10 16:49:02 浏览次数:次
摘 要:在收集资料、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拟建的四川营山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进行分类和采用卢云亭先生的“三三六”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可分为6大类,25类,56亚类,以碎屑岩地貌景观和构造地貌景观为主;公园内方山、木化石、砂岩洞穴等地质遗迹科研价值高,景观组合好,形成了独特的“方山-洞穴-台地梯田”组合景观;地质公园的建设有助于旅游脱贫,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地质遗迹评价;地质公园;营山
中图分类号 P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116-03
地质遗迹是指地球上各种内外力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集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地质现象。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其在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营山县是四川88个贫困县之一,四川营山省级地质公园的开发和建设是其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步。
1 公园概况
四川营山省级地质公园(后简称“公园”)位于南充市营山县北部,包括太蓬、三元、普岭、孔雀、消水、合兴、明德等乡镇,面积约77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4′17.243~106°54′32.297″,北纬31°13′31.782″~31°21′29.106″,分为黑马山园区、太蓬山园区、磨刀岭—孔雀洞园区。
构造单元上,地质公园地处川中台拱、川北台陷和川东陷褶束的交接部位,受仪陇—巴中莲花状构造影响,公园及其附近形成一系列北西—南东向的宽缓褶皱,由南至北依次为:铁顶垭向斜、水口场背斜、玲珑场向斜、营山背斜、红花铺向斜[2,3](见图1)。公园主要位于铁顶垭向斜轴部及其两翼的低山地区,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水口场背斜北翼,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遂宁组(J3s)、蓬莱镇组(J3p)、全新统(Q4)。
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划分
该公园是以长梁状方山、阶梯状臺地、砂岩洞穴群、木化石等地质遗迹景观为核心,以地质剖面、流水地貌、泉流景观、构造景观为重要内容,融摩崖石刻文化、佛教文化、红军文化和宗族文化及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6〕83号),可将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划分为6大类,25类,56亚类,见表1。
3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采用卢云亭先生的“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三大价值具体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六大条件为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游客资源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和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条件[4]。
3.1 三大价值
3.1.1 科学考察价值 园区有长梁状阶梯式方山、木化石、砂岩洞穴等珍贵地质遗产,它们记录了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大量的自然环境旋回变化的信息,对研究地质公园、营山地区乃至川北地区的地质地貌演化、地壳运动和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等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公园地层产状近似水平,山体多属于山顶面平坦、四周山坡陡峭的方山。上覆坚硬的砂岩岩层为顶盖,崖下多有梯形台地和缓坡。与岱崮地貌桌状方山不同,该地方山多发育条指状山梁,形成长梁状阶梯式方山,是研究四川盆地桌状山特征、成因和演化的重要场所。公园内方山崖壁和各台阶之间的岩层中分布着大大小小50多处砂岩洞穴。不同于丹霞地区、张家界地区的砂岩洞穴,公园部分洞穴的形成有岩溶作用的参与,部分洞内发现有钙化沉积。其中,砂岩水洞孔雀洞内部常年积水,洞底淤泥广布,洞壁底部有未胶结的钙化发育。公园是分析砂岩洞穴一般特征、成因和演化的重要场地。洞穴中的钙化沉积可为当地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公园内木化石成群分布,主要产出于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近乎水平的灰黄色中厚层砂岩中,木化石颜色斑驳相间,硅化程度高,原树木的纹理、脉络、年轮清晰可见。木化石出露点多,采集标本数量大,品位高,特征典型,是研究川东北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古气候演化及典型地质事件的重要依据。
3.1.2 历史文化价值 地质公园内有西晋的成汉政权创始人李特的天子读书台,有隋唐以来就是蜀北名山的太蓬山,有唐朝的摩崖造像和透明岩、明代的朝阳洞石刻、清代的西月台摩崖造像、红九军政治部的旧址和弹药库、张氏宗祠等等,历史文化价值较高。
3.1.3 艺术观赏价值 公园方山顶部顶部平坦,植被茂盛;崖壁陡峭,出露黄白色岩层;崖壁与台阶之间出露的蓬莱镇组砂岩夹泥页岩等较软岩层中洞穴发育;缓坡上树木丛生树;台地上层层梯田环绕,形成了独特的“方山-洞穴-台地梯田”组合景观。公园景观资源组合优越,不但有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景观,更有丰富的生态景观、气象景观和人文景观,景福寺、干人洞、西月台等奇特瑰丽,还有梯田松林流水人家,奇花异草夕阳云霞,景观资源组合类型多样,具有科研科普、探险、观赏等综合价值。
3.2 三大效益
3.2.1 经济效益 2016年全县GDP为155.0亿元,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2亿元,比上年增长48.9个百分点,接待游客32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9万人次[5]。营山县经济以农业为主,本地质公园的建设能在一定程度旅游扶贫—加强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改善当地生活条件,对经济有拉动作用。
3.2.2 社会文化益 从社会文化效益来看,开发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是深化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大措施,可以扩大就业,安置富余人员,促进经济发展;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能满足人们探索自然、科学普及等要求,同时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2.3 生态效益 公园进行开发和建设要保护地质遗迹,同时注意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3.3 六大条件
3.3.1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营山县北部,地处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蓬安县相邻,北与仪陇县依为唇齿,东北与平昌县错如犬牙[2]。地质公园内外交通便捷,银昆高速(G85)巴南广段呈南北向从公园西侧经过,南大梁高速(G5515)呈东西向从公园南侧绕过,在建的营达高速从公园穿过,通过景区的省道203、204有县乡道路与各乡镇连通,规划设计中的营平万高速、优化改建的乡村道路将进一步提高景区的通达性。
3.3.2 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 公园景观资源组合优越,不但有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景观,更有丰富的生态景观、气象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资源组合类型多样、季节变化明显。公园以桌状方山为骨,翠林为肌,以河流为血脉,以云霁雾雨为霓裳,钟灵毓秀,造化天工。春夏雨后初晴,妙曼云雾中的方山若隐若现,宛若仙境;秋冬晴好季节,蓝天下层层的方山梯田间点缀着松间人家,川北的田园风光无限美好。
3.3.3 景区的旅游容量条件 公园旅游餐饮与住宿主要依托营山县和双河镇、肖水镇、普岭乡、三元乡、孔雀乡等乡镇,目前已有大小宾馆10多家,床位2000張。在地质公园的建设规划中,将在消水镇设游客中心,结合附近民居,在部分景点设置野营区,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吃、住需求。
3.3.4 市场客源条件 营山县距离景区62km,是最近的城市,居民的出游率很高。距离隶属市南充市133km,离巴中市145km,这两大城市是地质公园最大的客源市场。距离广元市270km,重庆市288km,汉中311km,成都市345km,西安市590km,这些地方都是地质公园潜在的客源市场。
3.3.5 其他条件评价 建成后的地质公园将成为连接阆中古城、朱德故里、光雾山世界地质公园、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等重要景区的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此外,公园内地层比较稳定,修建施工较容易,可利用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加强宣传力度,对外招商引资,实现内部筹资与外部引资相结合进行建设的目标。
4 结语
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可划分为6大类,25类,56亚类。既有导向性地质遗迹景观,如长梁状方山等构造地貌景观、砂岩洞穴等碎屑岩地貌景观、木化石等,又有配套性良好的地质遗迹景观,如:地质剖面、砂岩结核、球状风化等;还有底蕴深厚的文化遗迹,相辅相成。公园内方山、木化石、砂岩洞穴等地质遗迹科研价值高,形成独特的“方山-洞穴-台地梯田”组合景观,融摩崖石刻文化、佛教文化、红军文化和宗族文化及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于一体,资源要素价值高,是一座综合性的地质公园。公园的建设与开发能加快当地脱贫补发,促进经济增长,深化供给侧改革,保护生态环境。公园内景观组合条件好,交通较便利,开发价值大,但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陈安泽.国家地质公园概论[C]//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15-26.
[2]营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营山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14.
[3]辜学达,刘啸虎.四川省岩石地层: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51)[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4]卢云亭.现代旅游地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34-141.
[5]营山县统计局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http:///govopen/open-info
(责编:张宏民)
[四川营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及评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