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农业院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建设

时间:2022-06-10 16:49:02  浏览次数: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与灵魂,高校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重视,而农业大学更应该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深入研究农业大学特色“农”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如何加强农业大学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建设,希望能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特色文化 建设

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建设

(一)内涵

文化自觉,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于自己生活的文化圈的文化认知,是对文化地位功能的深切认知,同时还是对文化发展状况的掌握,对于历史文化职责的承担。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对国家、民族及政党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且坚信自己国家所拥有的文化生命力。

(二)在高校中建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高校文化属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构成元素,并且一直处在文化发展的关键位置上。高校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工具,一直起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从文化形态上分析,校园文化涵盖了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的文化。而物质文化又属于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所在,物质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物质形态,构成了建设校园文化的实际工具。而精神文化又属于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以及校训所传达的信息,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始终载有导向,激励,与凝聚的作用,是高校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引领着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制度文化是在学校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以及道德规范。它是校园精神的具体体现,在高校中对师生起着约束的作用。

二、高校农业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农业大学校园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存在的局限性

农业大学文化建设应该尤被重视,然而现状却不尽人意。含有“农”字给农业大学的文化建设带来了歧视与偏见,许多人认为农业大学的学生就是被培养出来的高级农民,在许多方面都与其他种类大学有很大的差距。正因如此,高考生报名农业专业的人数急剧下降,农业大学招生资源受到威胁,许多正在就读与农业大学的同学也因此心里极不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农业院校中的发展受到了以下几点局限性:

(1)大环境对于农业高校文化建设的局限性

第一,社会对农业高校有所成见,故而阻碍了其发展。在国内,高等农业教育一直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地位。近些年,由于社会大背景下农业方向专业不被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减少以往的农科专业,并且开办更多的抢手专业。一些高等农业院校甚至被要求“改名换姓”,除去“农”字。这些现象频繁出现,不仅仅会加剧毕业生对于农科专业的不信任,更会致使农业高校特色文化逐步消失。第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地区环境恶劣,薪资低,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因此考虑到就业问题,选择农科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在递减。在学生中间,也不同范围、不同程度地存有“学农不爱农”、“嫌农”、“鄙农”、等不良的情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农村建设受阻,农业人才缺失的问题。 第三,农业行业在我国就业率明显下降。农业不单单属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构成元素。但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据的比例减少了。很多人认为,农业行业工作从事者,薪资普遍不高,工作繁重,因此不愿意从事农业性工作,且对于农业文化的积极性不高。

(2)小环境下的农业文化建设

第一,农业大学文化建设缺乏领导的积极配合与响应。学校领导对农业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建设不够看重,所以其整体管理、文化建设氛围等都比较松散。第二,“读书无用论”、讲享受、搞攀比等消极的文化倾向在校园中风靡一时,多数学生偏爱于现代时尚文化,从而忽略了农业传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这也与学校是否积极展开文化引导讲座息息相关第三,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艺术节等形式都不够丰富,并且没有突出其普及性,对学生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将学生凝聚到一起。第四,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语文教师普通话不过关,英语教师口语发音不标准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讲进取、讲奉献的风气淡薄。第五,校园建筑、环境布置没有其独特的风格,部分学校的校舍甚至出现墙体脱落情况,校貌不够美观,美化也彰显不出文化品位,因而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也很难真正发挥出来。这些因素都对学生的文化自信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发挥学科优势,传承创新农业文化

宣传农业文化教育,提供更多优秀人才资源

把农业文化教育结合到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农业院校为农学专业学生设计了不少专业课程,而当老师开展专业教学的时候,一般都会把重心放到专业知识的灌输上面,这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提升其业务素养有关键性的效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对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并且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所以无法把农业文化教育真正贯彻到专业教学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农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而,必须要把农业文化教育渗透至到专业课与公共课堂教学内,要确保教师摆正自己的心态,升华自己的思想,充分了解到农业文化教育对于人才培育的关键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更多的农业文化知识,同时自觉将农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中。

(1)设置农业文化有关课程,为学生普及相关基础知识。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的设置决定了农业文化教学虽可结合到教学中,但是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所以就要直接设置农业文化有关课程,向学生宣传有关知识。安徽农业院校需要鼓励教师设置农业文化概论课程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课程等选修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教育,以此强化学生继承并创新农业文化的责任意识,培育其使命感。

进行农业文化探究,给农业文化传承创新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构建农业文化研究组织机构,构建农业文化研究队伍。农业文化研究系统性很强的工程,牵涉到了很多学科领域,比如人文社科、历史、地理学科等,仅仅依靠少数人的研究难以做到系统化。所以,安徽农业院校需要经过整合研究力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研究组织机构和研究队伍,这样才能够确保在研究过程中获取较大的成果。现如今,一部分农业院校已经开始了有关探索。比如,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学院在很早以前就建立了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专门开展中国农业史与科技史等方面的研究,并且也农业历史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运用。

(2)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升华现代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文化其实处在一个历史范畴中,在不同的阶段体现出差异化的内容。传统能够农业和当今农业在生产目的及工具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农业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状况也存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探索农业文化不单单是要开展系统性的探索,了解其具体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要针对一些个别的案例进行研究,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文的价值区分开来。因而,需要借助历史学及考古学进行文献探索与调查,理清传统农业文化精华,进而吸收其精华部分,发展现代农业文化。

三、结束语

要加强农业院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必須要了解到农业大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的局限性,进而发挥出农业学科优势,创新与传承农业传统文化。此次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相关研究人员继续研究与分析,寻找到农业院校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建设的最佳方案,促使农业院校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征.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及其与当代大学文化建设[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3):23-23.

[2]黄玉霞.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J]. 华人时刊, 2015.

推荐访问:农业院校 文化 浅谈 自觉 自信


[浅谈农业院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建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