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音乐教育初探
时间:2022-06-10 16:56:01 浏览次数:次
内容提要
从西方音乐教育的本源开始追溯,我们能够考量的是古代希腊音乐教育的发展,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却是中世纪的音乐教育。限于研究资料的匮乏,本文旨在揭示中世纪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其展开综述式的介绍。
关键词
中世纪音乐 中世纪音乐教育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 西方音乐教育史
引言
西方文化的源头有二:一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二为中世纪的文化。音乐教育作为西方音乐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源头除了古希腊音乐教育之外,还有中世纪音乐教育。对于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当属中世纪的大学,但在中世纪大学的实际教学中,音乐教育所占比重较小。然而,音乐作为中世纪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出现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传播与传承,需要一个特殊的群体,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下去。这样的过程,看似简单,其意义却深远。这一过程正是中世纪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
1.中世纪音乐与中世纪生活
中世纪音乐是从格里高利圣咏开始的。作为单声的教会礼拜仪式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经过了6-9世纪近300年的发展与完善,蜕变成附加段、继续咏和宗教剧,并成为复调音乐发展的坚实基础,直接扶植了奥尔加农、第斯康特等复调音乐形式的发展,实现了完美的华丽转身。公元9世纪,奥尔加农作为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走进了西方音乐史。它直接源于格里高利圣咏,二者之间的血脉联系在众多西方音乐史专业书籍中被清晰记载。奥尔加农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平行奥尔加农、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以及华丽奥尔加农。12-13世纪的复调音乐有第斯康特、孔杜克图斯等,13世纪中叶兴起的带有“复歌词”现象的经文歌是中世纪最为完善的复调音乐。
无论是单声的格里高利圣咏,还是复调的奥尔加农、第斯康特,甚至是经文歌。它们共同构筑了中世纪音乐发展的主线。中世纪音乐作为宗教的婢女,渗透在以基督教思想为主导的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而中世纪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乃至中世纪音乐教育的发生,都围绕着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而展开,离不开教堂(最初是修道院)的建立,离不开成千上万教士的辛苦传教。可无论是基督教自身的发展还是音乐艺术与教育的传播,都是在经院主义教育思想的时刻监督与指导下完成的,其关系密不可分。
2.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与中世纪音乐教育
2.1经院主义教育思想简介
恩格斯对于基督教有这样的描述,他认为:作为新世纪宗教的一种,基督教是在伴着彻底崩溃的古代世界格局下,以东方神学的不断普及为中绳,尤其是将希腊哲学披上庸俗外衣和犹太神学的包裹下,在斯多噶派哲学的浸透中逐渐转身而出,并发展成为形成统治力量的中世纪精神文化的主流。
经院主义教育思想是基督教精神世界的理论凝练,它脱胎于奥古斯丁(354-430年)的教父哲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年)的经院哲学,其主要为了培养基督教徒信仰上的无限虔诚和对于上帝绝对服从为根本目的。并且主张在传教中把基督教义、社会道德与人格的教化作用形成不断的完善与推崇。这种教学中的主张和方法,使整个基督教育蒙上了浓厚的宗教神学价值判断与色彩。我们不难看出,在经院主义教育思想的紧紧维护下,基督教的教义得到了相应的保护,这对中世纪整个教育所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并且具有了相当的决定作用。与此同时。也为基督教会垄断教育事业以及教育成为基督教会和基督信仰的手段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但是,其教学方法的形式主义与脱离生活实际的繁琐荒谬最终导致中世纪文化教育的普遍衰落。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主义教育思想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但就中世纪音乐教育而言,奥古斯丁的音乐观及教育思想值得关注。
2.2奥古斯丁的音乐观及教育思想
作为基督教思想家和教育家,奥古斯丁的音乐观和教育思想都是围绕基督教建立的。《忏悔录》是奥古斯丁的主要著作之一,内容是作者与上帝的心灵对话,其中在剖析自己对于音乐给予的情绪感染时,可以为赞美诗和颂歌的美妙之声掩面而泣,并从中获得真理的流淌与虔诚的喜悦。但是,沁人心脾的音乐让他掩面而泣的时候,奥古斯丁又会因这样的感动而心怀不安,甚至诚心诚意地向上帝悔过。
我们通常会用“伟大的教父”“上帝的圣者”这样的称呼赞颂奥古斯丁,可见他的精神思想对于整个基督教的影响。其教育思想涵盖了“论教育的基本目的”“论儿童和青年的教育”和“论教学”相互关联的三个层面。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人们所能够形成的认识对象和唯一的来源便是上帝,人们若想获得知识,就必须依靠上帝和《圣经》所给予的启迪。因此,建立教会学校和实施教会教育就具体体现了教育为教会和神学服务的主张。而对于儿童和青年的教育及教学过程,奥古斯丁强调“寓于彼此之中”。与此同时,奥古斯丁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关于音乐》虽然残缺不全,但却是尚存的一部论述音乐的著作。书中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第五节和第六节,前者论及节奏,后者集中讨论了源自于柏拉图的关于音乐数字的普遍意义。“七艺”是中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事实上,奥古斯丁的《关于音乐》是他七艺丛书中的一部,只可惜,其他的几部均已遗失!
3.中世纪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
3.1波伊提乌与《音乐的体制》
安尼提乌·曼利乌·塞维里努·波伊提乌(约480-524年)既是古罗马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作家,也是中世纪最受尊敬、最有影响的音乐权威。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得以传承。其最为重要的途径与载体便是他及其著作。波伊提乌最重要的著作是《哲学的慰藉》,此外,还有神学文章和对古典逻辑学著作,特别是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评论,以及教学法的论著。《音乐的体制》(又译《音乐原理》)是一部论及音乐的著作,作为欧洲学校和大学千年来关于这一题目的标准教科书,对中世纪关于音乐艺术的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中世纪音乐教育的主要教材,《音乐的体制》中波伊提乌本人的思想并不多,基本上是对古希腊资料的整理汇编。因此,更像一本音乐概论,值得关注的内容主要有三:其一,波伊提乌认为音乐首先是一门数的科学,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关于音乐的观点,并认为旋律、协和音、音阶、乐器调音和人声中的可用音程都是由数的比率决定的。其二,音乐分成“天乐”“人乐”和“器乐”三种类型。其三,与音乐有关的人分为“能够演奏乐器的人”“能善谱写歌曲的人”和“具有评判演奏和歌曲能力的人”三类。
3.2七艺
“七艺”是中世纪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七种人文学科构成,又被分为“三学科”和“四学科”。“三学科”从概念上界定是语言学科范畴,涵盖了语法、修辞和逻辑三个部分;“四学科”则界定为数学学科,从核心上说,涵盖了包括算术学、音乐学、天文学以及地理学四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而音乐作为“四学科”其中的一个部分,不难看出其在古希腊“古典时代”和中世纪初期的突出地位,以及对音乐这个学科的重要认识。
在此,我们还要提及关于教学课程的划分。教学课程的划分我们可以追古与视今,追古是为了透过古希腊看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发展,视今是为了能够观古说今,摆脱对于教学课程某种世俗的评价态度。作为古希腊三贤之一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他的二部教育系统,已形成哲学研究的最高追求。柏拉图的先生、古希腊男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教学课程与教学过程的“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也为其整个哲学内容的提升形成了充分的认知。及至五六世纪,相对完整的课程设置以及对于学科上的概念和标准次序的界阀已经形成较为普遍的认识。而这一切能够形成社会一定的广泛认知度。耍归功于马蒂阿努斯·卡佩拉、卡西奥多鲁斯和伊西多尔这三位著名的作家,整个中世纪都在传抄和阅读他们的作品。
3.3规多与其视唱教学
就中世纪音乐教育而言,起到推动作用的人很多。但集中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的则是来自意大利阿雷佐地区的僧侣规多(995-1050年)。规多作为中世纪卓有成就的音乐理论家。不但有《辩及微芒》等音乐理论著作,还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出四线谱的有线记谱法;不但建议采用六音级唱名排列,还发明了“规多手”。尤其是“六音级唱名排列”和“规多手”,在当时的视唱教学中很好地帮助学习者记住音高,并能够有效地演唱。
所谓“六音级唱名排列”就是采用ut、re、mi、fa、sol、la这样的一组音节,帮助演唱者记住从G或c开始的六个音级中的全音与半音的关系。中世纪盛期之后,“六音级唱名排列”逐渐发展成为“六声音阶体系”。所谓“规多手”是中世纪音乐教育中一种特殊的教学辅助手段。它非常直观地向学习者展示了左手的不同关节所代表的音,这一体系的音是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E;其他的音,也就是说变化音级,如升F等,则被认为是“此手以外的”。“规多手”作为有效教学手段被纳入了中世纪晚期,甚至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育中。
结语
经过历史的沉淀,人们早已认识到:将中世纪完全定位于“黑暗时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的确,中世纪教会势力庞大,人们深受经院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但其文化没有因为教会的束缚而停滞。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例如:这一肘期为宣传宗教音乐、宗教思想所出现的一些大学,发展至今在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上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可见,音乐教育在中世纪时期的重要地位,虽然它只是宗教思想宣传的“附属品”,但却为后来欧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霍闽)
- 上一篇:生态与生态系统
- 下一篇:淄博市行政村名与自然环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