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阳江市船舶制造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10 19:49:01  浏览次数:

摘 要:船舶制造业为提高船舶质量,消除水上安全隐患,构建和谐安全水上交通环境提供重要保证。然而紧邻珠三角阳江广阔的海岸线上,船舶制造业却相对落后。本文以阳江市船舶制造业的现状为背景,浅析阳江市船舶制造业发展对策,期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阳江船舶制造现状对策

1. 阳江市船舶制造业的现状

阳江市紧临珠江三角州经济圈,地处粤西中部沿海,是广东发展西部海港经济不可或缺的节点。据《简明广东史》记载,明代开始,阳江就是广东有名的造船业中心之一,近年在海陵岛附近海域出土的“南海一号”古沉船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重要支线或喂给港,规划建设码头13座,总规划吞吐能力为1608万吨。随着阳江市规划以阳江港口为核心建设大型产业转移园的推进,及阳西火力发电厂、广青镍合金、东平核电等涉海大型项目的建成投产,进出阳江港的船舶数量将获得稳步提升的空间。

目前阳江市船舶制造业得现状为:

(1)阳江市现有登记船舶300余艘,45000总吨。目前处于沿海地带的修造船舶主要是渔业修船厂,东平镇、海陵岛开发区、溪头镇共四家,主要承接木质渔业船舶修理制造业务。全市唯一一座航运船舶制造船厂——阳江市航运船舶修理厂,是始建于六十年代的国有企业,位于江城区石觉头新港码头。航运船舶修理厂拥有一座干船坞,最大可容200总吨船舶进坞修理,无大型起吊设备;其地理位置是船厂扩大经营的一个瓶颈:漠阳江航道因泥沙淤积严重,200总吨以上船舶需要乘潮才能进入新港码头,因此,急需修理的大吨位海上运输船舶不得不放弃在阳江修理的计划。近年来,船厂修船业务逐年减少,资金运转困难,难以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2)随着航运经济的发展,阳江市航运从业者迫切愿望发展船舶制造业,同时也是航运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现有船厂限于航道、船坞、起吊能力的限制,新建造200总吨以上船舶能力受到限制。二是以现有船厂条件、设备和制造工艺,辖区200余艘河船、100余艘海船及进出阳江港船舶保养、维护修理受制约,在特定的环境下还会直接影响到船舶管理、水上交通安全。三是阳江航运船舶修理厂位于江城区新港码头,随着城市化进程,漠阳江两岸工程的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必将淘汰现有船厂。综上所述,阳江船舶制造业将会制约阳江航运市场的发展,发展船舶制造业已十分紧迫,必须改善航运船舶制造现状,为航运市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阳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濒临南海,每年7至9月受台风影响较大,是主要的灾害天气,全年6级以上、7级以上和8级以上大风出现的平均日数分别为27、7和2天,最多日数分别为46、15和7天,整体适合修造船厂常年作业。阳江市拥有大量的深水岸线资源,其中阳江港海陵湾深水槽,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水深平均-10米,10万吨船舶可乘潮进港。海水含沙量很小,港口、航道的维护方便,无需常年疏浚。阳江电力资源充足,阳西火力发电厂、东平核电站等大型电厂的建成投产给阳江发展船舶重工业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撑。阳江全市人口270万,1989年创办的阳江市技工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000多人,开设有数控加工技术、钳工模具、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可为船舶制造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综合而言,阳江市发展船舶制造工业,拥有海岸线、土地、人力资源、交通、电力和水资源等优势。

2. 阳江发展船舶制造业的对策分析

阳江船舶制造业基础弱、底子薄,相对珠三角等船舶制造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发展船舶制造业需要更大的魄力和独到的视野。但也正因为船舶制造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阳江市发展船舶制造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例如:阳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区位优势明显、海岸线长、港湾众多、外协条件优良,船舶制造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多角度、全方位、科学规划,阳江船舶制造工业定会前景广阔。

由此,作者针对发展阳江船舶制造业提出了以下对策:

(1)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与管理制度,落实船舶制造业用地规划。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经济发展,在深入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大环境背景下,阳江市以发展临海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运输业为重点,正朝着区域性、综合性的大港迈进,正逐步实现从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迈进的目标。同时,《阳江市产业转移积聚园区发展规划》中规划以阳江港口为核心建设489平方公里大型产业转移园,规划重点发展船舶制造、集装箱制造、机械制造、电力设备制造、电器制造、绿色化工、海洋生物制药、海产品食品深加工、油气仓储、现代物流等产业,为阳江市承接国际以及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良好机遇。阳江船舶制造企业应当充分利用阳江市规划以阳江港口为核心建设大型产业转移园的有利时机抢抓机遇,积极选址,落实船舶制造业用地规划。

(2)加快研究制定船舶制造业扶持政策,突破船舶制造业发展瓶颈。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是广东船舶产业面临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尽管阳江市船舶制造业基础不如珠三角地区好,但不必在大型化造船方面赶超,而应另辟蹊径,如发展广东特色的修船、拆船业务、民营造船等。众所周知,船舶制造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造船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专用性投入要求高,须要有良好的资本市场来实现融资功能。相对而言,由于受其自身资信限制,大部分的民营造船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巨额融资,必须借助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政府应给予船舶制造业适当政策支持,积极做好银企沟通工作,增进金融机构对船舶企业的了解,鼓励、引导银行向船舶企业提供卖方信贷或为船东提供买方信贷,为船舶企业生存发展创造环境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合资合作加快船舶制造业发展。

历史上广东的船舶工业有较好的基础,拥有黄埔造船厂、广州造船厂、新中国船厂、文冲船厂、中山造船厂、江门粤中造船厂等知名企业,中船龙穴造船基地的建成投产,更是为华南地区修造船工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然而,我们也看到我国船用配套产品的本土化装船率与日韩90%以上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作为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华南地区,船舶配套产品本土化配套率总体水平依然不高。阳江市具备发展船用配套产品基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有志于船用配套产品和航运物流及船舶制造业的有识之士,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制度让有实力的船用设备制造企业落户阳江,实现华南地区船用设备配套本地化,即服务珠三角造船基地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发展船舶配套企业引领阳江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4)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加强船舶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

船舶工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船舶制造工业,离不开大量技术工人,阳江属于广东欠发达地区,劳务人员充足,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710元,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工资水平,只需要通过技能培训,就可以培养大量合格、稳定的船舶制造业技术工人,同时也可以为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船舶企业所需要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依托阳江市职业技术学校,引进和培养船海工程专业师资,培养船企所需技术人才。政府通过制定鼓励船舶企业引进紧缺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的政策措施,为改善船企人才生活条件提供便利。人力资源的优势将为阳江市船舶制造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阳江发展船舶制造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航运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船舶制造企业的利益要求,抓住机遇、准确定位、审时度势、积极谋划定能开创阳江船舶制造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广东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粤府〔2009〕96号 2009年9月10日印发.

推荐访问:阳江市 船舶 对策 现状及 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