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收获
时间:2022-06-10 19:56:02 浏览次数:次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科学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的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通过开展科学性的教学活动来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未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一、开展数字化科学探究活动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定性的东西多,定量的东西少。观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我们拘泥于定性观察,很多定性观察基本上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太多的观察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事物的认识并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实质性的提高。我们需要一些可以采集到的数据,透过可见的数字,通过记录、比较、计算、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是真实的探究,这样才能从重视知识传授的验证性实验向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性实验转变。这样做会比让学生进行浅尝辄止的表面化活动更有学习上的意义,也更有探究上的意义。
二、开展科学阅读、参观访问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并非仅限于课堂学习中的实验操作,阅读在科学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我经常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科技活动的最新动态和经典的课外科技活动典型案例,为学生朗读《科学课》杂志上的科技小论文;每月设立一节阅读课,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或学生自购的科普读物开展阅读活动,还结合读物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讨论、验证,激发兴趣,指导撰写小论文;每节课前三分钟预备时间,学生轮流走上讲台为大家读科普短文,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每节课前均要求学生借助书籍或网络学习资源了解相关学习内容,课中穿插相关知识的拓展和相关问题的讨论,课后推荐阅读与之相关的科普图书。在阅读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及时写下读书体会,记录重要的科技信息和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善于创新的探究能力。
除了书本,引导学生阅读社会实践这本“大书”“活书”是科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自来水厂、农业科技园、气象站、水稻种植基地、纺织工厂等,寻访科技专家,看看他们的科技成果,听听他们的科学想法,学学他们的研究和生产方法,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科技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丰富了感性认识,扩大了知识面。
三、开展科技兴趣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科技实践活动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浅显的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要指引学生去直接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分析,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科学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兴趣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索乐趣,发现科学规律。
学校将每年9月最后一周定为科技活动周,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最大范围内普及科学常识,树立科学意识。我校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校园科技周活动,主题分别为“金点子在行动”“学习科学知识,享受健康生活”“学科学,迎奥运”“用知识守护生命”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师生通过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沟通了师生的感情。在活动中,学习了科学的教育学习方法,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独特魅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特长,发展了创新能力,在搭建的多层次平台上积极展示个性化才能,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
在课程改革七年之后的今天,小学科学教育已经有很多令人欣慰的改变,我们仍在思考:还能在什么地方有所改进呢?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印象?除了显性的科学知识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现在我们都知道,科学知识只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探求结果的过程。科学知识不再是永恒的,而是多变的,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我们希望经由科学性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熟练于科学探究的儿童,他们长大成人后,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科学家,可是他们都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去想,像科学家一样去做,在自己的环境中时时发现问题,并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的追求,科学教师的追求!
- 上一篇:色彩搭配师考评员第二期培训在京圆满结束
- 下一篇:去嘉定看老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