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植物羔羊
时间:2022-06-11 08:07:01 浏览次数:次
说明公元前1世纪,海南岛人民已经能织广幅布了。当然,当地种棉花的历史还要更早一些。
以上记述表明,棉花在公元前2世纪到4世纪已经被引进到我国新疆、广东和云南等边疆地区,有一年生草本棉花和多年生木本棉花。但是在12世纪以前,我国内地广大地区并没有大量种植棉花。一位阿拉伯旅行家苏来曼在公元851年来到北京,他记述当时北京的花园里种着非洲棉花作为观赏植物,棉花织品仅供上层统治阶级享用。
唐宋以来,不少著名诗人为棉花题诗作赋,如王维有“橦布作衣裳”;杜甫有“光明白叠布”;白居易有“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张籍有“木绵花发锦江西”;苏轼有“江东贾客木绵裘”等诗句。从这些赞誉棉花织品的诗赋推断,当时在中原广大地区,还把棉花看做是罕见的奇物珍品呢! 考古学家在浙江兰溪南宋古墓里发现一条保存完整的棉毯遗物,织法精致,经纬分明,条干一致,拉毛均匀,这说明到12世纪,我国的棉花纺织技术已经有比较高的水平了。
快速发展于元代
宋末元初,棉花在我国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史料记述,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繁荣,人口骤增,以及跟边远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频繁,棉花传入内地并获得迅速发展。
13世纪中叶,南路棉花从福建、广东、广西传播到长江流域各省,西路棉花从新疆、甘肃和陕西传播到黄河流域各省。1273年元代孟祺等著《农桑辑要》记述:“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批判了当时以“风土不宜”为由不种棉花的保守思想,大力提倡植棉。
13世纪末,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元代统治者在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设“木棉提举司”,这是一个专门征收棉布的机构,每年要征收棉布大约十万匹。由此可见我国内地棉花发展之快和纺织业兴起的规模了。元初《王祯农书》记述:“夫木棉为物……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又兼代毡毯之用。”这说明长江流域各地已经广泛植棉并且已经有精美的棉织物了。亚洲棉原是多年生木本棉花,引进内地后,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驯化,形成了闻名世界的中棉。
黄道婆:中国棉纺织业先驱
在植棉业和纺织业大发展的年代,特别应该提到著名的棉纺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她在棉纺技术的创新上和促进棉花生产的发展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道婆是苏南松江县乌泥泾(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年轻时流落到海南岛崖州。黄道婆生性睿智,手脚灵巧,在海南岛生活几十年,学到了黎族人先进的棉纺技术。大约在公元1295年,她年老回到松江故乡,向当地人民传授棉纺技术。她运用汉人传统的织丝技巧,吸取了黎人织棉的精湛技艺,创造了许多新的织法。公元1366年陶宗仪在《辍耕录》记述:“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帨,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黄道婆的织技名扬四方,向她学艺的络绎不绝。松江一带的棉织品,质量超群,图案新颖,色彩艳丽,花鸟如生。有“松郡棉布,衣被天下”说法,很快把一个“民食不供”的贫穷落后的松江变成“富庶粮棉”之乡了。
黄道婆还敢于破除迷信,大胆创新,把单繀一线手摇式纺车改成三繀三线式脚踏纺车。这种脚踏纺车,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速度快,产量高,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工具。它比英国人哈格利夫斯1764年创造的西方第一架手摇纺纱机(珍妮机)要早400多年。棉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和传播。后人为了纪念黄道婆发展棉纺织业的功劳,为她立祠,岁时享祀。1957年把她的坟墓修建成一座庄严秀丽的陵园,四周植有苍松翠柏。墓碑志铭:中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之墓。北京历史博物馆陈列有她的塑像。
中国:世界最大的植棉国
棉布的“丽密轻暖”以及它的多种用途,使广大人民“不麻而布,不茧而絮”,自然舍丝麻而取棉花了。因而棉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栽培技术日趋精细,培育的新品种丰富多彩。明清各代统治阶级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棉花的奖励政策,如《明史·食货志》载:“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良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明代李时珍在《本纲纲目》里指出,棉花在“宋末始入江南,今遍及江北与中州”。 1621年王象晋著《群芳谱》说:“棉之利遍宇内。”1826年杨景仁著《筹济篇》说:棉花已盛产大江南北,“衣布之人,百位于衣丝。”880年李拔著《种棉说》中,已有“天下无不衣棉之人,无不宜棉之土”的记载了。
在劳动人民的精心栽培下,我国的棉花产量高、品质好,棉织品轻盈柔软、色泽艳丽。它不仅为我国人民提供了精美的衣着原料,而且远渡重洋,销售东南亚以至欧美各国。据17世纪出版的《菲岛史料》报导,16世纪后期,菲律宾每年从中国输入棉布1万多匹,棉线3500多公斤;到17世纪中叶,每年输入棉布增加到14万~18万匹,最高年份达24万~29万匹,其中有一半以上再由马尼拉转运到墨西哥和秘鲁。据记述,菲律宾人当时都喜欢穿着来自中国的衣料。在墨西哥,当时认为中国的棉织品价廉物美耐用,他们都乐意购买中国棉布。到20世纪初期,我国棉花出口已达到63万担。西方学者著文称赞,中国人制造的“土布供给了我们祖先以衣料”。
我国棉区北起北纬45度的新疆玛纳期河流域,南到北纬19度的海南岛,西起东经75度的新疆疏附,东到东经124度的辽宁地区。20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485万公顷,总产量596万吨,单产1229公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植棉国家之一。
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采棉工人。印度是棉花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棉花种植历史最久远的国家。在印度古墓中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前的棉织品和棉线遗迹,这是至今人类利用棉花最早的实物证据。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棉花在印度就已普遍种植,印度人的精美棉织品也享誉四海远销各地。
棉花是世界性的经济作物,有150个国家种植棉花,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北纬20度 ~40度的范围内分布最集中。2010年世界植棉面积3600万公顷,总产量2700万吨。植棉最多的国家有印度、中国、美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巴西和澳大利亚,这7个国家的植棉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75%。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棉国家之一,北起北纬45度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南到北纬19度的海南岛,西起东经75度的新疆疏附,东到东经124度的辽宁地区均可植棉,但主要集中在长江棉区、黄河棉区和西北内陆(新疆)棉区。20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485万公顷,总产量596万吨,单产1229公斤,种植面积最多的棉花品种有鲁棉28、中棉所41和中棉所49,年种植面积均在13万公顷~26万公顷。
佟屏亚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获“有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主要科普著作有《为杂交玉米做出贡献的人》、《农作物史话》、《果树史话》、《畜禽史话》等。
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先驱黄道婆的雕塑。宋朝以前海南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后来灌木类棉花逐渐由海南岛传入南方地区。元朝时黄道婆把海南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江南,推动了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棉纺织品走入寻常百姓家,也使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得到普及、提高和发展。
- 上一篇:昭通省更塘景区设计规划
- 下一篇:开放协同,科技驱动,时尚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