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不能确定是致癌物质
时间:2022-06-11 08:28:01 浏览次数:次
近年来,有关PX的新闻从未停止。
2014年3月30日,广东省茂名市市委门前,几十名市民聚集,表达对拟建PX项目的关切。下午到晚上,甚至有部分人开始扔鸡蛋、矿泉水瓶,打砸车辆、店铺,破坏公共设施,茂名市警方出动后,事件方得以平息。
4月3日,茂名市政府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茂名市PX项目目前只是处于科普阶段,环评、立项等前期工作还没开展,在社会没有达成充分共识前不会启动该项目。
这不是公众第一次反对PX项目的事件:2007年,厦门市民进行“反PX六一游行”,项目最终迁址漳州;2010年,PX项目大连福佳大化附近防波堤被冲毁,生产用化工储罐受到威胁,大量民众强烈要求项目搬迁,大连市政府承诺PX停产搬迁;2012年,宁波镇海村民集体上访,政府与投资方承诺不上PX项目;2013年,昆明数千市民两度抗议PX项目落户昆明,投资方中石油称拟建项目不含PX装置、不生产PX产品……
这些事件让我们把目光聚焦PX。PX是什么?为什么民众对PX项目如此关注?它的毒性到底怎样?如果没有PX,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
毒性比汽车尾气低
就在茂名市民抗议PX项目事件发生之时,互联网上也发生了一场“PX词条保卫战”: 在“人人可编辑的百科全书”的百度百科中,有人将“PX”词条的毒性描述由“低毒”改为“巨毒”, 有网友多次进行客观更正,但连续几次又被人改成“巨毒”或“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近十名学生以及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学生用了近一个星期时间与恶意篡改词条的网友“较量”,捍卫科学常识,百度百科上“PX”词条最终被锁定在“低毒化合物”的描述上。
PX的化学专业名称是“对二甲苯”,PX是其英文名Para-xylene的缩写。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气味与油漆相似,不及后者浓烈呛鼻——有的油漆中会用PX做溶剂。
化工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介绍,在世界诸多化学品名录和我国危险化学品名录中,PX都只是低毒的基本化工原料,它的毒性与汽油差不多,比汽车尾气要低很多——每天开车排放的尾气中有氧化氮,在有毒物质名录上,氧化氮的毒性比PX强。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在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在内的很多国家,PX属于危险化学品,同时属于有害品。但无论是在危险标记、健康危害性、毒理学等资料中,还是在职业灾害防护等标准下,PX都不属高危高毒产品。
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油漆中做溶剂只是PX数不清的用途中的一种。最常见的来自PX的产品是服装,各种涤纶长丝、短纤面料的衣服,都是由PX的下游产品PTA(精对苯二甲酸)经过各种再加工制成的。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塑料制品:矿泉水、饮料瓶等各种瓶,银行卡、会员卡等各种卡,汽车轮胎帘子线,苹果手机装饰壳,胶片,各种包装袋、包装盒……都是由PTA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X另一种下游产品)再加工而来;所有的汽油中都含有PX,中石油集团炼化公司总工程师胡杰去年5月在撰文介绍汽油成分时,就曾指出这一点。2017年将在全国使用的国五标准汽油中也含PX。
来自PX的PTA和PET,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铝、玻璃、陶瓷和纸张,应用于建筑工程、电器电子、医疗卫生、汽车及机械制造等行业。
PX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PX——要绕开前面所述各种物品,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能确定是致癌物
曾有专家通过学术比对介绍,PX的毒性大于食盐小于酒精,与咖啡同级。有人这样发问:“那么PX喝下去会怎样?沾到皮肤上会怎样?”
曹湘洪表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应用场合,虽然PX与咖啡毒性相当,但咖啡可以喝,PX不能喝。就性能而言,衣服上沾到油污以后,用汽油可以洗干净,用PX洗同样没问题。
此外,PX尽管低毒,但也是有毒的,如果皮肤反复接触PX,会变得干裂。不过,普通人平常几乎是见不到PX的,能见到的都是用PX作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实验室里的技术人员不得不到敞开的设备中采样,经常进行这样的接触有必要戴上手套、防护面具等。
因为PX的“学名”对二甲苯中有一个 “苯”字,而苯是致癌物质,因此,很多反对PX的人担心,PX会导致癌症。
按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论文集搜集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证明PX有致癌性,因此,该中心将其划分在“不能确定是致癌物质”一类中。
但长期高浓度接触PX,对人体一定会产生影响。有医学资料显示,人体吸收过量的PX,会对眼部以及上呼吸道造成刺激。长时间接触PX,也可能导致头痛、烦躁、抑郁、失眠、疲劳等症状,严重者可以造成短期记忆障碍。美国曾有实验表明,PX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专家建议孕妇或者哺乳期妇女尽量减少接触PX,就像应尽量减少接触酒精、烟草和其他药物一样。
低毒累积多了会不会变成剧毒?没有这么可怕。PX挥发到大气里,很容易在自然条件下光降解,毒量就消除了;而且人体有排毒功能,每次少量吸入的PX都可以排出。
生产风险不等于事故
即使知道了PX及其产品的低毒性质,很多人还是担心生产过程中会有泄漏、爆炸,以及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部分人能直接接触到PX,其中一部分在实验室里——就连生产车间的工人,也只是偶尔能闻到一些气味而已,因为它的生产过程是全封闭的。
但PX的生产过程确实有风险——它是一种石化产品,几乎所有的石油化工生产都是危险的生产过程。以炼油为例,加工的原料是原油,出来的产品是汽油、柴油、煤油等,原料和产品都是易燃的。还有一些生产过程的压力很大,最高可达3200公斤/平方厘米,相当于一个指甲盖儿的面积上承受3200公斤压力,还有些是高温炼制,有一点儿泄露就会着火,引起爆炸。
但风险不等于事故。在各类石化装置中,PX生产过程风险相对较小——在它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很多分过程中的反应压力和温度都不是很高,最高压力只有30多公斤/平方厘米,最高500℃的反应温度也是石化生产中的常规条件。
并且,在PX装置设计上,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物料泄漏为例,生产现场有可燃气体报警器,发生泄漏时能够提醒工作人员把装置停下来,有时候物料会直接泄漏到地下罐里,不可能跑到外面的街区上,现在很多企业都使用雷达测漏仪,能够检测到管线、阀门、接头出来的非常少量、鼻子闻不到的泄漏,检测后就可以进行处理。
而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天然气,其爆炸范围比PX的爆炸范围大得多,天然气一旦泄漏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爆炸威力特别大,可以毁坏整个房间甚至整座楼房。
PX装置建成后,原来以商品形式储存、运输、销售,存在安全隐患的混合二甲苯、甲苯可以被就地转化为固体产品(聚酯)。在这种情况下,混合二甲苯的储存量大幅减少,对外(罐车)运输、销售量极少甚至没有,毒性和安全风险也就大大降低。
至于PX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工厂必须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上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生产排放的气体及污料要进行回收处理,不允许直接排放。PX生产过程中会有副产品苯,这是致癌物,是不允许进入到环境中的。
PX与居民区的距离要求
一些反对PX项目的人提出一条“国际标准”称,国际上规定,PX项目跟居民区之间至少要间隔100公里。
实际上,曹湘洪表示,在国外很多地方,PX项目离居民区很近。在日本的横滨,PX项目与居民区的距离在1000米左右;在韩国蔚山,SK集团的PX项目距离居民区400米;在新加坡,在炼化设施集中的裕廊岛上,离居民区最近的PX项目不到1000米。
我国对PX项目与居民区的规范首先是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00米;其次是卫生防护距离,根据项目的规模、地理位置、五年平均风速来确定,距离在700米~1200米之间。在欧洲,是根据PX项目的危险物料的储存量、发生突然事故以后产生的泄漏量、随着风向的扩散半径等,用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以后,划出一片区域来,在这个区域中不能有公共设施,但是没有明确一个具体的距离要求。
无可替代的产品
如今,在我国,PX产能短缺,大量依靠进口。
如果没有PX会怎样?PX只靠进口行不行?
PX最大量的下游产品是纤维。在纺织工业中,化纤占其纤维加工总量的80%,;在化纤中,有80%是由PTA制成的涤纶,PTA以PX为原料——这样算来,PX对纺织原料的影响度就超过60%。
由PX制成的化学纤维可以替代全部传统天然纤维——任何棉纺或者丝绸、毛纺、麻纺产品,都能在化纤中找到替代品,但却没有天然纤维可以全面取代涤纶,化纤在服装、家纺等领域的地位超过半壁江山。此外,因为它具有高强度、阻燃、抗疲劳等特殊性能,在建筑材料、土工布、医疗卫生材料等被称为“产业用纺织品”的行业也大有用武之地。不管是体量还是性能,PX都无可替代。
我国是世界第一纺织大国,对纤维的大量需求带动了PX的需求在迅速增长。而在中国各地,新上PX项目进程缓慢,常常一波三折,因为公众抵制而搁浅。
PX技术本身是先进的,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也是先进的。但是近两年,我国PX产能缺口在不断扩大,进口依存度逐年提升。如果过度依赖进口,中国会失去定价权,普通人穿的用的PX最终制成品都会涨价,影响消费者利益。
要解决公众反对PX项目与产品紧缺的矛盾,项目从计划阶段就要做好环评等各项工作,政府严格把关,并进行信息公开;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对安全和排放进行严格监控。
[PX:不能确定是致癌物质]相关文章
- 上一篇:高等教育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 下一篇:看日本农产品的“七十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