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洗:“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
时间:2022-06-11 09:56:01 浏览次数:次
大学,师从巴德荣教授学生物学。
5.朱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专心致志学习细胞学知识,实验做得很好,画的实验图也很细致。巴德荣非常喜欢他,常常赞叹“这个中国小伙子真不错”“挖掘了我的全部知识”。
6.1931年,朱洗获得了博士学位。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身在异国的朱洗一直牽挂着祖国,婉拒巴德荣的挽留,用积蓄买了一批书籍和实验仪器,准备尽快启程回国,用行动报效祖国。
7.动荡年月,朱洗辗转多地,还曾在家乡兴医办学。条件简陋,人手缺少,经费不足,但他总是想尽办法搞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到中国科学院工作,研究条件才得到改善。
8.以前没有科学家用蟾蜍做过人工单性生殖实验,朱洗决定试一试。实验8年后,他培育出25只没有父亲的小蟾蜍。1961年,仅存的一只长到成体的雌蟾蜍产下世界上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蟾蜍”。
9.朱洗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脊椎动物人工单性生殖的子裔有传种能力,家乡人因此都亲切称呼他“蛤蟆博士”。同年,这项科研成果被拍成了科教片《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
10.朱洗可不是只知道关起门做实验的人。他曾指导蚕农通过调节温度、湿度来解决蓖麻蚕的养育问题;曾撰写数百万字科普读物,其中《现代生物学丛书》于2015年重新出版……
11.朱洗还经常在渔场出没,时而在泥泞的小路上徘徊,时而用手中的竹棍驱赶蛇,时而皱眉思考。原来,他在研究鱼,最终推翻了家鱼在池塘里不能产卵繁殖的说法,解决了人工养殖鱼类繁殖问题。
12.晚年,朱洗在病榻上忍受着痛苦继续工作,发挥余热。1962年7月24日,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们。他一生献身科学,用行动奉行了他自己常说的“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
赵焯铨/绘画
- 上一篇:利用延伸服务推动全民阅读探析
- 下一篇:新工科背景下的通航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