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时间:2022-06-11 10:28:01  浏览次数:

摘 要:为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生态文明”的“江西范本”,保护“一湖清水”,全方位展示生态经济、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新形象。通过调研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展示出来,供决策部门参考。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

0 引言

随着现今世界石化能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2009年,我国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少地区为了迎合旅游需求,盲目砍伐森林、填湖造陆、开山炸石,造成植被破坏,能源浪费,高耗能、大碳量排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据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整个旅游业中的CO2排放量13亿t,占人类活动所有CO2排放量的4.9%,而在人为因素引起全球变暖贡献率上,旅游业占了5%~14%。因此,低碳旅游势在必行。

1 低碳旅游的含义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所谓“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仅留下“足迹”的旅游方式。2010年3月18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重要的低碳旅游的内涵,即旅游发展要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重,支持旅游企业如旅行社、交通运输业、饭店业、旅游景区等其他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相关企业把新能源材料运用起来,使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把旅游企业创建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企业。

2 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关系

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都属于永续旅游的范畴,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实现旅游的永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但是两者还是有些细微的区别:

从旅游目的地看,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而低碳旅游则体现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不存在目的地限制。

从旅游规模看,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小型化,以免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而低碳旅游不涉及旅游规模,而是强调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等全方位的低碳化。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生态旅游建立在资源有限环境易损的观念之上,因而所追求的是一种减少人为干预,保持资源天然禀赋和原真性的旅游发展方式;而低碳旅游以减少旅游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目的,着眼于低碳环境的创新,低碳管理创新和低碳生活方式转变。低碳旅游是一种可量化的旅游,你随时都可以计算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量,并能利用购买绿色电力或植树进行“碳补偿”[1]。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经济实力相对落后

2008-2012年,全省GDP每年不断迈上新台阶,2008年为6971.1亿元,2012年为12850亿元,2011年人均GDP达到4007美元[2]。虽则每年晋升,但总体经济实力在中部6省相对落后,旅游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旅游设施落后,硬件水平差,开发力度不够。如庐山风景名胜区尚有40%的景点未开发。

3.2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均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较为严重,造成区域旅游零散分割,对接整合力度不高,如仅一座庐山,可是有3~4家在经营,这样就无法形成产业联盟,很难打造旅游知名品牌。

3.3 软环境差

软环境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投资环境不畅及从业人员队伍素质不整齐等方面。在管理体制方面,各景区经营管理实力较弱;在投资环境方面,民间融资少,利用外资刚起步,且项目单一;旅游从业人员相对较少,且其基本素质还须待提高。

3.4 旅游产品单一

据2013年1月9日在广东召开的《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因“向公共科普地球知识”等方面有所不足,被给予黄牌警告。公园内的标识牌、解说牌,必须按照规定向游人介绍公园的地质地貌,还必须向中小学生推广地质科普教育,编印地质科普小册子向游人散发,使得公园的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科学教育常态化,否则将要摘除“世界地质公园”的名牌。显而易见,这都值得旅游业管理者深思、改进。

3.5 重复建设无特色

鄱阳湖区内景区建设没有高水平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特色,如仙女湖和庐山西海,很难从中找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4.1 规划低碳旅游容量

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在旅游地域的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称为生态承载量即旅游容量。旅游地生态承载量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旅游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

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态势,对旅游场所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坚持尽量减少生态成本的原则,减少土地等资源的占用;利用节能降耗技术,降低自然资源以及能源的使用额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的使用力度,从源头控制资源的进入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把给旅游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努力促进旅游业朝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方向发展[3]。

4.2 实行“六大要素”最优方案

4.2.1 开发低碳饮食产品。尽量选择旅游目的地本地食物作为食材,避免因外来食品运输、包装、存储等环节所造成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选择绿色食品,避免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和添加剂的使用;取消一次性餐饮工具,鼓励旅游者自备环保餐具等。

4.2.2 开发低碳住宿产品。住宿设施也是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大户,旅游景区应摒弃奢华之风,提倡游客入住舒适、便捷的经济型酒店、乡村客栈、家庭旅馆等。酒店不主动免费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提倡旅行者自带洗漱用品、节约用水用电等。

4.2.3 开发低碳交通产品。在景区游览活动中多设计自行车、电动车等旅游体验项目,减少机动车、缆车等游览项目的设计,鼓励步行游览,将因运输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景区之间的换乘可安排中巴或者电瓶车定时接送客人;景区外鼓励旅行者选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如放弃飞机而选用火车、汽车、轮船等作为出行工具。短途旅行者可徒步或骑自行车,既环保又有益于身心健康;配备相关交通设施,如建设生态停车场、低碳旅游道路,路灯采用太阳能照明等。

4.2.4 开发低碳活动。开发设计低碳旅游活动项目,突出低碳环保性及游客的参与性。例如,景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康体活动,如爬山、攀岩、帆船、漂流、森林浴、露营、花卉游等活动,引导游客融入到当地特定背景的生活状态之中,而这往往就是人们所倡导的低碳生活。

4.2.5 开发低碳商品。游客通过购买旅游目的地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可惠及当地经济,可以减少当地居民为了谋生而砍树、采石、挖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在购物方面,选择非过度包装的旅游纪念品,拒绝使用一次性的购物袋;旅游者应尽量自带饮用水,不买或少买瓶装水,已达到减少废弃垃圾量和资源浪费量。

4.3 积极推进特色旅游

4.3.1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指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以其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而深受游客和各地政府的欢迎,有些地方政府还把乡村旅游作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4.3.2 湖岛旅游。湖岛旅游是指在湖中岛屿及周围水域中开展的观光、休闲、娱乐、游览和度假等活动。湖岛丰富的生态资源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化多样性的追求,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需要。湖岛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的前景。因此,具有湖泊资源的地域,当地政府可以统筹规划,打造出有特色的湖岛旅游项目,对推动本地的旅游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

4.4 提高全民低碳旅游消费意识

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高碳化趋势,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低碳认识水平不高,在吃、穿、住、行、娱、购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碳现象。同时,多年的生活习惯也成为落实低碳措施的阻碍。多数市民对低碳持消极的态度,只是由于对低碳了解不足以及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因此不知该怎样去实行。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抓住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机遇,动员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的全民行动中,使人民的低碳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首先,旅游业的相关产业部门可配合公关部门或环保产业部门开展公关活动。一方面,增加公众的环保心理,强化他们的绿色意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消费;另一方面,还可树立公众心目中的本企业正面形象。其次,通过科学策划,提高自行车游和徒步游等低碳旅游形式的内容,以低碳旅游活动产品强化人们对低碳旅游产品的认同;要进一步加大低碳旅游企业、特色低碳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激发消费者对低碳旅游的市场需求和扩张旅游市场的辐射面;通过低碳景区的打造,增强低碳旅游的示范效应,积极引导旅游景区引进节能减排技术。最后,着眼未来。在“绿色教育”中,青少年是一个极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青少年学生必将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的思想,他们是最有可能成为环保主义的推动者。

4.5 政府出台低碳旅游激励机制

旅游低碳化模式的构建需要政府在政策、财政、法制、管理以及教育等多个层面进行大力扶持,这是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保证。

首先,为推动低碳旅游的积极发展,政府部门应制定低碳旅游激励政策,配套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如芬兰从1990年开始征收碳税[2],范围涉及交通燃料中的汽油和柴油以及其他煤炭、天然气和电力,对此政府征收基本税、附加税和管理费。激励政策可以是收费,也可以是财政补贴。收费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不积极实行低碳发展的旅游企业,以促使这些旅游企业改变粗放或者非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转而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财政补贴主要针对积极采取低碳发展的旅游企业,给予他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倾斜、奖励、项目支持等,以激发和鼓励这些低碳旅游企业开展低碳旅游的积极性和示范性,从而推动低碳旅游企业的主动创新和积极发展。其次,加大低碳旅游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绿色循环经济、新能源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应该积极争取国家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再次,强化低碳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建设,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激励景区及涉旅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方式。最后,加快制定适宜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低碳旅游认证标准体系,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相关认证标准,强化对低碳旅游景区进行认证,特别要细化对各项旅游设施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执行、测评和检验。采取一定的低碳化管理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低碳旅游产品、服务、管理质量标准,推动旅游业开发、经营、消费、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加快制定推进旅游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加快旅游产业实现低碳旅游的步伐,并建立科学的低碳旅游考评指标体系,实现对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业考评和管理的制度化。(收稿:2013-05-28)

参考文献

[1]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1(5)5.

[2]李周,杨荣俊,李志萌.产业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探索。

[3].邵鸿,黄细嘉.旅游业深度开发与发展规划研究.[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刘良源. 第十一章.生态旅游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鄱阳湖 经济区 对策 生态 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