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机电类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11 12:28:01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培养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潜能和建设专业群等成为了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改革中的热门话题。就机电类专业的设置和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探索了专业群划分的依据和原则,专业群在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和管理、专业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和意义为骨干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发展;研究

专业建设是现代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因素,其建设水准决定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同时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如今高职教育正处于既高速发展又面临极大挑战的阶段,为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不得不广泛设置专业,使各专业的建设资金、教学资源被无形削弱。为需求共同发展,提升办学能力,借助行业企业“抱团”发展的成功经验,高职院校乃至各专业之间同样需要“抱团取暖”。

一、机电类专业群概述

1.专业群的概念

专业群的特征是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即相同或类同的课程超过一定数量,知识点要求相近,有类似的岗位技能要求,也就是有一定数量共同的实验和实训设备要求,甚至培养目标相近或重叠就可以归类到同一专业群中。

2.机电类专业群的划分

机械与电子是两个传统专业,“机”是指机械,“电”是指电子、电气工程及电气控制,这是两类学科和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机电”涵盖了计算机、信息、电子、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等领域,机械专业越来越被新的内涵充实,向着光、机、电、信息、计算机技术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而电子、电气控制也需要找到其控制的对象,即负责具体动作的机械实体。所以,机械与电子电气的结合日趋紧密,传统的机械制造向智能型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机与电的结合成为了机电类专业最显著的特征。因此,传统的纺织、印刷、汽车、机械行业都可以归为机电类行业,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与自动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归口为机电类专业。

3.专业群面向岗位

机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接近,各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极其相近。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毕业后主要面向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使用维护,机电产品和模具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就业范围很广。

二、构建机电类专业群的必要性

1.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从加工制造业向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各类专门人才需求大幅度上升,企业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2012年起,广西重点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打造的产业体系由“14+4”升级为“14+10”,其中就包含“先进装备制造”。这些年来,依托高职院校培养了一批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维护等专业人才,但是从一个操作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设备维修、运行维护人才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与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

另一方面,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机电设备制造大国。设备运行、管理和维修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增强竞争力各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各种先进的机电设备,设备维修管理的技术含金量也越来越高,每个企业都需要大量掌握机、电、液和控制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2.高职院校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

专业群建设对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按专业群划分进行专业建设能够较好地满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又使专业设置灵活,便于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及新行业、新工种、新岗位群不断涌现等对专业设置不断更新的需要。

其次,专业群集聚了师资、设备、环境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和共享资源,相近专业共同建设与发展,在节约投资的同时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可以随着市场变化,依靠不断积累的资源方便调整、拓展专业方向,形成低成本教学的优势;避免由于专业分散,为各专业配备的实训设施因使用率不高或由于专业萎缩、淘汰而出现闲置和浪费,或由于专业涉及面大、资金投入不足而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局面。

另外,高职学生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企业常常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的人才,而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专业之间优势互补,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群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总体目标

通过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专业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生产过程与自动化等专业的协调发展,实现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为适应区域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趋势,可增设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轻工机械、食品机械等机电结合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这些专业的主体课程设置涵盖在机电技术领域中,保持专业群中各专业内在的联系紧密,使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项目相互交叉渗透,便于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教学成本。

2.建设思路

(1)明确专业层次与建设目标。根据专业特点、课程建设情况、教师队伍状况以及与机电技术接近的程度,将专业类专业划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生产过程与自动化专业。侧重点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面向机电行业的品牌专业,是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融合了机械制造和微电子控制的先进技术,研究方向为机械控制;生产过程与自动化专业是面向机电、电子行业的特色专业,它借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控制技术和手段,将控制和运行的对象改为生产线、智能仪器仪表。

核心课程是微机原理、电气控制技术、数控系统维修等。需要利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数控系统等先进设备,整合专业核心课程,采用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化解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难点。

2)第二层次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侧重点为“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面向机械行业的特色专业,它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备载体,侧重点为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数控技术专业是面向机电行业的特色专业,它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备载体,侧重点从控制和维护转向数控设备的使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面向汽车行业的特色专业,借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备载体,侧重点为设计软件应用与现代加工技术融为一体。

核心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可借鉴“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数控加工先进设备实施“目标产品”教学模式,整体推进专业建设。

3)第三层次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侧重点为“设备”。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是面向电力行业的特色专业,它借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控制技术和手段,将控制和运行的对象改为水电站机电设备。

核心课程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机床电器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建设机电结合的设备操作、拆装与维护实训基地,利用各种设备设置的故障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工学交融”教学改革为抓手,有效训练学生的机电设备维护能力。

不同层次的专业各有侧重点,但是核心课程之间有较多的重叠,培养目标、就业岗位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而且专业基础要求是一致的,如开设的公共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液压技术等。所以,这些专业完全可以采用大类入学,到专业课程再细分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各项资源的利用率。

(2)不断完善专业结构。根据院校所处的位置,专业群发展应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寻求专业高速发展的途径。如地处广西的机电类专业,要对接广西水利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与机电产品、数控设备、汽车、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区域内支柱制造企业合作,增设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轻工机械、食品机械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形成适应地方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拓展招生和就业渠道,使专业群建设与发展良性循环。

(3)建设专业共享课程。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基本相同、技术领域相近,反映在课程上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基础课程。因此,有必要搭建专业群内公共课程平台。“平台”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的技术基础课组成。如:重点建设“机械制图”、“机械零件与设计”、“机械基础及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控制技术”、“液压技术”等专业群共享的优质核心课程,共同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逐步建设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4)建设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水平是专业建设、教学效果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团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专业带头人组建“导师型”教学团队,由团队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和指导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对加快专业建设和发展、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水平、加快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采用专业导师负责制,各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和“师徒”关系,从进校开始,由专门教师全程跟踪专业教学过程,协调专业大类中各具体专业的知识融合和能力侧重点,设计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使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一线贯穿,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打破专业不同而学生能力却相同的千人一面的格局。

(5)建设专业群共享的实训基地。按照“教学工厂”的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机电类专业中共同需要的机械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机床结构拆装等实训室建成校内共享型实训基地,可节省设备、场所的资金投入,加快专业建设进程。以专业群的形式与企业合作,甚至院校之间联合共同开展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群,整合技术力量,更可提高合作的效率和技术含量,进而提高合作的可能性,这对突破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难题十分有益。

四、结束语

以专业群的建设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避免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而且由于资源共享、经验互通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同时可更好地开拓专业领域,有利于专业群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楼天良.机电类专业组群建设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张一平.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高职专业群建设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2).

[3]黄锦祝.对高职示范专业建设思路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

(5).

(责任编辑:王祝萍)

推荐访问:机电 类专业 实践 建设 研究


[机电类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