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区域实践思考

时间:2022-06-11 18:00:03  浏览次数: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有一个热词,即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的深化和内涵的具体化,学生发展核心的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其目的在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并推行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和相关活动中去,进而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是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如何落实好、实践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渗透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去,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区域实践;素质教育

首先我们得弄清什么是“核心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的课题组的论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基本来源于林崇德教授为总课组负责人的课题研究成果。

我们应该看到,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就有了顶层设计,也顺适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迫切需要,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现代公民的重要举措,尽管学术界以及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个框架和内容有争论,比如“什么是核心,什么是一般?”诸如此类等。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争论这些东西并不重要,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原因是大家普遍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方面还不尽人意,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向这方面去努力,去实践。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八一学校慰问师生的时候,曾郑重的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讲:“核心素养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核心素养”看似一个新名词,但并不是在原来的三维目标以外增加了什么,无论国家层面或是学者,提出“核心素养”,不是对教学内容量的增加,而是对教学内容制定提出了要求,并不是给老师学生传递信息,好像在三维目标以外又增加了四维目标。但为什么还要在原有的各种能力,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又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呢?关键是对现有内容的制定和整理有新的要求,是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

其次是要厘清几个关系

第一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宏观的指导思想。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实践发展过程当中提出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是素质教育指向的具本化。

第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而非基于学科和知识体系建立。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不是仅靠某一个学科就能培养的,而是需要借助多学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核心素养推动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从人的跨学科能力出发,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科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学科教学,但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学科学习中养成。“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具有学科自身特点,是以特定方式学习本学科内容过程中形成的。两者的关系是共同育人价值和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第三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不是简单的:教育部“改教材”,学校“改课堂”,课程改革是三个重要落实途径之一。教育部已将“核心素养”融入到了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标准中得到贯彻,同时基于核心素養的教材编写也,是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推进核心素养进入教学实践,这需要在教材的编写上突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导向,再其次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师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研究探索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来落实。

第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高考改革的关系

教育评价是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手段,教育评价离不开高考,高考改革必须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导向,应该看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高考改革两者的目的是高度一致的,就是为了立德树人。高考改革要推动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落实,就要发挥好指挥棒的正面作用,起好正确导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讲:“高考改革和核心素养有共同的国情和教育背景,甚至交织在一起,核心素养体现在高考中,但要避免直接而生硬,欲速则不达,我们将探索如何通过考试这一特殊渠道,科学选拔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也将研究如何通过考试这一特殊渠道更好的导向基础教育。”新高考就必须会从“知识中心”转向为“素养中心”,从而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知识衡量转向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就是高考评价体系的一体四层,一体: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三、区域实践及具体途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已出,育人目标的框架已形成,但要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形成完整的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育人体系,从大的方面讲,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即:“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这里不妨引用林崇德教授负责的课程组的论述:“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要重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对于区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关键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明确区域实践的总体思路,即:教育行政部门作好制度设计,行政推动,教研部门搞好研究,作好导向,学校实践探索,走校本化之路。对于区域教育部门,核心的任务是把握方向,做好区域的顶层设计,而不是对每所学校,每个教师怎么做下达具体的指令,如果那样看起来区域教育部门务实了,接地气了,可最终的结果是把学校和教师的创造机会捂死了,我们应该鼓励学校探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之路,教师从学科出发的实践探索。

其次是探索教学实践之路,这包括下面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培训改革。通过培训,重建教师的学科素养,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是关键。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扮演着转化者的重要角色,顺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指南,重要的是行动培训,让教师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研究、反思、总结、提高。

二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任务是寻找承载融通、应用、内化素养的过程与载体,我们应调整教学活动,聚焦思维教学,调整教学设计,从内容中心到目标中心。从教学角度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重要的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现今中小学教学的现状,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往往过度关注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基本是一个寻找标准答案的过程。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应更加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更加注重挖掘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价值,更加注重学科素养的养成培养,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下面重点介绍几种教学方式,我们应对这几种教学方式进行认真探索,去寻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问题化教学:问题化教学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发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后又发现新问题,从一个问题变成一连串的问题,变成问题结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态度,发展能力。以问题展开,不仅是学知识,而是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情景化教学: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学生面对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就是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联系,往往是所依赖的情景缺失。情景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它的地位非常重要,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要转化素养,中间重要的路径就是情景,如果脱离了情景,知识就只剩下了符号。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做事情,而且是让学生做完整的事情和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也包括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这个项目要做的事情可以承载这个学科这个阶段的要求和内容,这就要求把教学内容融于一个项目中,学生在用中学、做中学,这样也就是我们以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使融在相关学科的学习中。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现实世界中创造和运用新的知识,是基于理解应用之上的对于学习的高阶性学习的分析层次、评价层次和创造层次,通过深度学习让培养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它要求调整好教学关系,让学习真正发生,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讲“中国最急需改变的,就是学生被学习,被教育的状况”,“解决了这个问题,学习就发生了”,要让学习真正发生,还要解决假学习和浅层学习这两个问题,深度学习还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建构起教育生态,调整教学设计,坚持目标为中心。

学科活动:动手动脑是基于学科的刺激,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素养,一定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才能形成,才能发展。以传授式教学不能完成学科能力培养,学科能力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学科知识建立起的联系,通过设计好学科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不仅对学习起到迁移、强化、调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去体现情感和态度。

另外综合实践,跨学科综合,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等都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只有让学生去实践探索,去径历、去体验、去总结、去自己解决问题才能发展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一个新课题,也可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老话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变、不断创新,才能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在基础教育中落实落地。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6期

[2]尹后庆《厘清“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641000)

推荐访问:素养 核心 实践 区域 思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区域实践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