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坚守
时间:2022-06-11 18:56:01 浏览次数:次
塔什米里克乡位于帕米尔高原脚下,古老的盖子河从万山之中穿流而下,河水夹带下了大量的石头,亿万年来在这片土地形成了一个冲积扇似的绿洲,因此,人们就把这里称为塔什米里克。
新疆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的喀什贝西村小学有一个教学点,在距离村小学20多公里的一个叫亚力玛山的山脚下,那里只有9名学生和一位老师,老师名叫如则·喀迪尔,在那里默默无闻地承担着孩子们的教学任务。
得到这个信息,记者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欲望,想去那里看看这位老师和那里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9月27日,疏附县委宣传部的吴敏陪着记者驱车前往这个教学点。
艰难的行程
塔什米里克乡记者曾经去采访过几次,它距离县城四五十公里,是一个较偏僻的乡村。这里的干部告诉记者,塔什米里克的意思就是石头多的地方。这个乡位于帕米尔高原脚下,古老的盖子河从万山之中穿流而下,河水夹带下了大量的石头,亿万年来在这片土地形成了一个冲积扇似的绿洲,因此,人们就把这里称为塔什米里克。
载着记者的汽车,穿过塔什米里克乡行驶到盖子河边就没有了公路,汽车勉强在布满鹅卵石的河床上颠簸着向前行驶,被车轮压起的鹅卵石,砰砰梆梆击打着汽车的底盘。坐在车里就如同坐在蹦床上,上下左右不停地颠簸,一不小心头就撞到了车顶。
汽车没走多远,河床上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和大坑小坑使汽车再也无法向前行驶,吴敏指着远处大山脚下隐隐约约的一片绿树说,那里就是要去的亚力玛山区教学点。
正在发愁如何快点赶到教学点时,一位亚力玛山区的村民骑着摩托车到了面前。记者提出坐摩托车去教学点,这位村民爽快地答应了。
这位村民名叫肉孜·买买提,他提醒记者,坐在摩托车上一定要抓牢,否则会掉下去。记者坐在他的摩托车上,紧抓着他的肩膀,肉孜·买买提熟练地驾驶着摩托车在河床上行驶。河床本没有路,村里人进进出出的多了,硬是在河床上走出了一条简易的小路。
肉孜·买买提说:你看这样的路,“ 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汽车进不来,只有摩托车可以走,就是骑摩托车进进出出也很不好走。从我们住的地方到村小学有20多公里这样的路,遇到刮风沙尘天或冬天下雪就看不到路在哪里,送孩子去村里学校上学,很不方便也特别麻烦。村中心小学没办法,就在我们居住的山脚下设了一个教学点。”
9个孩子4个年级
经过一番颠簸,终于来到了教学点。教学点设在村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教室门前有一条小渠流过,小渠旁是一片沙枣树林,粗壮的树干证明这些树在这里生长了几十年。
教学点只有两间房,大一点的是教室,可以坐几十个学生。隔壁的小房间是老师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是教学点的库房,也是老师的宿舍。
一张再简易不过的床,用报纸贴的墙围都已泛黄,一张桌子堆放着落了很高的课本和书。除了这些还放着鸡蛋、袋装牛奶和饼干,这些是给上学的孩子课间午餐准备的。
陪记者采访的喀什贝西村小学校长买买江·吐尔洪说,这个教学点上半年还有12个孩子,今年开学有3个升初中到乡里的寄宿中学上学了,就只留下了9个孩子。
买买江·吐尔洪说,负责这个教学点的老师如则·喀迪尔今年52岁了,在这个教学点已经3年了。以前喀什贝西村小学有3个教学点都在山里,如则·喀迪尔到这个教学点之前,先后在另外两个教学点教学。后来他所在的那两个教学点的孩子都到乡和村中心学校寄宿上学,那两个教学点就先后撤销了,只有这个亚力玛山区的教学点,由于村民嫌路途难行,不愿送孩子去上学。乡里和村里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村中心小学只好保留了这个教学点。
由于这个教学点地处盖子河畔的亚力玛山深处,从塔什米里克乡喀什贝西村到教学点,要在河床上行走20多公里才能到达,原来在这个教学点教学的老师,就是在一次骑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身亡,学校里的年轻教师谁都不愿到这里来教学,如则·喀迪尔就主动要求承担起了这个教学点的任务。
如则·喀迪尔不善言辞,黝黑的脸上岁月过早地留下了粗糙的痕迹,见了记者还显得有些拘谨,不知道说什么。粗糙的双手握着记者只是说“热合麦提!热合麦提!(谢谢!谢谢!)”
如则·喀迪尔告诉记者,这个教学点今年开学只有9个学生,分别是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分了四个年级。
记者好奇地问他,四个年级的孩子在一个教室怎么上课?
他拉着记者来到教室的黑板前说,在一块黑板上分出几块地方,给一个年级的孩子讲课,另外几个年级的孩子看着分块的黑板自己复习。
教室里课桌都是新的,讲台旁有一部电视机,上面贴着新疆泽疆监理公司赠送,但由于没电,电视一次也没打开过。
教学点门前是一片树林,在一块空地上竖立着一个简易的篮球架,场地上长满了野草。如则·喀迪尔说,由于距离盖子河不远,地下水的渗透,篮球场也成了湿地草场,篮球架就成了摆设。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就是玩玩羽毛球,再就是在不大的空地上踢踢球,这就是这个教学点的状况。
大山深处的坚守
为了亚力玛山下的这几个孩子,如则·喀迪尔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在布满鹅卵石的河床上行驶20多公里赶到教学点。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大雪,在帕米尔高原脚下的盖子河畔,总是可以看到如则·喀迪尔瘦弱的身躯,驾驶着骑了十几年的摩托车在河床上行驶。
遇到大风沙尘天,摩托车行驶在河床上就如同在迷雾中行驶,一不小心就会撞到河床上的鹅卵石上。冬季大雪覆盖了河床,如则·喀迪尔只能凭着感觉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艰难行驶。多少次他骑着摩托车摔倒在鹅卵石上,又有多少次他骑着摩托车掉进河沟里,可他毫无怨言地扶起摩托车继续向教学点驶去。
2011年6月的一天,如则·喀迪尔完成了一天的教学,送走孩子们后骑车回家,天色已晚,忙了一天的他感到有些疲惫,在颠簸的河床上,摩托车行驶到一个河沟前,车把一晃,人和车子都摔倒在河沟里。顿时,如则·喀迪尔感到左手腕疼痛难忍,他坚持把摩托车从沟里推出,很晚才回到家里。
第二天起来发现左手腕肿胀,疼痛难忍,到乡卫生院一检查才知道是手腕断了,医院为他做了固定治疗后,他休息了几天,可心里放不下教学点的孩子,只好一只手骑着摩托车,赶去教学点为孩子们上课。
虽然是教学点,在教学方面如则·喀迪尔一点都不马虎,每个年级他都是按照教学的要求去完成。9个孩子分了4个年级,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每学期要备十多门课的教案,上完一年级的课,接着上三年级的课……讲完语文,又讲数学,就这样他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4个年级,9个孩子同时上课,也练就了如则·喀迪尔过硬的教学本领。他把黑板分成了几部分,中间写一个年级的生词,左边是一个年级的练习要求,右边的黑板空着给不同年级上课。上课了,他布置一年级的孩子复习学过的生词;三年级的孩子读书,找出相关词语;其他年级的则自己阅读复习。就是这样,孩子们的学习进程一点都没耽误。
如则·喀迪尔既是老师也是家长,他对每个孩子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上学路过孩子的家,他就会鸣几声摩托车喇叭,孩子们就知道是老师来了,来不及赶路的孩子就会搭乘他的摩托车到教学点。
虽说是简单的教学点,如则·喀迪尔严格按照国家对学生课间午餐的要求去做,他从村中心小学把鸡蛋、牛奶和饼干带到教学点,每天在课间为孩子煮鸡蛋、热牛奶,看着孩子们吃下去。他自己则是把渠水烧开泡馕,乡亲们不忍看着他这样对待自己,经常会送来一些瓜果,有的则拉着如则·喀迪尔去家里吃饭。
如则·喀迪尔在这样的教学点教学有18年了,这18年他先后在塔什米里克乡3个偏远山区的教学点为孩子们传递知识。
他对记者说,“我不来,孩子们就会辍学,我来了,孩子们就会按时来,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到最好的学校去学习,我辛苦一点,就能改变这些孩子将来的学习状况,这里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我就会在这里坚守下去!”
[大山深处的坚守]相关文章
- 上一篇:至少宇宙是满盈的
- 下一篇:小企业如何迎战巨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