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西学思潮对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6-12 09:49:02  浏览次数:

[摘 要]中国传统女子教育思想虽然源远流长,但是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经济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女子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当西学思潮传入中国后,国人开始转变思想意识,重新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因而中国的女子教育在办学形式、教育内容等诸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尽管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但是西学思潮对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贡献依然是巨大的。

[关键词]西学;女子教育;影响;意义

何为“教”,以孝为先,以文相授;何为“育”,生养,成长,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的教导和训练,教育即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拥有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道出了教育的传承作用。然而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发展阶段中,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却经历着诸多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弘扬优秀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不足。其中,对女性教育的歧视,男女受教育的不平等性尤其突出。这就导致中国传统的女子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和缓慢。直至明末清初,西学传入后,受其影响,中国的女子教育才有很大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弊端及其出现原因

1.传统女子教育的弊端

中国的教育虽历经数千年,教育史源远流长,但是中国传统的女子教育却一直发展缓慢。纵观中国传统女子教育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弊端。在教育内容方面,以“三从四德”为核心,多学习传统的“礼教”、“妇道”,这样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培养传统的家庭型妇女,那么其必然缺乏有用的社会实践价值;在办学形式方面,主要是由长辈或者老师在家进行授课,这样,女子就很少有机会跟外界进行交流,因而办学形式的单一,必然导致女性眼界的狭窄;在教育目的方面,主要是培养能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传统好女性。这就导致传统女性的思想较为单一,她们缺乏追求自身新价值的动力。在受教者数量方面,古代男子是受教育的主体,而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女子少之又少,这更加剧了男女受教育的不平衡性。所以在中国传统女性的意识里,家庭是第一位的,受教育主要是男子的权利,而她们只需要成为丈夫的贤内助就行了。正因为摆脱不了家庭的束缚,无法认清和重视自身的价值,古代女子的地位也是相当低下的。

2.传统女子教育弊端出现的原因

中国传统女子教育弊端的出现可以说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经济因素的制约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一直以来固有的传统观念束缚的结果。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渐渐的被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男子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渐居核心地位,女子则退居于次要和附属地位。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男尊女卑式的社会观念逐渐形成。并且在封建社会里,还有一系列的条文法规保证这种观念的贯彻执行。因而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深深的刻于人们的脑海中,这就导致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男子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仕途显达,而女子则大多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成为为家庭服务的牺牲品。在其支配下,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和地位自然是得不到保障的。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女性教育的因素就是经济因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历着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这种演变的确是生产力的一个大发展,然而这只是宏观层面上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但纵观不同时期,不同朝代,原有的社会经济基础,统治者制定的经济政策等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一遇到王朝战争,局部冲突或是大的自然灾害等,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就更加没有保障了。所以说中国古代家庭对教育的投入相对来说就是非常有限的了。

二、西学对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

女性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这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教育现状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因此势必要被改变。影响中国传统女性教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特定社会背景下西学的传入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对中国女性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促使近代女性教育发展成熟的催化剂,也就是说“近代女子教育是西学东渐的产物”[1]。

1.观念上的重视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压迫下,男尊女卑式的不平等的教育观早已在人们心中定格,社会普遍对女性受教育持否定态度。但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以及鸦片战争后西学的大规模传播过程中,传统的教育观受到严重冲击。人们在思想意识方面,开始对传统的女性教育进行重新的思考和认识,传统的女子教育观得到改变。严复在《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中指出“妇人既无学问,致历来妇人毕生之事,不过敷粉缠足,坐食待毙而已。一家数口,恃男子以为养,女子无由分任”。[2]他猛烈地抨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男尊女卑制度,希望学习西方的男女平权之说,使女子也具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此所谓“故使国中之妇女自强,为国政至深之根本”。[2]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入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严复等一批思想家对女性教育的新认识以及由此在社会上的动员作用无疑成为女性教育思想史上的闪光点。维新变法期间,在西学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女子教育了。

严复、郑观应等开明知识分子对女性教育观的新认识对动员和促进女性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作为受众的主体,广大的中国女性,把自己从不平等的封建教育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她们自身观念上的这种改变是西学对其最深刻的影响,也是改变不合理的传统女子教育的关键所在。传统的中国女性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在家相夫教子,受教的内容也是传统的礼教、妇道,为的只是成为男子的贤内助。正是这种低下的社会地位使得她们也从不考虑自身的社会价值。而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动荡不安,女子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她们开始走向社会。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启迪下,她们开始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她们追求的权利之一。她们通过多种权利表达自己的心声。

2.办学形式的多样

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受西学思潮的影响,无论是从女性自身还是社会的角度来看,女性教育认识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直接导致了传统办学形式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多样的女性受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的思想强调男女授受不亲,所以不准男女同校,因而女子只得深居简出,由长辈教学或家长授课。很显然这种教学形式是非常单一的,其作用自然也是相当有限的。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方的传教士开始涌入中国。他们本质上是想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观念,但是却发现很难抵抗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他们只得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观念。

开办女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由英国人阿尔德赛女士在1844年创办的宁波女熟是所著名的早期基督教女校。这些学校“非专门教育家所设立,其意图也不在教育人才以促进教育的进步,而是以学校为一种辅助之物,以助宣传福音之业。”[3]尽管基督女校是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而服务的,但它毕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女子教学形式。这种将女子集中起来的办学形式,开阔了女性的眼界。在此影响下,人们对女子学堂的建设越来越重视。1897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经元善先生在上海创立了中国最早的一所女校——经正女学堂,培养了一批有文化的女性。到新文化运动时期还出现了爱国女校,培养革命人才,真正使广大女性走出家庭,身系国家命运,这是思想觉悟上的大提高。

不仅如此,西学的传入还是广大的女性同胞们将目光锁向国外,她们渴望接触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文化,因而女子留学也悄然兴起。清末主要是留日高潮,民初又出现了留美高潮。她们感受到:“东洋女学之兴,日见其盛,人人皆执一艺以谋身,上可以扶助父母,下可以助夫教子,使男女物坐食之人”[4]所以留学归国后的女性,由于接受和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开始大力宣扬男女平等思想,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这又进一步地促进女子教育形式的进一步扩大和丰富。

3.教学内容的丰富

传统的女性教育多是在封建正统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多学习《列女传》、《女孝经》、《女训》等,对女性进行礼教和妇教的教育。比如“女子五才便是德”,强调女性不可逾越男子的地位,再比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即使丈夫死去,女子也不能随便再嫁人,否则就会被人所唾弃。这些教育的内容虽然对女性的行为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却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当西方的自然科学传入后,女性教育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妇道、礼教的灌输,而是更多的注重培养女性知识的多元化。早期的教会女校虽然以传教为主,但也设置有数学、地理、英语等学科,并且还有看护、工艺家政等专科。民国时制定男女同校的小学制度,规定其科目为修身、国文、算数、手工、国画、体操等。其中学科目更增添了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等。教学内容的丰富,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植入,使得女性学习的知识面更为宽广,眼界也得以开阔,为女性的解放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因为有多科知识的学习,女子职业学校也开始出现了。如浙江一带的女子蚕业学堂,以上海速成女工师范传习所为代表的女工传习所等。

4.社会陋习的废除

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有很多的社会旧俗,如重男轻女、一夫多妾制、女子缠足、包办婚姻等。其中,对女性而言,缠足和婚姻不自由应该是危害最大的了。

缠足就是女子以布帛紧束双足,促足骨变形,这是严重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试问连正常走路都困难,又何能谈女性教育,女性解放呢?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启迪下,人们开始对这种严重摧残女子身心健康的恶习加以批判和指责。严复就曾在文选中深刻地指出“故中国礼俗,其贻害民力而坐令其种日偷者,由法制学问之大,以至于饮食居处之微,几于指不胜指。而沿习至深,害效最著者,莫若吸食鸦片,女子缠足二事,此中国朝野诸公所谓至难变者也。”[5]1874年,传教士麦嘉温倡议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缠足组织——厦门戒缠足会。此后,中国人对妇女缠足的现象越发深刻的批判。1895年等在广东成立“粤中不缠足会”,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康同璧带头不缠足。梁启超也曾写过《戒缠足会续》,表达对不缠足的支持。

另外,中国女性传统角色的形成,很大程度是由婚姻观所决定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婚姻观不改变,女子教育就无法顺利的开展。传统的中国女性大多在家相夫教子,成为为家庭服务的牺牲品,所以她们很少有机会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西方新思潮传入中国后,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广大中国女性开始认识到自身的人生价值,她们的婚姻观也开始发生变化。太平天国时期不仅规定结婚需要履行法律程序,还规定丈夫去世后,女子可以再嫁。这大大提高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而其地位的提高又为其追求更多的权利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女性的教育和女性的解放意义巨大。

三、西学对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意义

西学的涌入从一开始来说就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样,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就不足,而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西学的传播。最根本的是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一个不完全独立的一个国家根本无力缔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去发展女子教育。所以近代受西学影响所发展的女子教育还是不够完善的,其发展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但是如果不是受西学的影响,中国不知道要花多少年才能去改变传统的封建思想束缚和发展新型女子教育。所以说,不可否认的是西学的传播对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意义还是相当巨大的。

参考文献:

[1]舒叶合.晚清政府与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60

[2]陈学恂编著.中国近代教育文选: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2-213

[3]李楚材编著.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5

[4]璩鑫圭,童富勇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599

[5]陈学恂编著.中国近代教育文选:原强[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6

推荐访问:西学 思潮 近代 女子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