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时间:2022-06-12 13:49:01 浏览次数:次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融政治、经济、文化、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一体的综合目标。这一目标的科学内涵,十六大用六个“更加”进行了简明的概括,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了认真贯彻党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体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促进经济教育的良性循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很有必要研究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同步的节奏,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着最根本的因果关系。体育发展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还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需要,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一)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协调
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体育事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马克思指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一方面取决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规模以及为其发展所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即保证必要的财力,提供体育基建费用和体育经常性费用,提供体育的基建设备、场地、图书、器材等。国外学者对1984年奥运会奖牌分布及获奖国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98%的奖牌都为经济水平较高和人均寿命较长的国家所获得。这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标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前提指标。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这种需求不仅决定着劳动力的总数量,而且决定着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关系。劳动力的总数量决定着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及速度,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关系决定着体育体系、体育结构的存在状况。
(二)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决定着体育发展的规格与方向
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方式和水平,制约并最后决定着体育的质量,即制约并最后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因而也决定着体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对竞技体育发展可起到较大的作用,国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标则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影响较为直接。21世纪初是中国实现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新的世纪里,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将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了这个基础,在进入小康社会后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将得到社会的更大支持。
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依靠体育事业的推动
经济的发展同发展体育事业一样,单凭调整生产关系是不行的,尤其要注意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必须包括科学技术,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说明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特别是现代经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时,仍需要依靠体育事业的推动,依靠人的劳动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加强体育技能的培养,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体育技能的这一“依靠”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体育技能训练是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这两种生产除了在数量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外,在质量上也要相适应,只有如此整个社会再生产才能实现。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技能的劳动力的再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再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体育训练则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体育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最基本的联系是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来实现的。
劳动力的再生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恢复和保持现有生产过程和科学技术活动中,从业人员的劳动能力,使他们能继续从事劳动和工作;二是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以替换退出生产过程的劳动力和补充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前者主要是通过生活资料的消费来进行的,其中包括需要花费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对劳动者(包括体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和训练,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后者则要通过投资于体育来进行,发展体育事业是劳动力生产的重要手段。
那么,体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体育训练能传授和积累劳动技能。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体育训练的基本职能就是要向受训者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和发展生产过程和科学技术活动中从业人员的劳动能力。
二是体育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发展,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练就了健壮的体魄,使之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是体育投资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马克思说过:人的劳动能力有一个特征,就是它在生产过程中除了生产和自身价值外,还能创造出新的价值。经过培养与训练的劳动者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超过它自身的新价值。这不仅说明体育投资具有生产性,而且体育投资在生产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劳动者智力素质在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生产中一次次地反复而实现的。
(二)体育事业发展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经济的重要途径
科学本身就是经济,但是它还不是具体的、直接的经济,而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经济,要把科学转化为具体的、直接的生产力,其中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体育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体育教育,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了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构成了劳动力的要素,提升了劳动力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的发明创造,物化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上,构成了生产资料的要素。社会科学也可以通过体育科学转化为物质力量。一方面社会科技的发展可以不断开拓劳动者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产生新的更高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不断揭示生产活动的社会组织规律,提高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水平,因为科学管理出效益。
三、发展体育事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体育社团的建立与发展问题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团体在改革中获得适当的土壤和气候而迅速成长,但就其数量和质量、社会参与程度和开展体育活动的独立性上,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第一,采取“民办官助”的办法,由政府和财团提供资助并依靠民间体育组织来开展国内体育活动和参加国际体育比赛。我们已经这样做了,而且会越做越好。这种“结合型”的经费来源结构,由于有政府给予必要的拨款,可以确保体育组织的基本工作条件和国家体育计划的实施,又能引导体育组织强化自身的经济功能,调动其利用体育办体育的积极性,有助于体育组织与社会各界密切联系,增加企业团体的社会责任感,并对体育工作质量实行自发的监督。同时,民间的经济资助,又弥补了政府的不足,促进了体育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各种社会资源不再由政府垄断,被分解到社会的各个利益群体,使体育活动在民间得到相应的普及和发展。
(二)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
农村体育问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持续难点和重点。农村体育,是指在县级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体育所涉及的内容包含农村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小城镇体育等内容,还有部分竞技体育的成分。在我国13亿人口当中,有9亿是农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和国家历来以发展农村、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安邦治国的大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地方财力不断增长,对农村体育投资将会越来越大,农村体育事业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将是不争的事实。
(三)体育事业与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问题
体育产业要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向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方向规范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兴办的格局。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培育体育市场;加强体育健身服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中国体育用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完善体育产业政策;理顺体育产业活动的管理体制;做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使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显著增加,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推动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中的作用,把体育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体育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作者单位:河南省体育服务中心)
- 上一篇: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 下一篇:广西普通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