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和三聚氰胺
时间:2022-06-12 16:00:03 浏览次数:次
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还在全球肆虐,它在物质上给世界各国带来无穷损失的同时,在精神上也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痛苦。中国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摧毁了三鹿集团自己,也重创了中国的乳业行业,使国人深陷痛苦和迷茫之中深入研究这两起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对探讨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次贷危机;三聚氰胺;贪婪;监管
中图分类号:F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72-02
一、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人类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
1.次贷危机
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随着全球性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为了挽救美国经济,保持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美联储开始了大幅度的降息政策,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1年初联邦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通过此后的13次降低息,到2003年6月,基准利率从2001年初的6.25%,一直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低利率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来刺激经济活性,使居民和企业在采购和建设方面更加轻松。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2000至2006年,美国房产指数上涨了130%,是历次上升周期中涨幅最大的。
那些专做资产证券化的投资银行家,在收购那些不良的抵押贷款后,应该按照这些贷款的原有风险,做成风险级别不同的证券,以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要。但是,为了能更快,更多地销售出以这些不良抵押贷款为资产的证券,赚取更多更丰厚的利益,投资银行先注入少部分优质抵押贷款,然后努力“精耕细作”,重新打包、分级,再经过那些表面上“公正客观”而实际上有厉害冲突的信用评级机构的“严格审核”下,一个个身披最高信用级别---AAA级信用的MBS产品,开始从投资银行源源不断地流向其他金融机构、从美国流向全世界。
然而,从2004年中开始,美国连续加息17次,2006起房价止生回落,一年内全国房价下跌3.5%,为自1930年的首次,部分地区的房价下降超过20%。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持房产泡沫时,房价调整就在所难免。无力还贷的人、房屋违约事件越来越多。
2.三聚氰胺
中國的乳业经营者,为了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占有更多的份额,获取更多的利益,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圈奶运动。就在他们大肆争夺奶源的同时,一些非法收购点也开始降低标准,收集不合格的生奶。在收集后的生奶进入生产车前,由于工厂检测人员和检测标准的“缺失”,也就放行了这些不合格的原料。再经过这些“著名”企业的“精心”包装,工厂质检部门和检测标准的再次“缺失”,这些不合格或有害的奶制品开始“冠冕堂皇”地流遍全国,流向国内外市场。
如果这些生乳收购点不贪婪,能执行严格的收购标准;如果这些乳业企业不贪婪,在生乳进入生产线前,在制成品出厂前都能执行严格的检验标准,那么这些有毒奶制品的就不可能流入社会,去毒害那些嗷嗷待哺的婴儿,去毒害海内外每一位消费者。
二、相关监督管理机构的缺失
1.在过去的70年里,美国相关机构对投行、证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对行业机构监管的缺失。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看到金融界 CEO天文数字般的薪水与福利没有加以约束,反而放松相关的规章、法律。譬如美国国会在1999年取消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界限,让高风险的投资银行和低风险的商业银行合在一起经营。2004年,美国证监会修改了规定,把资产负债比从1975年规定最高不能超过1:12的上限,改为1:40;并允许资本在50亿美元以上的无需交纳估值折扣。这就放松了对证券和投行的净资本和杠杆率的控制。这样一来,在利益的诱惑下,华尔街CEO更加“理直气壮、放心大胆“地去从事高风险,高杠杆的业务。
(2)对新产品监管的缺失。MBS的诞生,一方面,它可以把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流动性较低的长期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流动性较高的证券,这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机构的资产流动性。而且,不会增加这些机构的负债率,还可以释放资本金。另一方面,由于MBS的基础资产是违约率较低的优级抵押贷款,现金流量比较稳定且易于预测,因此市场投资者也很喜欢这种投资工具。
2.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迅速建立GMP、SSOP等规范,建立ISO、HACCP等体系。
(1)对企业缺乏监管。三聚氰胺事件的整体曝光,竟然是在三鹿的股东之一——新西兰恒天然公司的一再坚持下才得以被国人知晓的。恒天然在2008年8月得知三鹿奶粉遭污染后,即要求全面公开地召回所有受波及产品,但却遭到阻挠。2008年9月8日,新西兰外交官员在联系河北地方官员无果的形势下,直接上报中国中央政府之后,河北省的地方官员才开始采取行动。
(2)对经营环节的监督管理。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的对“奶”标准有这样明确规定之一:“既不得任何添加也不得任何提取”。但是此后的国家标准则就缺失这一条款。生奶本身处于整个奶制品加工的原始起点,它的质量定位决定了下游所有的储存、运输、加工,直到产品最终消费全过程安全质量的基础水准。在国家标准层面上恢复该规定,将有助于规范加工企业的行为和整顿终端消费市场的秩序。
在奶业的生产和制造工艺标准的上,我们可以借鉴在美国已经执行了80多年的成熟法规《Grade“A”Pasteurized Milk Ordinance(PMO)》。因为其内容不仅是巴氏杀菌鲜奶,还包括了直接和间接式超高温瞬时灭菌奶(UHT)、以及延长保质期鲜奶(在美国称为UP,欧洲称ESL)等各液态奶品种的制造工艺;涵盖了它们“从饲料到生奶到加工再到市场”全过程的监测监督管理办法,此外还明确了奶业行业自身以及业内专家在社会监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3)建立独立的检验机构。这样可以避免因利益相关而降低检验标准,同时,也因权责分明可以体现检验结果的公正、公平性。50年前,丹麦奶业联合会制定的“生奶按质计价程序(The program of raw-milk payment depending on the quality)”,对生奶的检测标准、原则和方法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时至今日,仍被奶业发达国家所认可并应用。上海奶业在1985年派员赴丹麦学习,于1987年起开始分步实施了“上海市生鲜牛奶质量管理办法”,主要借助经济杠杆推进了上海地区的生奶质量的提高,不仅有效防范了掺假掺杂非法行为,而且对全面提高生奶质量产生了显著效果。
责任编辑:肖杰仁
[次贷危机和三聚氰胺]相关文章
- 上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糖酒会
- 下一篇:华联矿业卖牛奶,国内铁矿好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