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品业原奶的采购管理探索
时间:2022-06-12 16:35:02 浏览次数:次
摘要:原奶采购是乳品制造业整个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联系着奶农的收益、乳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更关系到最终消费者的健康。本文通过对我国乳品业原奶采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企业奶农捆绑合作的养殖新模式和原奶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增强乳品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乳品业 采购 原奶
一、我国乳品业原奶采购分析
原奶也叫生鲜牛奶。我国“黄金奶源带”分布在北纬40度~47度,横贯东北、西北和华北草原带,一些著名的乳品企业在此建有奶源生产基地。但65%以上的乳业奶源还是由散养奶户来完成,原奶的采购常见以下问题:
1.原奶质量不高。2010年6月1日卫生部批准公布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蛋白含量仅为2.8克,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每毫升的菌落总数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一夜倒退了25年”、“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世界最低”。但新国标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标准是根据检测部门长期监测得出的数据确定的,符合原奶质量现状,如不调整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很多奶农的原奶将不合格,卖不出去。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乳品业原奶的质量相对较低。
2.多层采购模式存在弊端。我国大部分乳品制造企业没有自己的牧场,原奶采购经历了奶农、奶贩子、奶站和企业等环节。复杂的采购过程给原奶质量监管带来了困难,给许多的不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原奶参假造假现象屡见报端。
3.原奶采购暗藏卫生安全隐患。原奶由于多层收购,从长时间收集到储存、运输、流转和过多的人员操作致使原奶易受污染,大量原奶所含菌数远远高于200万这一新国家标准,增加了原奶采购的卫生风险和隐患。
4.原奶需求量波动不稳。一是夏季原奶滞销,奶价降低且收购标准上升,“奶贱水贵”的现象时有发生,易滋生原奶添加造假问题。二是一吨奶粉可以还原成8吨液态奶,而8吨鲜奶收购价远高于一吨进口奶粉,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厂家对品质、口感和营养成分均低于生鲜乳的“复原乳”趋之若鹜,也使奶农苦不堪言,杀牛倒奶。
二、我国乳品业原奶采购问题的成因分析
1.奶牛养殖基础薄弱。良种奶牛是奶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没有形成奶牛良种核心种群,奶牛总量的三分之一是以杂交改良本地黄牛而形成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纯种良种普及率低。我国奶牛80%左右都是小户散养,养殖规模小,养殖方式落后,缺乏专业技术,很多奶牛是大小一起圈养,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奶牛单产量低,导致原奶质量不高。
2.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国外已把超声波技术、生物传感器、免疫学技术和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应用于乳制品检测及原奶在线检测,国内大多还采用化学检测技术,检测水平低,周期长、成本高。在生产技术上,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冷杀菌技术还未广泛普及,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3.监管机制不完善。我国奶站数量多、构成复杂,由乳品制造企业对其监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监督整个原奶采购的全过程,工作量巨大,缺乏严格健全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出现了许多不法奶站和奶贩子用三聚氰胺来增加原奶蛋白质含量,成为原奶采购安全的又一隐患。
4.相关人员素质不高。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的十年里,许多没有任何经验的普通农民一下变成了“牧场专业工人”。他们往往“把牛当猪养”,导致奶牛体弱多病、淘汰率高、产奶期短、产奶量低、奶质差;奶站的建设基本上也没有门槛,重视收购量,忽视设备技术的更新;不法奶站和散养户对不合格原奶添加化学添加剂,而很多企业采取压低收购价格的策略应对和减少成本,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操守亟待提高。
三、我国乳品业原奶采购的管理模式改善
1.企业同奶农构建共赢的合作养殖模式
奶源是乳品业发展的根本。从整个乳品业的产业链看,奶牛养殖环节的投入约占整个产业链的75%,加工环节占15%,流通环节约占10%;而从利润分配来看,这是三个环节的比例是1∶3.5∶5.5。这也是大多数企业不愿投资奶源建设的一个原因。所以必须探索乳品制造企业同奶农结合起来的新型养殖模式,实现共赢:
(1)推广先进科学的奶农合作社养殖发展模式。奶农合作社由企业、政府、散养奶农三部分构成,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建立养殖区,奶农将自家奶牛牵入养殖区作为入股资本,奶农合作社聘请畜牧技术人员把分散的奶农集中起来,统一养殖设备、防疫消毒、良种繁育、饲料喂养,科学管理,帮助奶业产业链最薄弱环节的奶农增产增收,提升原奶质量,维护合法权益。
(2)进行合同收奶。企业同奶农签订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法律效应的收奶合同,彻底解决了奶农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收购过程中原奶的质量,也避免企业陷入无奶生产的尴尬境地。
2.完善原奶采购法规实施过程监管
(1)完善鲜奶购销相关法规。目前已有一些畜牧大省出台了鲜奶生产购销的相关法规,如《内蒙古自治区鲜奶管理规定》、《牛奶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山西)、《山东省生鲜奶收购站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其他具有鲜奶生产和乳制品生产的省份也应该借鉴并及早出台相关法规规范行业管理。
(2)加强对奶站的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奶站的建立严格审查,提高准入门槛,设立考评标准和等级,推行持证上岗;对奶站的监控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同时企业要对每个奶站下放一个驻站员,对设备使用、检测技术、产品质量等进行监督和指导,参与奶站的管理,提高奶站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3)改进检验设备和技术。我国奶站机械化挤奶水平达到了87%左右,但这还相比国外水平有很大差距,政府部门可通过发放贷款、补助补贴等形式来加快奶站原有贮奶罐、运奶车、挤奶机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改进,确保原奶采购质量。
(4)加强对原奶采购过程的检测和监控。一是对奶站的设备、工序和技术检测和监控,防止奶站对不合格原奶进行人为添加。二是对原奶入厂检测,杜绝劣质原奶进入生产线。还奶农公平,给企业品质,对消费者负责。
目前我国的奶牛存栏量居世界首位,但是单产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政府应当转变奶牛养殖模式、鼓励奶农科学养殖,加强监管,联合企业以及奶农合作社稳定奶源,建立第三方管理机构,一起来调节奶农与奶站、奶站与奶站之间,以及奶站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奶农之间都存在着各种矛盾,为企业、奶站、奶农、消费者的利益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国奶业年鉴编辑部.中国奶业统计资料2003—2008.
[2]商务部.中国奶业研究报告2007—2008.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2008年4月.
- 上一篇: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及实现机制探析
- 下一篇:国内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