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学分制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选课管理

时间:2022-06-12 16:56:01  浏览次数: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实施学分制下在选课方面存在的诸如缺乏引导、课程资源不足等问题,对学分制条件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实施学分制的选课原则、选课指南及工程管理专业选课流程提出了建议。高等院校应探索、完善适合学校实际的学分制及管理方法。

关键词:学分制 课程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087-02

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是高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推进了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自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学习内容、方法和速度。学生学习时限灵活,弹性大,修学年限较为宽松。学分制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空间及施展自身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学分制扩大了学员选课的自主权, 但因为受应试教育较深, 学生往往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及知识结构缺乏了解, 自我发展目标比较模糊, 难以选择实现自己目标的最佳学习方案。由于大学的学分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学生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其内在联系,就会造成片面追求学分,去选择那些容易得到学分的课程, 从而不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使得学习质量低下, 进而使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得不到保证。例如, 有调查表明, 部分学生专门选读比较容易得学分的课程, 以便积累学分, 以达到毕业标准;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只选修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还有很多学生选课时缺乏独立判断, 往往依据一些不甚客观的社会或高年级学生信息, 盲目地选修“热门”课程;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就业的需要, 忽视人文教育, 出现过分职业化的倾向等,最终造成知识结构的支离破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选课时没有得到及时引导, 他们对课程、专业、教师了解不够, 又没有注意阅读学校制订的有关学分制的规定。

为了顺利实施学分制,首先需要完善课程体系,有的学者提出充分发挥各院校优势,准确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优化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办学层次,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1]。结合国际上建设管理院系设置状况,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说明工程管理专业应受到重视的原因和加速发展的紧迫性[2]。应该结合工程管理市场形势和工程管理现状,采取措施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3]。其次,加强选课指导与管理,因为学生选课不科学,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影响了学分制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做好选课指导与过程管理[4]-[6]。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学分制,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对学员选课的科学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

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 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是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基础。学分制虽然实行学生自主选课, 但也不能随心所欲, 应以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为指导进行选修。因此, 确保学分制下的教学质量, 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依然是关键。学分制下的培养方案至少要做到人才培养规格多样、课程丰富、教学进度灵活和选择性强。在现阶段, 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强教学计划的弹性。学分制打破学年界限,学校需要压缩课内总学时, 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空间。(2)精心选择必修课,控制必修课总学时, 提高选修课的比例, 增加高质量的选修课。学时短程化、内容综合化,为学生创造“选课自由”的条件,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模块式教学,课程设置要分层次、模块化。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和不同水平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模块的课程,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为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创造条件。以交通土建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为例说明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该专业毕业生“懂施工、会预算、精管理”的规格要求,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岗位群对知识和能力要求,把课程体系分为四大课程模块,即“专业基础模块”、“工程管理技术专业模块”、“经济与管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

(1)“专业基础模块”。根据专业课内容的需要,建立以建筑材料、道路与桥梁工程为基础,工程识图及施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AUTOCAD基础、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测量、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桥梁工程、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体系。。

(2)“工程管理技术专业模块”的设计。该模块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是本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该模块以施工工艺技术、工程定额与招投标为基础,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为核心。其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学、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项目评估、工程项目招投标技术、工程项目监理、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项目施工及组织案例分析、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等课程组成。交通院校可以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市政工程定额与预算等作为选修课程。

(3)“经济与管理模块”的设计。该模块的设计以技术经济分析和合同知识为基础,以招投标文件的编制为核心,掌握项目全过程管理及变更索赔管理等方法。课程包括运筹学、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合同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咨询概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会计学与工程会计、建设法规等。资产评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可以作为选修课程。

(4)“基础知识模块”。据专业基础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了“基础知识模块”,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管理学原理、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组成。

上述4个课程模块,组成了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且4大课程模块之间,横向分工合作,纵向衔接贯通,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实用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确定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工程力学、管理学、运筹学、技术经济学、、道路工程、桥梁工程、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监理13门课程为主干课程。由于以上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学生提高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可操作性强的选课流程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选课流程,是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年限, 经专家反复论证, 在充分考虑教学规律和教学质量、教学与就业关系以及课程的前后衔接的逻辑关系等后制定的, 是选课的指导性文件。由于学分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学生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其内在联系,从而不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自己的个性化课表是否合理, 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专业课程设置, 学生只有参照指导性教学计划和选课流程, 结合自身的基础和学习特点才能制定出个性化而又合理的修读计划。学生必须修读完成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关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 并取得相应学分后方可通过毕业资格审核。因此, 各专业一定要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和选课流程, 并向学生发布,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选课有针对性。

三、加强选课环节的管理

由于学分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学生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其内在联系,从而不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对选修课实行先选后排。每学期期中即14-15周在网上公布下一学期的课程目录, 学生根据选课指南及选课流程, 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教务处网站进行选课提交。选课可分三轮进行。如果第一轮选课人数、所修学分或课程先后关系不符合规定人数, 选课系统课程逻辑关系式产生选课结果, 筛选下来的这部分学生和因所选课程未达到规定要求而落选的学生参加第二轮选课。第二轮采用“谁先选, 谁优先”的优先制。第三轮为改、补、退选的机会。改补退选的工作在开课学期的第一至第三周进行。学生在开学后的一至两周内自由试听课, 根据自己的意愿, 在第三周内确定课程和授课教师。允许其与因错选、漏选以及重修、上学期成绩已经合格的学生一道, 通过选课系统改、补、退选课程。为维持教学秩序, 保证教学质量, 要求作毕业设计之前,必须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学习,选修人数也要适当控制。各教学班人数确定后, 不再变更。选定某门课程的学生, 应按时听课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其他必修环节, 经考核成绩合格, 获得该课程的学分。以加强对学生选课环节的指导。选课咨询中心负责开设一些“选课指导”类的讲座, 对各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进行全面介绍, 对学生选课做出正确的引导。或编印《选课指南》之类的资料供学生阅读, 介绍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本专业知识系统性或互补性, 使学生在选课时能按自己需要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 2006, 3:11-17.

[2]任宏,竹隰生,顾湘.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展望[J].高等建筑教育, 2001,2:33-35.

[3]赖一飞.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5:171-172.

[4]祁文涛.试论学分制下的选课指导[J].科技信息,2007,28:384-385.

[5]杨强.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实施学分制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7(20).

[6]王晓江,翟轰,赵居礼等.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1(33)

推荐访问:学分制 选课 工程管理 课程体系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