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工程问题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探索

时间:2022-06-12 17:00:03  浏览次数:

zoޛ)j馝~iF덴MN7iM9=MzӍ48uw}}niZ报告的识读;二是对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的学习。结合勘察报告的三图一表,重点讲解土的组成、物理性质指标、物理状态指标、压实性、工程分类,以及完成相应的土工试验等内容。

(二)渗流问题模块

渗流是岩土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个模块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土的渗透性,重点介绍达西定律及渗透系数的测定等;二是结合流土和管涌现象,详细讲解渗透力、流土和管涌问题的判断及控制措施等,对于二惟渗流和流网问题仅作简要介绍或不作介绍。

(三)变形问题模块

变形和强度是建(构)筑地基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技术条件。这个模块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土中应力的计算,它是分析变形和强度问题的基础。除了应力的计算,还应介绍应力特别是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以有利于对工程事故的判断。有效应力原理作为土力学的立足点之一,也是这部分重点讲解的内容。二是最终沉降量的计算,重点介绍土的五个压缩性指标及其测定方法,对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主要介绍分层总和规范修正法,以及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要求,其他计算方法作简要介绍。三是沉降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是土力学的另一个立足点,由于其理论性较强,以讲清楚基本原理为主。这部分重点介绍瞬时和逐步加荷下地基固结度的计算。

(四)强度(含稳定)问题模块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是与土的抗剪强度直接相关的三个工程方面。这个模块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在重点阐述库伦公式和极限平衡条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和完成直剪试验、三轴压缩试验等抗剪强度指标测定试验,并分析相应的试验结果等内容,对于应力路径、孔压系数仅作简单介绍;二是土压力计算,重点介绍土压力的影响因素和分类以及朗肯土压力的计算等内容,库伦土压力以讲清楚基本原理为主,同时结合相关规范和工程实例讲解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三是地基承载力,除了介绍浅基础的破坏特征、临界荷载等重要概念外,结合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重点讲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四是土坡稳定分析,这部分不作重点要求,仅简要介绍黏性土土坡和无黏性土土坡的稳定分析方法。

(五)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模块

这部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讲述换填垫层、预压、强夯和复合地基四类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重点讲述各类方法的加固机理和适用范围,并结合具体工程地基处理方案,讲述相应的设计计算。

(六)基础设计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地基计算,主要讲述基础埋深的确定和地基承载力验算;二是浅基础设计,结合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实际工程施工图,重点介绍独立基础、连续基础、联合基础和储罐基础的设计及施工图识读;三是深基础设计,结合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实际工程施工图,重点介绍桩基础,简要介绍沉井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图识读。

在20个问题中,根据内容和需要又划分若干个知识单元,并突出学校石油行业特色。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课时设置、研究方向等选择相应的模块和问题进行讲解。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结合课程特点,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讲课的方式,采用“精讲、自学与讨论”相结合,问题式、情境式和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

(一)问题式教学

结合工程案例,把每章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阅读或研读任务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如讲解自重应力计算时,可设置问题:地下水位上下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工程问题?目前国内区域性沉降情况如何?国家层面有何政策或措施?等。通过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查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案例式教学

以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事故为案例,剖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有关的基本理论,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通过有针对性的工程案例剖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解决一般土工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预压法时,可结合某储罐渗漏案例,分析渗漏原因是由于地基变形过大导致管道断裂引起的,讨论学过的哪些知识点与减小地基沉降量有关,并逐步引导学生将回弹再压缩理论用于解决地基沉降过大问题,最后得出工程中常用的堆载预压法等。

在讲解基础设计时,可以结合实际工程资料,讲解基础设计的流程、计算方法、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图绘制和识读等,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专业能力。

(三)情景式教学

通过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到施工现场参观或播放工程录像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动态的和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和技术规范,拓展学生的工程视野。如规范要求三角形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很多学生对此却不明白,但只要把学生带到施工现场参观讲解,学生就会清楚明白

了(图2)。

(四)个性化教学

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通过课后作业分类(分为必交、不必交和练习作业三类)、实验教学分类(分为必做、观摩和研究实验三类)、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等形式,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3]。

(五) 开放性教学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本科生教学的特点,实行教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学生提问与教师解惑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分析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开放性教学。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一)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制作了相对完善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直观性强,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建立课程网站,实现了教学资源电子化,通过前沿专题、职能训练、互动交流等栏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全新的学习条件(图3)。

(二)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

由于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公式等主要来源于实践和试验,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完备的土力学实验条件,通过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和工程问题的理解,并通过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尝试改进实验仪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多个实习基地现场观摩,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课程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课程的精髓,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三种能力培养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如下工作:一是基于能力和过程原则的考核方式改革;二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改革;三是虚拟实验室建设与系统研发;四是基于MOOC视野的课程建设等。参考文献:

[1] 徐岩,赵俭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土力学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51-54.

[2] 陈剑波,陈扬. 项目教学法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183):68-70.

[3] 张艳美,杨文东.大土木背景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63-65.

推荐访问:工程 课程建设 探索 基础 土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