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沿海殖民地建筑遗产风格及保护
时间:2022-06-14 09:14:01 浏览次数:次
【摘要】通过对我国沿海殖民地建筑遗产的南北方比较,解读了不同的两种风格取向,并研究了国内殖民地建筑遗产的保护现状;在较为成功的殖民地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沿海城市殖民地建筑遗产的创造性和可持续性保护原则及三个方法。
【关键词】殖民地建筑;材料语言;粗壮美;尖秀美;渐进保护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一、对沿海殖民地建筑遗迹特征的简要归纳
(一)北方沿海城市建筑遗迹单一且较为统一,而南方风格多样化
由于清末特殊的战争历史原因,沿海北方城市多数由日本、沙俄、德国统治,这些城市建筑主要趋于表现占领国本土建筑特征。如大连先后由沙俄和日本占领统治,其建筑风格“大体上是俄式与日式两种,但又多有变异,并吸收了欧洲古典主义某些建筑元素,形成大连特有的混合、折中而杂陈的日、俄风格,从而使大连的近代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特殊角色而占有一定的位置。”[1]而南方的城市如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则面向大多数欧美国家开埠,城市开放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贸易往来,所以,风格呈现多样化特征。例如在厦门鼓浪屿建筑中,既有殖民者的欧美式样,也有华侨的东南亚式样,也有中西合璧样式。
(二)对地方本土语言吸纳的特征
1.当地材料语言的应用
这些殖民建筑虽然主要受欧、美、东南亚等国建筑手法的影响,但由于战争的影响与运输的问题,不得不大量应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建筑立面细节“具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鼓浪屿殖民建筑的房屋一般选用当地的石材或红砖, 用料考究、造型别致,布局合理,且多采用圆拱回廊、 清水红砖、紅瓦坡折屋面,并用柚木楼板、花砖铺地,用栏板铺以奇异别致的琉璃瓶花格。”[2]
2.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注入
在鼓浪屿,纯粹“折衷主义”风格的作品有美国领事馆及八卦楼两幢建筑。“建筑的各个立面常有精雕细刻的罗马式大型圆柱和结构造型迥然不同的多坡屋顶。有的建筑仿照古代宫殿式建筑揉合西欧建筑造型手法,形成外形独特、屋檐线条奇异的折衷式建筑风格。[2]”
3.满足当地气象功能的需要设计
如广州、厦门的临街殖民地建筑带有独特的街廊,都是为满足当地多雨气象功能的需要而进行设计的。另外,北方殖民建筑为了严寒保暖而进行了必要的建筑修改。大连日本圣德太子堂神社建筑的出檐短,有别于日本传统和式建筑,这也应该为满足于严寒下的室内采光而临时设计的。
(三)北方城市殖民建筑粗壮美,沿海南方殖民建筑尖秀美
北方城市殖民建筑由于占领国重军防,建筑特征外观粗壮,甚至有些显得粗笨,在青岛、哈尔滨的罗马式、东正式等遗迹式样较多,如哈尔滨的圣索菲亚(东正式)教堂、青岛的耶稣主教堂(罗马式)及大连旅顺口的太阳河军防殖民地建筑遗迹为代表的粗壮派;南方的城市重贸易,人的审美倾向较为自由,建筑特征轻盈而浪漫,外观显得尖秀美,如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宁波老外滩、鼓浪屿建筑等,以哥特式为多见。
二、关于殖民建筑保护的探讨
如何在保持建筑物遗产原有的历史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重新利用老建筑,发挥它的余热,这样,既赋予了老建筑原有空间新的生命力,又同时保证了殖民地建筑遗产保护的可持续性,这个前提,对于殖民地建筑遗产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一)国内殖民地建筑遗产的保护现状
国内殖民地建筑遗产的保护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1)1978年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1978年之前,政府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进行建筑物遗产的保护。这个时期,虽然建筑物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备,但计划经济时期,主要解决的使人们的温饱问题,政府并没有充足的精力和资金进行殖民地建筑遗产的保护。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期的经济水平低下和政治震荡,很多殖民地建筑遗产被当成资本主义的象征而被摧毁。因此,在这个时期,殖民地建筑物基本上处于一个被破坏的时期。
(2)1978年之后的市场经济时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一方面政府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殖民地建筑遗产保护;另一方面,很多建筑被再次利用起来,纷纷扩建为餐馆、商场、宾馆等,这是从商业和再利用的角度对殖民地建筑进行的保护。这种模式通过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力量,使政府不再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唯一主体。
(二)殖民地建筑物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分析
1.上海外滩建筑遗产置换案例
上海外滩建筑遗产置换是国内首例建筑遗产置换案例,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1.5公里的街道上有各种风格各异的大厦。解放后,这些建筑大多成为了政府机构。1994年,上海做出了通过公开拍卖、房屋置换等手段,腾出机关办公用房,开始建立上海外滩金融一条街。上海外滩的建筑遗产置换,不仅为政府获得了大量用于建筑保护的资金,同时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来进行建筑遗产保护。
2.具有异国风味的商贸旅游区
在原有建筑物遗产的基础上,发展具有异国风味的商贸旅游区是目前国内殖民地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式。例如,天津市原意租界的商贸区改造,设计保留了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遗产和与其风貌协调的新建筑,拆除了一般性建筑,兴建绿化、公共广场、步行街和商贸建筑,从而还原了具有意大利历史文化艺术风貌。
3.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范例—青啤博物馆
青岛啤酒厂由德国人建造,具有典型的德式哥特风格。2001年,青岛市依据青岛啤酒老厂房进行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改造,集中体现了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集旅游、购物、娱乐和啤酒为一体,融合东西方文化,突出历史性、娱乐性、文化性、国际性和参与性的特点。一方面,通过各种文物和实物让人了解啤酒生产的起源;另一方面,以鲜活、生动的方式保留了青岛啤酒的生产工艺;同时,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可以亲自体验到啤酒的酿制工艺。可以这样认为,青岛啤酒博物馆充分发挥了这种殖民地建筑遗产的历史作用,注入了建筑遗产的艺术元素,同时具备互动性和趣味性,不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完成了延续城市文脉的使命。
(三)沿海殖民地建筑遗产保护方法探讨
1.重视整体建筑环境和功能的保护
保留建筑遗产原有的功能,只需要对建筑遗产进行加固,而不需要大肆修改建筑遗产原有结构,通过最低限度的改造达到维护建筑的目的。因此,这种方法从建筑结构上说更加安全。另外,传统历史街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整体性空间的氛围。“青岛传统历史街区具有宜人的空间尺度,其街道不是很宽,建筑不是很高,街道宽度与建筑的高度之比多为1:1.2—1:2,且具有强烈的空间层次和秩序”。[3]能给人产生心里亲密归属感。所以,应从整体街道尺度空间出发制定相应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措施。
2.注入新的功能
注入殖民地建筑物遗产新的功能,从而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和将来的社会需求,是一种积极的建筑物遗产保护方法。通过赋予其新的活力,从而使之能够生存下去,从而起到建筑物遗产保护的目的。但是,對于结构专业而言,这种建筑物遗产的保护方法是一种挑战。例如,上海雕塑艺术中心的改造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在结构上保留原有的钢混凝土架构,在外观上基本上保留了原有沉稳干练的风格,让参观者体验到其中的艺术美,与室内的展览活动中的艺术品相得益彰。
3.渐进保护以及被动的标本式和积极动态并存
渐进式保护措施,可以保持殖民地建筑街区现在与过去的联系,也可以使得这种社区关系长久维系。“殖民地建筑这种长期历史形成的社区关系本身是非常脆弱的,一旦破坏,则难以恢复。因此,传统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更重要的是在保持这种社区关系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环境变更。”[3]另外,标本式的保护殖民建筑物遗产,一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城市财政,另一方面也会挤占城市空间,不利于城市的发展。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规定:“凡是被改变形体关系和颜色关系的变动、拆除和新建都是绝不允许的。”这种被动标本式的保护方式通过对建筑物的整理和修葺,只能够起到观赏的作用,是一种原始的保护方式,并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保护方式。通过积极动态的改造,能够让殖民地建筑遗产具有充分的经济效益,那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将会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和力量进行建筑遗产保护,从而实现殖民地建筑遗产保护的持续性。
三、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指南》指出了历史建筑的价值分类:情感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4]“这些价值相互发生作用,产生了我们对遗产保护的动机。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再利用,从来不存在为了保护而保护的”[5]。而殖民地建筑遗产恰恰具有这种丰富的价值。如上所说,合理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从而使之与时代生活相融合,最终达到更好地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拖拖.城市遗风-大连近代建筑赏析[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2).
[2]丁晓艺.厦门鼓浪屿建筑特色的分析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6(22):116.
[3]张忠国,高军.青岛历史文化名城强制性要素分析及保护[J].城市问题,2004,3(3):19-21.
[4]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9).
作者简介:郁献军(1969-),男,汉族,江苏南通,高级景观设计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清末沿海殖民地建筑遗产风格及保护]相关文章
- 上一篇: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探析
- 下一篇: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