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十景识京城
时间:2022-06-15 11:00:02 浏览次数:次
北京建城建都历史悠久。其蕴蓄的历史文化内涵,不必与任何古城计较。西城区是古都的西翼,名胜古迹尤多。西城的“一街十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谓一街,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阜景街:从阜成门到景山的一条三五公里长、基本取直的道路(包括阜内大街、西安门大街、文津街及景山前街西段)。所谓十景,就是某些游人一路拜访的、从阜成门由西往东依次矗立的十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鲁迅旧居、妙应寺及白塔、历代帝王庙、广济寺、万松老人塔、西什库教堂、北平图书馆旧址、北海及团城、大高玄殿、景山。在这些文物中,仅有万松老人塔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都是国家级的。
阜成门是北京城的一个西城门。它建于元代,当时是元大都的“平则门”。金中都在北京城的西南方,而元大都城的位置,与北京城基本相近。明朝改“平则门”为阜城门。今天,城门名字依然,建筑早已不在——只见阜成门立交桥上下汽车巨流滚滚奔涌。但了解北京城的人,见到听到“阜成门”几个字,不难联想起那巍巍城墙、高大门楼、深深门洞。记住那句老话:“内九外七皇城四”,就忘不了古都的城门和城墙。
壹-鲁迅旧居
从阜成门往东,走不远,就有鲁迅旧居——阜成门内大街西三条旧居。鲁迅于1924——1926年在这里居住。旧居前后两个庭院,生长着枣树与丁香。有会客室、鲁母卧室、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住屋;有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大部分家具是当年从绍兴老家带来的。鲁迅在这里寫出《野草》、《彷徨》和《朝花夕拾》等著名作品。《野草》是反映鲁迅哲学的唯一的散文诗作品;《朝花西拾》是记录鲁迅早年生命成长的唯一的回忆性散文。可见,鲁迅居于此地时,精神心情是不同于它处的。值得指出的是,这里还有鲁迅博物馆。陈列厅十分敞亮,3千多平方米,上下两层,藏有大量书信、文稿和照片等珍贵文物。例如,鲁迅20多年的日记,基本齐全。喜爱和敬重鲁迅的人,一睹众多遗物而思其精神与著述,常常激动不已。馆内参观者不太多,但是凡参观的人,都十分专注和动情。在北京市西城区,鲁迅还有3个旧居:宣武门外绍兴会馆、西四的砖塔胡同、新街口附近的八道湾。保存最好、展览遗物的旧居,是阜成门内的这一处。
贰-妙应寺及白塔
从鲁迅旧居往东去不远,就是妙应寺及白塔,俗称白塔寺。元至元8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钦定新建此塔,由尼泊尔人阿尼哥主持建造。白塔建成,又建寺院。历史上曾多次修缮,今日全寺由寺院和塔院两部分组成。寺院的主要建筑是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世佛殿等。三世佛殿又名“意珠心镜”殿,悬有乾隆御笔的金字匾额“意珠心镜”。寺中巨型木雕佛像、铜铸观音像和诸神天像都是珍品。塔院前部是具六神通殿,清代建筑。大殿东西两壁悬挂清代的8幅唐卡。后部有主建筑白塔——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覆钵式喇嘛塔:通高51米;塔座9米;其上面是塔身,是覆钵形状;再上面是相轮,13层圆锥体;再上面是华盖,悬挂铜板瓦、铜流苏和铜铃;最高处塔刹,是一个鎏金铜塔。白塔是西城区内元朝的象征。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统治比较严厉,史书多有非议,但它也有积极的历史贡献。不同于辽(契丹人政权)、金(女真人政权)两朝仅立于北方一地,她是统一全国的政权。她的大一统规模超越前代,其疆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还强化了对边疆的管理:对漠北、东北、云南和吐蕃(西藏)等边远地区,都实行了有效的管辖。吐蕃十分遥远。忽必烈即位后,封吐蕃宗教首领八思巴为国师,管理吐蕃事务。后来,元朝又将吐蕃分划三个行政区域,其中两个地区的官员由朝廷选派。同时,元朝还加强了吐蕃的交通建设和经济建设。元朝对吐蕃的有益管理,具有深远的民族关系史方面的重大意义。元代建筑技艺高超。至元29年(1292),元大都城(北京)建成,体现周礼之制,规模极其宏大。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叁-历代帝王庙
从白塔寺再往东行几百米,就是历代帝王庙。有人形容这座大庙,骨架是明代的,衣服是清朝的。确实,它的主要建筑结构都是明代的。瓦和彩画是清朝更换的。大庙最可观的建筑是景德崇圣殿以及碑亭。大殿的名字,寓有“景仰德政,崇尚圣贤”的意思。大殿的台阶、台基、殿门、檐子、彩画、琉璃瓦、大屋顶、地面、柱子、房梁均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值得静静地观赏。大殿内设七个龛位,供奉从三皇五帝到明末的188位帝王。这里最让人感发的是,祭祀历代帝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绵延不断、不绝如缕一脉相承的鲜明特征。大家可以想到,世界上许多古文明都中断了,消失在历史中,而我们的伟大民族奔流不止,还必将继往而开来。
肆-广济寺
继续东去,不远是一座大寺院——广济寺。所在地原是金代西刘村寺旧址。西刘村寺元末毁于战乱。明代重建,明成化二年(1446),赐名“弘慈广济寺”。广济寺坐北向南,共四进院落,还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的建筑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和藏经楼。山门上有黄色琉璃瓦,匾额书有“敕赐弘慈广济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供奉铜质弥勒坐像。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顶,殿里供奉释迦牟尼、迦叶、弥勒三世佛像和铜质十八罗汉。佛像背后是一幅清乾隆年时的“指画”——“胜果妙音图”,巨制画作宽10米,高五米,描画释迦牟尼灵山说法的胜境。大雄宝殿前立有明清时期石碑四块,庭院中置一只乾隆年间所铸青铜大鼎。圆通殿又名观音殿,内供奉观音铜像11尊。藏经阁曾10多年供奉现存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舍利,故又名舍利阁。阁中珍藏佛教经书10万余册,并还珍藏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的拓片。另外,国际友人赠送的许多玉石金银制作的礼品,也收藏在寺内。“指画”及经书等珍藏,一般人无法拜见,但能仰视寺院中其他神圣形象,亦不虚此行了。
伍-万松老人塔
从广济寺往东走,再右拐向南行,就看见万松老人塔,又称砖塔。砖塔旁的一条胡同深有历史意蕴。人们知道,胡同是老北京城的符号,也是具有中国风格的建筑文化;老北京多少文化就蕴藏在这一条条灰灰而又曲折的胡同里。北京胡同起于元代(1279——1368)。后来虽有北京胡同多如毛的说法,但北京在元大都时,只有29条。且29条胡同今日有文献记载的只留名一个砖塔胡同。今天现存的砖塔胡同,是当年胡同的东边一段。这可是北京胡同的根啊。元代作家李好古写过一出杂剧,名为《张生煮海》。剧中叙述张生与龙女情爱的故事。龙女的丫鬟对书童有一句词:“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寻我。”这句词在剧里属于插科打诨,但却留下了北京文化地理的重要信息。羊市角头即今天的西四。总铺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丫鬟让书童到派出所去找她,就是逗人玩儿。但人们从中能够知道砖塔胡同在元代即已经有之。明清民国文献对这个胡同均有记载。
砖塔立于砖塔胡同东部,今天西四路口西南处偏南。砖塔为安葬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行秀(1166——1246)而建造,距今700多年矣。万松行秀15岁在邢州(今为河北邢台)净土寺出家。学成得道之后,筑万松轩聚徒讲学,世人尊为万松老人。宋绍熙四年、金代明昌四年(1193年),万松老人应金朝章宗之召,到中都(今北京)入宫讲法。元代定宗元年(1246年),万松老人圆寂,被学生葬于砖塔下。万松老人是一代得道高僧,其学生耶律楚材也是金元之际的著名历史人物。他拜万松老人为师后亦有盛名,曾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请到幕中,随其征战;后来成为元代开国名相。战争展转的时候,老师给学生写过一信,仅有八个字:“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这句名言,深含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重礼仪仁爱,宜和谐社会关系,利于治国;佛家重戒除贪欲和怒气,宜静情养神,利于治心。此语距今已有几百年了,但对于今人,也是大有教益的。砖塔可谓西城区内金代的象征。金朝是北方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女真人是肃慎人的后代。肃慎是东北地区有文献记述的最古老的民族。辽天庆5年(1115),女真反对辽的统治自称国名“大金”。金朝的100多年,它对中原的进犯,更猛于辽国。靖康年间,金灭北宋,导致中原人口骤降。这都是战争大肆劫掠、疯狂屠杀的恶果。岳飞抗金是比杨家将抗辽更有影响的故事。但是,金朝在边境建设、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为中华文明发展作出贡献。金朝改革财税制度,注重商业发展,使商业不断繁荣、人口增加、城镇扩大。金的后期,开封府户数是北宋时的六七倍。金朝在吸收漢音乐的基础上,又保存民族音乐,建立了高水平的宫廷音乐文化。金朝的蚕桑技术也达到新的水平,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金的文学成就很大,元好问是著名的诗人。他描述金末期的战乱景象,情感悲凉,骨力苍劲,如“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紫气已沉牛斗夜,白云空望帝王秋”等。他还是诗论家,编辑家。他编辑的金代诗人作品集,是宝贵的史料。金的文学中有一种说唱文学名诸宫调,董解元以此形式著《西厢记》。元代杂剧以《西厢记》最为出名,但它是从金代董氏的诸宫调《西厢记》而来的。万松老人的学生耶律楚材,是诗人。写诗之外,他还将辽朝寺公大师的契丹文长诗《醉义歌》,译成汉文,使其得以流传。他称赞寺公大师可与苏轼黄庭坚并驱争先。这首诗表达了隐居山林、高蹈出世的情怀;提及庄周、陶潜和李白等诸多人物,含有一些佛理,显示出深厚的文化修养。耶律楚材作为成吉思汗及窝阔台的重臣,一面阻止蒙古统治者伤害汉人与农田,一面大力宣扬儒释道“三教同源”的思想。他认为,三圣人教,皆有益于世者;以吾夫子之道治天下,以吾佛之教治一心。他的这种观念,是中国思想文化里的宝贵财富。
陆-西什库天主教堂
离开砖塔再向东走,到西安门附近,有一座西什库天主教堂,俗称北堂。清康熙38年(1699年),康熙为酬谢法国传教士进献西药有功,在中南海的中海附近,赐建教堂。康熙题写“万有真原”匾额及长联。光绪13年(1887年),教堂迁到西什库,同时建有主教公署。教堂坐北朝南,南立面是哥特式构图。墩柱四大根,将立面分为3个部分。两端各为31米高的塔楼。墩柱上有壁龛,内置汉白玉耶稣立像。南立面正中是砖雕玫瑰窗。教堂正门外,东西立有两个中国式碑亭,亭内立迁堂碑和天主堂碑。西方教堂,中国碑亭,相映成为独特景象,也象征那些值得不断反思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柒-北平图书馆旧址
从教堂东行一段路,就是北平图书馆旧址。1925年,建立此馆。主楼仿古代宫殿式样,绿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汉白玉栏杆,十分壮观。主楼前面的华表石狮等,都是从圆明园遗址移来的文物。书库在主楼后部。除藏有宋元刻本外,所藏明朝《永乐大典》与清代《四库全书》,是至上的珍品。北平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原在什刹海附近的广化寺。1909年,在教育部工作的鲁迅,参与了筹建图书馆等具体事务。图书馆是现代词汇,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中国古代就有各种藏书处所,后人通称为藏书楼。
捌-北海及团城
北平图书馆旧址的东侧就是北海公园了。按文物的名称,是北海及团城。唐代这里是海子园。辽时是“瑶屿”,是摹仿道教传说中的蓬莱仙境而建造的皇家行宫。金、元及明各个朝代,都在这里不断修建,起用了琼华岛、太液池等带有仙家意味的名字。清朝大力兴建,建起藏式白塔。各朝代修成的建筑有亭、斋、殿、涧、影壁、塔等。元代建筑有团城,中心是承光殿。殿外有玉瓮亭,内置一口玉瓮,名“渎山大玉海”,是我国留存最早、体形最大的玉器。殿东侧有栝子松,是北京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树木。乾隆曾封其为“遮荫侯”。元代建筑还有永安桥、仙人承露盘和铁影壁。明代建起了天王殿、静心斋、五龙亭等。清代除建成白塔外,还建起永安寺、观音殿、悦心殿等更多的建筑。北海公园,这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宫苑园林,除汇集各式各样的斋、殿与影壁之外,还是中国古桥和古亭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古代建筑与奇异花木融成美景,春秋四季各有意境。北海好似道教之蓬莱仙境,但儒佛两种文化也深深地沉积在这里了。
玖-皇家道观
告别北海继续往东走,路北有大高玄殿。它是明清两朝的皇家道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来多次重修。现存主要建筑有外墙三座门、大高玄门、钟鼓楼、大高玄殿、九天应元雷坛和乾元阁。乾元阁是两层的楼阁。上名“乾元阁”,圆攒尖顶,蓝琉璃瓦,象征天;下为“坤贞宇”,方型,黄琉璃瓦,象征地。蓝天黄土,天圆地方。皇家在此祭祀天地。今天,这里是办公场所,不能参观。但路过此地,欣赏一下路边书写“乾元资始”的牌坊——高大华美,再思念一番大殿与楼阁,也有意味和情趣。
拾-景山
再往东几步,就到景山了。景山位于故宫的北面。金元时期这里就筑有山丘,曾名青山。明永乐年间,将建城挖掘的泥土堆积在青山上,成为“镇山”,称“万岁山”。山下放过煤,又名煤山。清顺治时改为景山。景山的明代建筑主要有永思殿——在东北角,有观德殿——在东侧。清代建筑主要是寿皇殿、峰亭和绮望楼等。寿皇殿在乾隆年间重修,作为供奉清朝历代皇帝神像的处所。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前后带廊子。峰亭是景山的一大特色。五个亭子自东向西、一字排列在山上。中间是万春亭,三层檐子四角攒尖式,饰黄琉璃瓦,位于山中心最高处。要注意,这里是北京古城中轴线的中心点和最高处。万春亭的东西两边分别是周赏亭和富览亭。两亭相似,重檐八角攒尖式。最东最西是观妙亭和辑芳亭,都是重檐圆攒尖顶。绮望楼在大门内正中,原为皇帝供奉孔子的地方。重楼重檐歇山顶,用黄琉璃瓦。景山与北海一起,造成明清皇宫的依山傍水之势。站在万春亭上南望,只见紫禁城一片金碧辉煌——此景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名片。谁说这里只象征灿烂的昨天呢?
要是细述的话,这一路上,还有西四,昔日高立四个艳丽的牌楼,今已不存;还有牌楼附近的文物元大都下水道,现今仍在人们脚下;还有西安门,仅留名称,这里曾是皇城之西门;还有著名的中南海(今日是中央办公处),其实这南海中海与北海实为一体,合称三海水系,三水系岸上古建筑同样众多,景象同样非凡。这些都是“一街十景”之外的景致了。
[一街十景识京城]相关文章
- 上一篇: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情趣
- 下一篇:纪晓岚题匾“声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