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忆“诗圣”
时间:2022-06-15 11:21:01 浏览次数:次
杜甫草堂,纪念伟大诗人杜甫的一座博物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它坐落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占地面积近300亩,古朴典雅、清幽宁静。两年前暑假的一天,怀着对杜甫的崇敬之情,笔者一行走进了杜甫草堂。
屈原、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三颗巨星,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在这三位伟大的诗人中,后世以学杜诗者最多,中唐以后的诗人无不受他的影响。随着岁月的流逝,杜甫在文化史上的价值日益彰显,被公认为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稱为“诗史”。后世还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本出身于官宦读书人家,祖父杜审言,唐高宗咸亨进士,祖父、父亲都既是诗人又是官员。杜甫青少年时生活较为安定富足,可到了中晚年,由于生不逢时,加之“安史之乱”等原因,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穷困潦倒,受尽了世间的凄凉。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从陇右入蜀,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营建茅屋两居。杜甫在此先后居住了近4年,撰写了240多首诗,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创作的。
所谓草堂,即是用茅草盖起的简单居所,并不牢固。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很快被秋风吹倒,据说是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后世的人们满怀感激和崇拜之情,代复一代地维护和重建着草堂,规模逐渐扩大。
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草堂旧址完整保留着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集纪念祠堂和诗人故居风貌于一体。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及其他附属建筑,每重颇具诗意的建筑都悬挂着大量历代名人题写的匾联以及诗文碑刻,安放着著名雕塑家创作的杜甫塑像。
我们从杜甫草堂正门进入,迎面的门楣上挂着书有“草堂”两字的匾额,门联撰“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正道出了草堂所处的位置。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株挺拔的黄葛树,远处但见古树参天,花木蓊翳,浓荫蔽地。小桥流水,亭台池榭点缀其间,像是走进了一座园林。穿过小桥,迎面是一座通堂式敞厅,高朗明亮,气势不凡,此处即为大廨。厅中央有一尊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创作的呈跪姿状的杜甫铜像,所塑的杜甫铜像两眉紧锁,身材清癯,让人仿佛看到了他饱经忧患的一生。
穿过大廨,就是诗史堂。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因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诗史堂因此得名。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史堂内展示了杜甫很多著名诗作及其创作背景,还配以图画、雕塑,是学习杜诗的好场所。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工部祠,里面参观的人很多,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少陵草堂碑亭,在工部祠东侧,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为清康熙帝之子、雍正帝之弟果亲王允礼所书,笔力浑厚,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工部祠后有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故居”,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此外,还有大雅堂和万福楼。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除了杜甫外,还有李白、黄庭坚、李商隐、辛弃疾、李清照等人,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万福楼又称万佛楼,于2005年重建。据《重建万福楼记》一文介绍,此处是杜甫初入成都时,寄居西郊佛寺之地,杜甫于其侧之浣花溪畔卜居营草堂而家,杜甫草堂与古寺孓遗相邻相伴,同历废兴。晚清,成都乡贤扩修工部祠时,在此营建了万佛楼,至上个世纪被毁,仅遗柱础。
行走在草堂中的幽幽小径上,笔者不由得想起了杜甫与郴州的未了情缘。杜甫大半生漂泊不定,尤其是晚年,经常衣食无着,以致老病无依,幼子饿死,长子病死,困苦之时,杜甫想到了去投奔在郴州做刺史的舅父崔伟。大历三年(768),杜甫携妻儿出川,辗转岳阳、长沙、衡阳、耒阳,就在他快要抵达郴州时,却被洪水围困在舟中,病倒而去世,留下了一段凄凉的千古憾事!
“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杜甫虽然未能到达郴州,却为郴州留下了20多首诗句,如《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将至郴先入衡州,欲依崔舅于郴》等,表达了他对郴州的热烈向往和即将到郴、结束贫病交加日子的喜悦之情。
如今,杜甫草堂已成为一座高扬杜甫精神的纪念碑。杜甫一生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值得后世景仰。
选自《郴州日报》
[杜甫草堂忆“诗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