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胆道手术细菌感染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06-15 12:07:02 浏览次数:次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外科胆道手术细菌感染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4年3月到本院实施外科胆道手术的95例患者,手术过程中进行胆汁的抽取以培养细菌,且实施药敏试验,观察细菌培养情况和试验结果。结果 95例患者中共培养65株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克雷伯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外科胆道手术患者感染主要为G-细菌,其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感染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疾病的加重其阳性率也会相应的增加,在选择抗菌药物时碳青霉烯类药物以及头炮类药物为首选。
关键词:敏感性;细菌;外科;胆道手术;抗菌药物;感染
伴随着各种抗生素药物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在胆道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且不规范应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一些广谱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导致病原菌菌群不断变迁,耐药性增加[1]。为加深对胆道手术细菌感染的认识,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本次笔者将近年来本院所收治的95例外科胆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培养,调查并研究外科胆道手术细菌感染以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2014年3月到本院实施外科胆道手术的95例患者,其中有63例患者为女性,32例患者为男性,年龄在28~80岁,其平均年龄为(41.8±7.1)岁。95例胆道手术患者中有48例为单纯胆管结石,9 例为慢性胆囊炎且不合并急性感染,24例为急性感染、急性胆管炎以及急性胆囊炎,12例合并阻塞性黄疸,2例行两次胆道手术。
1.2方法 手术中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即在手术过程中借助于无菌注射器进行胆汁的抽取,抽取量为5 ml,放置于无菌培养管。将抽取物送至微生物室分离和培养,利用Vitek-Ams sys-tem进行鉴定,根据NCCLS要求利用改良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判定以及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细菌培养,共培养65株细菌,分别为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草绿色链球菌、克雷伯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以及枸橼酸杆菌,各细菌株树分别为4、16、2、12、4、12、9、6。年龄<60岁者胆汁培养阳性率明显比>60岁者少,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以及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药敏结果分析,见表1。
3讨论
目前在胆道疾病的临床用药中多数为经验用药,这种方式易加大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还容易产生耐药性,严重时还会引起二重感染。经多年临床实践和有关文献报道研究分析发现,了解和掌握胆道感染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对于指导临床中各抗生素药物应用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2]。健康人胆汁与十二指肠液均无菌,于致病因素不断诱导下容易引起细菌异位,且转移至胆道而致病,曾有文献报道明确指出胆道感染常见细菌有厌氧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克雷伯菌属、绿脓杆菌、放线菌、变形杆菌以及革兰氏岩性球菌,其中78%胆道感染者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或者二者混合菌[3]。
近年来随着随着各种新抗生素药物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抗生素滥用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而因此所造成的胆道菌群失调,使得细菌耐药性大大增加,加大了胆道感染的治疗难度。本次研究所选取的95例外科胆道手术患者经胆汁培养共培养出细菌细菌65株,其中以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克雷伯杆菌为主。和以往研究成果相比,大肠埃希菌以及克雷伯杆菌比例显著降低,肠球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比例显著上升,菌种不断增加不仅加大了外科临床疾病的治疗难度,同时也为抗生素临床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有文献报道明确指出,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随着疾病病情加重而不断增加,经比较,单纯胆管结石者以及慢性胆囊炎者阳性率均比较低,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在手术前可不用或者少用抗生素;对于阻塞性黄疸者以及急性炎症者手术前应常规予以抗生素[4]。此外,本次研究年龄>60岁的患者胆汁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该结果和以往研究成果相一致[5]。
随着抗生素药物的增多,且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使得耐药菌株也随之增加,而这也成为了当前胆道手术治疗的难点以及重点。通过上述结果研究分析可知,胆道手术患者细菌感染主要为G-细菌,广谱青霉素对于G+细菌据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对G-细菌所获效果不是很理想,因胆道感染主要为G-感染,因此不适用。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第二代头孢对于大部分G-细菌有一定效果,但是对于绿脓杆菌所获效果相对较差,对于部分G+细菌比较敏感,多用于轻度感染的治疗[6]。目前在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抗生素为第三代头孢,该药对于G+细菌和G-细菌均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头孢哌酮、头孢他啶联合应用舒巴坦,可使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胆道感染治疗中可将其作为首选药物。此外,尽管喹诺酮类药物的胆汁浓度比血药浓度高,为治疗胆道感染的一种理想药物,但在近年来临床实践中由于盲目地使用该药,导致其耐药性增高,因此一般不建议将其作为首选药物。氨基糖苷类和同期血药浓度相比,其胆汁浓度通常要低,再加上其容易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一般不建议在临床中使用。
综上所述,外科胆道手术细菌感染多为G-细菌,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对抗生学用药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疗效。
参考文献:
[1]吴懿,单毓强,金慧成,等.胆道结石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临床诊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6):4059-4060,4063.
[2]刘绍群,张紫平,陈昊,等.手术治疗胆道系统炎症患者的胆道细菌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2):162-164.
[3]王金凤,常璠.某院普外科胆道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3):322-324.
[4]吕士红,刘磊,金涛,等.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1):47-48.
[5]段群欢.胆道手术患者细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6):124-126.
[6]孟庆玲,黄曙,范志宁,等.胆道良恶性梗阻致胆道感染的菌群分布与耐药状况[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12):649-651.
编辑/肖慧
[外科胆道手术细菌感染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调查与研究]相关文章
- 细节护理在供应室细菌消毒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 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127例临床分析
- 腹腔镜胆囊造瘘术联合术后胆道镜取石术治疗高龄急危重症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两种术式的临床对照研究
- 胆道再次手术73例分析
- 多排螺旋CT胰胆管曲面成像与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
- 经皮肝胆道造瘘硬质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
-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情况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总论试卷麻醉学内容分析
-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医学高专外科基本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 外科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探讨
- 外科感染的分类\诊断及防治原则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和疼痛的作用分析
- 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 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 赛考结合在外科手术学考试改革中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