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民间文学《十里坪》传承现状及保护方式建议
时间:2022-06-15 14:35:02 浏览次数:次
摘要:《十里坪》作为首批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的文学经典和多数遗落民间的文化瑰宝一样生存处境让人堪忧。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是继1982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后,我国出台的第二部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法规。各省市虽积极贯彻法规条例,但由于大量遗散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相关保护缺失导致文化传承中的断层现象十分明显。由于笔者目前未查阅到关于《十里坪》过多的学术文章,故结合所查资料特作此文,希为后者继续研究尽一己之力。
关键词:巴中;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现状;传承方式
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在我国近代史上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历史上,巴中州、郡、县迭更,建县历史达1900 余年。巴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民间文化遗产资源更为丰富。据不完整统计,“巴中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10个、市级46个、县(区)级852个。其中民间音乐《巴山背二歌》、民间舞蹈《翻山铰子》、民间文学《十里坪》和《月儿落西下》、民间戏剧《巴中皮影》等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代表着巴中民间文艺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完整性”。[1]而民间文学《十里坪》更是将女性爱情观的的觉醒通过爱情这一千百年间永恒的经典元素所彰显,它所体现出的精神不同于其他关于对爱情文学的注释和定义。因为在一个女性完全无人格的时代,《十里坪》中的少女却已经在爱情的多端变化中发掘出自我独立的魅力。虽然结局是悲惨的,虽然是以女性角色的死亡而全文终,虽然凄婉的爱情故事或许是这类文学创作源泉,但在明清之际,封建社会发展至顶的时代里,女性在爱情中的自觉意识的苏醒是此文最值得考究之处。
“据史书载,秦汉之际,巴山所处便有“隔山对歌”之风气,明清时,歌风日盛。山上山下,歌声四起,此唱彼和,响遏行云,尽日不休。后来发展到用唱歌来交流感情,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相思之苦,再演变出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2]在历史上,四川川北部山区是一个民族杂居地区。在历史衍变过程中,人们或为逃避战乱、饥荒或因其它原因所进行的各种迁徙活动,极大的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带进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各民族间的交汇、融合的环境,也滋润和推动了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和繁衍,地域间的文化碰撞、磨合亦使得这一地區民族民间文学日趋丰满,《十里坪》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创作而生。
《十里坪》全文498行,共计4496字,一韵到底。其写作手法多用赋、比、兴。故事情节完整,线条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比喻新奇鲜活,排比对仗工整,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文学语言准确生动。由于其内容均取材于民间,通过艺术创作后又还原于民间,再由朗朗上口的曲调使其流传于民间,它生动地反映了巴山人在特定历史的情感生活状态,是研究巴山人特定历史下伦理道德的佐证,同时也是巴山人特定时代情感生活的再现,是记录、研究社会伦理的典籍,是考证巴山人尤其是通江人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爱情婚姻不可多得的文本。
但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资料而言,《十里坪》的生存现状与同级的《月儿落西下》一样正面临着失传危机。家住通江县火炬镇马家坪村68岁村民闫清明是《十里坪》的传承人,他坦言 :“现在的娃娃们都不唱山歌了,有的唱流行歌曲,有的忙着找钱,我一旦去了,《十里坪》就真要失传了。”[3]老人的肺腑之言正道出民间文化的传承之痛。由于在上个世纪极左的年代里,《十里坪》曾被视为淫秽的下流的小调,因此出现了时代传承断痕;加之《十里坪》长期散落民间缺乏科学性的保护,使得地方民众难以认识其珍贵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自然在传承上难以后继有人。“目前,能全文背唱词句仅有1人,能看着手抄本演唱的也只有10来人,且年龄多在70岁以上,传承人高度濒危,亟待抢救保护”。[4]
目前,相关部门虽已开展抢救性保护,但随着时代发展若不能及时做到有效手段仍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成效,传承断代的风险时刻都会出现,故当务之急是通过音像素材采集将《十里坪》的曲调原文保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资料库中,借助数字平台为其建档立案以备后人查阅和学习。同时传承人的遴选亦迫在眉睫,《十里坪》虽属民间文学,但其仍具有山歌传唱的属性,有声语言的传播效果最大话需要特定受众和特殊方式,传承人所具备的属性应满足其要求,切勿“慌不择路,饥不择食”,文化的繁衍是心之所向的工作而非单纯的任务,故目前就《十里坪》的保护方式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建立数字档案,收录最原始的《十里坪》传唱素材,配合相关视频素材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多元化宣传,曲调可在原版唱诵基础上符合时代需要进行适量修改,以增加其本身艺术性和可感性。
二:在素材采集地加强宣传,首先需要让当地百姓感受到非遗文化与他们生活的亲切性和接近性,使其成为首批文化传播以及传承的对象,以达到认可和自愿传承的目的。
三:因为《十里坪》本身具有强烈的叙事性和故事情节性,具备舞台和影视创作元素,故在财政经费可控的情况下可联合社会力量共同编排关于《十里坪》的舞台表演或影视作品,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最大程度的传播效果。
以上三点均为作者一己之见,但在切实保护《十里坪》的这项历史工作中只要工作者本身意识到此项工作的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后定能以更优的方式推进这项神圣且严肃的工作向前进行。
《十里坪》作为川北山歌文化的结晶,希望这块文化瑰宝能世代相传,永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巴中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http:///item/%E5%8D%81%E9%87%8C%E5%9D%AA/2678297?fr=aladdin
[3]四川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天府周末版
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31011/40675.shtml
[4]四川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天府周末版
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31011/40675.shtml
[川北民间文学《十里坪》传承现状及保护方式建议]相关文章
- 民间文学实践教学的方法研究
- 民族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制
- 论宗教神话是泰国民间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 融挫折教育于《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之中
- 美丽的传说·山东省民间文学中国画展作品选登
- 试论民间文学格局下的起源神话类型
- 表演理论对研究民间文学传承的启示
- 2021传承雷锋精神主题演讲稿精选范文
- 红色基因传承征文7篇
- 传承红色基因读后感作文400 [探索基因世界读后感作文] 传承红色基因的观后感
- 传承红色基因读后感作文400探索基因世界读后感作文 传承红色基因的观后感
- 传承五四精神主题演讲稿
- 张大千书法风格特质及其信息化传承路径研究
- 地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 文化自觉下非遗进高校的传承路径研究
- 传承红色根脉,争做先锋模范——党支部党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推荐)
- 讨论环保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基于绿色低碳理念下的施工现状及技术应用
-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 上一篇:民族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制
- 下一篇: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