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二届“至高荣耀”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节
时间:2022-06-16 10:21:01 浏览次数:次
第二届“至高荣耀”维也纳青少年音乐节历时四天(2008年7月5日~7月8日),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的30个代表团,约一千三百名青少年参加了音乐节的各项活动。音乐节包括比赛演出、非比赛的庆典演出、大师讲习研讨会和获奖者音乐会等项目。比赛分为合唱、交响乐、管弦乐三个组,7月6、7日分别在金色大厅进行。
当地时间7月5日下午5时整,在奥地利国家地标——圣·斯蒂芬大教堂里响起了庄严的铜管乐五重奏和管风琴音乐,维也纳国际音乐和文化交流协会主席理查德·舒尔茨先生宣布第二届“至高荣耀”维也纳青少年音乐节开幕。一片欢呼声过后,大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来自16个国家的30个代表团和担任此次比赛的各组评委。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我国共有9个代表团参赛,其中有6个合唱团,管乐团、交响乐团和弦乐团各1个。在组委会艺术指导劳瑙尔德-斯玛特先生的指挥下,由一千多名参赛队员和领队及工作人员共同歌唱一首名为《智慧与技艺的女神之歌》的宗教歌曲。斯玛特说:“是音乐把我们汇聚在这里,我们要用音乐凝聚在一起。”
在金色大厅进行比赛是本次音乐节最核心的活动,也是各个代表团最关注和重视的。今年参加比赛的30个代表团中有18个合唱团、3个交响乐团、5个管乐团和4个弦乐团。合唱又分三声部合唱、男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三类进行评比。整个比赛以合唱的竞争最为激烈。所有项目的比赛结果显示,获得名次奖和表演奖的有9个三声部合唱团、1个混声合唱团、2个交响乐团、2个弦乐团和2个管乐团,有14个团体没有获得任何奖项。音乐节给每一位参赛成员都颁发了参赛和表演证书。比赛规则严格,没有奖金,但程序规范。
非比赛性演出主要是在维也纳一些知名文化机构及周边小镇上进行的。各代表团分别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列支敦士登博物馆、帝国庆典宫殿、圣·查尔斯教堂、维也纳联合国总部等地进行了精彩演出,为当地群众及旅游者带去了形式多样的音乐表演。笔者带领南京市第一童声合唱团在三天的时间里进行了四场非比赛性演出,即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班得小镇、美泉宫广场和维也纳联合国总部的演出。每到一处都得到了当地听众的热烈欢迎。我团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大厅的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工作人员。图书馆领导临时决定邀请我团免费参观该馆,并安排了专业导游。在图书馆里,孩子们看到了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等人当年的作品手搞。在班得小镇天主教堂演出时,约八百位居民的小镇有近二百人观看演出。热情的掌声使规定节目结束后不得不返场表演。7月8日中午,代表五大洲的五个代表团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为各国驻地工作人员进行了精彩表演。我团代表亚洲提前进入联合国的纪念广场。小朋友自发找到了我国国旗,站在国旗下行了队礼,连唱了三遍国歌。中午,孩子们专注的表演赢得各国驻联合国工作人员的高度评价。南非代表队成员忍不住伴着我们演唱的南非歌曲《我们一起走来》跳起当地的舞蹈。那一刻,在联合国的广场上,来自五大洲的青少年真正体会到了音乐交流、文化交流带来的乐趣。
大师讲习研讨会7月6日上午在世界最大的艺术大学之一——维也纳音乐大学举行,多位音乐大师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小朋友进行了短暂排练和生动的演讲与表演。指挥家约翰·海米茨博格用一曲爵士小曲《音乐之力凝聚了你我》提升了小朋友的歌唱情趣;年过八旬的指挥家罗伯特·帕格为个别合唱团纠正了发声和指挥动作;演奏家罗兰德·豪瓦茨为小朋友演奏了几首圆号小曲,并解说了他对小曲的理解和处理;指挥家亚历山大·兆艾尔、乔治·马克、瓦尔特·莱斯科纳德等大师分别给管乐团、交响乐团和弦乐团进行了现场排练指导。这些讲习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机会难得,使他们受益匪浅,甚至终身难忘。
7月8日晚7点半,在金色大厅举行了获奖音乐会。共有8个代表团进行了展示性演出,他们分别是:获得三声部合唱金奖和卓越成功奖的新西兰凯茨格奈托斯合唱团,获得三声部第二名和优秀成功奖的澳大利亚坎特伯雷学院坎塔比尔合唱团,获得三声部第三名和卓越成功奖的中国香港美好希望学校合唱团,获得混声合唱第一名和优秀成功奖的南非吉尔斯尼学院合唱团,获得交响乐第一名和优秀成功奖的中国北京中关村二小金帆少年交响乐团,获得弦乐组第一名和优秀成功奖的捷克共和国普雷玛维尔拉弦乐团,获得管乐组金奖和优秀成功奖的新加坡南洋理工管乐团,和获得管乐组第二名和优秀成功奖的澳大利亚中央海岸地区猎人管乐团。
获奖者音乐会之后,所有参赛团队前往维也纳市政大厅赴市长宴请,同时参加了颁奖庆典。在此次音乐节中,来自中国大陆的8个参赛团队最后获奖情况并不太理想,除北京中关村二小金帆少年交响乐团获得交响乐第一名和优秀成功奖、南京市第一童声合唱团获得三声部第六名和良好成功奖外,其余六个团队没有获得任何奖项。总体来说,我国的参赛团队数量在参赛各国中最多,但成绩并不突出。与澳大利亚这样的获奖大户比起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通过本次比赛,笔者对我国大陆青少年的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客观冷静的思考,总结得失,希望能为进一步深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普通学校的音乐社团不够普及,且水平差距较大。从音乐节的比赛结果看,我国大陆团队之间水平差距较大,总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8个参赛团占到参赛总团队数的26.7%。但获奖团队仅有2个,占12.5%。14个未获奖团队中却有6个来自我国大陆,几乎占到一半。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看,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的许多学校在硬件方面相当完备,其校舍和设施与许多欧美国家相比甚至都要略胜一筹,但是,在音乐社团建设、排练、管理等软件方面与人家相差甚远,更不用说音乐艺术教育水准和音乐教育理念的差距了。不少学校领导及音乐教师对合唱的理解还停留在以齐唱为主的群众歌咏时代,拼音量大、激情高,比人数多,气势宏伟。一有节庆演出或比赛,就拼凑出一个所谓的“合唱团”,学生们参加这样的集体音乐活动,除了疲惫外,在艺术素养上是没有什么大的收获的,更不能走出国门去参加国际性比赛了。 二、信息不够畅通。与上届音乐节相比,本届参赛团队在数量和规模上大大增加。上届参赛的仅有来自9个国家的10个代表团,我国有深圳和珠海两个代表团参加了比赛。而本届比赛,我国大陆在参赛队伍数量和比赛成绩上均有所提升。但据了解,每个代表团都不是直接获得相关信息,而是通过几个文化公司来操作所有事宜。比赛信息层层传递,每一层都有曲解累加。加之语言障碍,信息的准确性大打折扣,还耽误了时间。比如,组委会规定的合唱分类标准是混声、三声部和男声合唱三类,提供了明确规范。由于信息不畅,大陆团队大都没有获得相关信息,不少团队作出了错误判断,过多注重了舞台表演方面,追求了形式的灵活和新颖,这也是导致我国团队名次不靠前的主要原因。
此类国际音乐节每年都会举办,我们应把它们看作是重要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要。同时我们也要从比赛中认识到差距,积极提高自己团队的文化素养、艺术水准和思想认识。也希望各音乐社团能够坚持常规性的排练,不要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和搞形式主义的招牌。最后,借用音乐节组委会的寄语来强调参加这次音乐节的目的和意义以结束全文:通过青少年对音乐的热爱来架设彼此连接的桥梁,创造能够跨越政治和地理壁垒的持久友谊,并像小芥菜的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并为世界各国更好地彼此了解做出贡献。
[记第二届“至高荣耀”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节]相关文章
- 上一篇:意大利“Bel,Canto”的发展渊源与特征
- 下一篇:歌唱的共鸣和声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