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
时间:2022-06-16 10:28:02 浏览次数:次
【摘要】声乐作为一种直接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从中国的民歌、说唱、戏曲等,到西方的歌剧、音乐剧等,各种类型的声乐演唱风格,赋予了声乐表演更重要的意义。美学涉及到的范畴很多,包括史学、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文学等等,歌唱中的美涉及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种种机制。声乐的情感美作为声乐美学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它主要从主体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从审美和实践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音乐美学;声乐艺术;声乐美学
一、中西方音乐语言美之鉴赏
(一)中西方音乐语言的文学性
关于“文学”的起源,通过阅读很多的文章,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是文学来源于“生活”。例如,在张森的《人的自由本质与文学的起源——对文学起源的一种猜想》说道“...当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实现不了这种挣脱,就必然地要到物质生产之外去寻找“渲泄”和“释放”自由的新领域、新对象...”文学以其可以提供和达到人类的这种补偿和满足的特殊本质而存在。有关西方文学起源的论述,西方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既抑制人的原始生命力,又表现出对人的理性本质的追寻,既有人的主体性的萎缩,又有人对自我理解的进步与升华,是一种以人为主体递进式发展模式等等。综合这些理论研究,无论是西方文学还是中国文学,都来源于人和生活。
众所周知,汉语歌曲小到民歌、小调,大到大型民族歌剧,从专业型艺术歌曲到现代流行歌曲,丰富的语言成为歌曲最为关键的部分。从语言的风格来划分,大体可分为方言、古代诗词、现代文言文等。
西方音乐语言多为意大利语,中外声乐教育的相互借鉴,形成了一种比较科学的发声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美声。意大利语言的咬字方法汉语有很大的不同,汉语讲究“字正腔圆”,而意大利语讲究统一,反而不是特别注重咬字的问题。意大利语大多包含a、e、i、o、u这五个元音字母,只有把这五个元音字母的准确发音方式掌握好了才能理解意大利语言的内涵,这对于演唱者的要求也是比较高,需要演唱者的歌唱技术极其的深厚。
(二)中西方音乐语言的整体性
元代《唱论》中,将审美准则和规律,集中于发声行腔上。“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古人对歌者声腔的要求,总以清纯、洪亮为美,这些对歌声的形容之词,体现了人们对歌唱的一般审美观念。沈括的《梦溪笔谈》在谈及歌唱时提出了“声中无字”的说法,强调“声腔贯通之美”,这样看来,这与现在我们所指的美声的发声方式是相统一的,美声发声方法所讲究的是就是气息的连贯,要有统一之感。
美声唱法的关键因素包括世俗音乐、希腊音乐和古代教会音乐,歌剧艺术为意大利美声唱法,以市民、宫廷、宗教题材为主。古代西方的美声歌曲充满了功利性与政治性,音乐内容更多是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要符合政治的需求,要与神同在。从这方面来说,西方古代音乐内容与中国古代音乐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音乐内容为迎合政治立场而会被颂扬,虽说有时会丧失审美的基本原则,但依旧形成了音乐中的政治风格,这对于音乐创作可以说是比较有益的素材。
二、声乐美与情感的互补性
声乐之美,在于唱词,在于旋律,在于结构,在于演唱,但是,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体现,都是与情感紧密相关的。美是情感的基础,只有体会到了音乐中的美,才能够依据这种美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是弥足珍贵的,是温暖人心的。
先秦时期《乐记》中提出了科学而明确的歌唱原则,即“以情为主,以情带声”,力求达到“和于人心”的审美原则。不得不说古人的先见之明是我们现代人所达不到的,在那个文学气息浓厚的时代,文人们所做的音乐充满了人情味,更多的人所追求的是“尽善尽美”,使人“心平德和”的审美理想,思想上的境界,形成了那个无法比拟的时代。
声情并茂是每一位演唱者所追求的境界,这种“情”“声”相结合的特征对演唱者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著名歌唱艺术家郭兰英老师,在纪念周总理110年周年音乐会上,泣不成声,当唱到“三绣周总理”时,老人情绪失控,热泪盈眶,在场的所有观众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样的经典是我们现代的歌唱家所难以超越的,往事历历在目,郭兰英老师从内心表达出了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观众们也同时感受到这种情感。这样的“情”,这样的“声”,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三、现代人对声乐美学认识的演变
音乐是一条用无止尽的探索道路,声乐作为音乐的一个广泛的领域,它是最直接表达情感与美的途径。元代《唱论》日:“凡歌之所忌:子弟不唱作家歌,浪子不唱及时曲;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南人不曲,北人不歌。”认为,人是分高低贵贱的,不同等级的人所能演唱或者唱作的歌曲是不同的,音乐被赋予了阶级性。这种思想把歌曲甚至是音乐当成是一种符号,有些代表着高贵,有些象征着卑贱,在这种等级分化中,审美思想被提升到一种遥不可及的高度。
进入近现代之后,声乐曲目的创作更趋于大众化,因此有了专业与非专业之分,在演唱方法上有重唱、独唱与合唱等。咏唱是美声唱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基础是古代民族调式,并对和声织体效果进行了强调,浑厚、丰满、柔和、圆润是美声唱法追求的艺术,同时以上这些还赋予了美声唱法典型的西方特征。
从最初的学习单纯的发声方法,到后来歌词的赏析,声乐成为了不仅仅是唱这么简单,而变成了一种艺术欣赏,观众们要欣赏到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包括延伸出来的情感、审美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这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激励着音乐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去适应广大听众的需求。这一过程是文化积累的过程,是情感释放的过程,更是审美价值提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周静.声乐美学初探[J].中国音乐学(季刊),1995(3).
[2]卞孝萱.《中国文学的起源》序,1996.6.15于南京大学.
[3]国华,毕海燕.字腔·声请·歌者——中国古代声乐美学管窥[M].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1).
作者简介:李仙(1993-),女,汉族,山西忻州人,山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推荐访问:历程
[美的历程]相关文章
- 上一篇:探讨韦伯的音乐剧世界
- 下一篇:浅析军歌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