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遗音回响天山南北
时间:2022-06-16 11:00:03 浏览次数:次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
在我国西北边陲的天山脚下,居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人们常用“会说话便会唱歌,会走路便会跳舞”形容他们的音乐天赋,并把他们的居住地新疆誉为“歌舞之乡”。这个民族由古代西迁西域的回鹘人和吐蕃、契丹、蒙古等族群融合而成,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有本民族文字,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它的住地新疆地域宽广,历史上曾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和东西文化交汇地,如今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这皆令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文化既有西域音乐的沉淀,也融合了中原汉族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等多元因素,因之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多样杂糅的风格特征。
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使用三种音乐体系,以波斯-阿拉伯乐系为主,显著特点在于其复杂多样的音阶和调式、游移的微分音、富于变化的节拍和切分音节奏等方面。宗教音乐是维吾尔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各种伊斯兰教活动使用的音乐和以宣扬伊斯兰教义为内容的音乐,比如用于祈祷、念经等一般性宗教仪式中的念诵类音乐,苏菲派“艾尔开-萨玛”仪式中的吟诵调和“萨玛”舞,以宣扬伊斯兰教义为目的的“阿希克”行乞时唱的歌,巫师“巴克希”作法时用的吟诵调和歌舞曲等。
民歌是维吾尔族流传最广、数量最多的民间音乐形式,可根据音乐性质分为吟咏性和歌舞性两类,曲目以描写爱情和风俗类的题材居多,音乐因自然、历史等原因呈现不同地域特征。如南疆主要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成分,音乐采用波斯-阿拉伯乐系,其中喀什的民歌以节奏复杂、调式丰富见长;库车民歌热烈活泼、舞蹈性较强;自称为“刀郎”人的民歌风格粗犷,且保留着古老的牧歌特点等。东疆和北疆民歌皆以波斯-阿拉伯乐系为主,但据说东疆民歌更多保留了古代回鹘音乐的成份,并与当地汉族、蒙古族民歌有许多相似之处;北疆民歌兼有南疆和东疆民歌的特点,因其地为多民族杂居区,故也吸收了当地汉、哈萨克、塔塔尔等民族的音乐特征。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送你一支玫瑰花》就采用了欧洲音乐体系的和声小调。
维吾尔族的乐器文化相当发达,乐器种类繁多,制作精美,演奏技巧发达,表现力丰富,如弹拨乐器都它尔、弹拨尔、热瓦甫,拉弦乐器萨它尔、艾捷克,吹奏乐器巴拉曼,打击乐器手鼓、冬巴克等,其中打击乐器在音乐和歌舞中占有重要地位。民间器乐包括独奏和合奏乐两种,一般独奏曲在民歌或木卡姆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著名的如弹拨尔独奏曲《埃介姆》;合奏曲多取自维吾尔木卡姆音乐,通常用于各种大型歌舞的伴奏或单独演奏。民间也有专门用于节日、迎宾或礼仪的鼓吹曲等。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品种丰富,热烈奔放,典型的有赛乃姆、萨玛、来派尔、纳兹尔库姆等。赛乃姆是一种大型的自娱性歌舞,常在节日和晚会上表演,有乐队伴奏,其中手鼓必不可少,音乐由几首或十多首风格相近的曲调组成,既优美抒情又热情欢快。“萨玛”在早期与维吾尔族先民信仰过的萨满教有关,后来衍化为宗教节日活动中的广场集体舞蹈。它用唢呐、纳格拉(铁鼓)伴奏,音乐刚健有力,节奏有2/4、4/4、5/8、6/8等几种,具有原始、神秘的色彩。民间说唱形式有“达斯坦”、“柯夏克”、“埃提西希”、“买达”几种,其中以“达斯坦”较具代表性。传统的达斯坦通常讲唱爱情故事和神话传说,多以热瓦甫或都它尔伴奏,既可随木卡姆表演,也可单独演唱;长篇达斯坦多有故事情节内容,曲调由上下句组成,音乐有较强的叙事性;短篇的常用于颂扬新人新事或爱情,音乐结构方整,旋律性较强。
“木卡姆”是一种综合的乐舞形式,为中亚、南亚、西亚、北非整个伊斯兰世界各国所共有,在我国广泛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并在种类、数量和艺术形式的完整性等方面倍受瞩目,2004年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可分5种:喀什木卡姆(即十二木卡姆)、刀朗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犁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最著名的是喀什木卡姆,共12套,每套皆包括“穷拉克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部分,乐曲数量甚多。“穷拉克曼”的结构类似唐代大曲,有歌曲、舞曲及其间奏曲;“达斯坦”由3到6首节拍与速度不同的叙事歌组成,曲间插有间奏曲,音乐由慢而快;“麦西热甫”由3至7首歌舞曲组成,中间没有间奏,始终保持热烈奔放的情绪。音乐学术界普遍认为,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领域,离开维吾尔族传统音乐去研究当年西域的音乐,便不可能做到全面和深入。
[西域遗音回响天山南北]相关文章
- 上一篇:将音乐课沐浴在文化的氛围中
- 下一篇: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