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的军人总理到首任文人总统
时间:2022-06-16 11:07:02 浏览次数:次
计划至此大功告成,实现了从军人领导向民选政府执政的历史性转变,新政府将独立承担起领导国家的重任。对这位从缅甸最后一位军人总理职务上走来的新总统,外界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
半生戎马,稳健干练
1945年5月11日,登盛(Thein Sein )[1]出生在缅甸南部伊洛瓦底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登盛出生后不久,缅甸摆脱了英国一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举国沉浸在赢得国家独立的喜悦氛围中,但殖民者留下的民族对立与隔阂正在悄然发酵。独立后的缅甸还来不及描绘发展蓝图,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武装冲突就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全面内战,国内政局在短暂的平静后迅速滑向动荡不安。1962年,缅甸国防军领导人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夺权,成立社会主义纲领党,宣布实行“一党制”。在此后将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军人始终作为主角出现在这个国家政治舞台的中心。对于当时大多数缅甸年轻人而言,军人职业不仅能够给自己的家族带来荣耀,更是将个人发展与报效国家结合在一起的最佳途径。1963年,时年18岁的登盛考入缅甸军事学院,成为该校第9期学员,开始了长达47年的职业军旅生涯。在这所被誉为缅军高级将领摇篮的学院中,登盛勤勉好学,196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成为一名少尉军官。毕业后,登盛在基层部队中逐步成长,历任排长、连长、营长,东部军区战术指挥部司令等职。无论身处何职,登盛总能保持着一贯的稳重严谨,以出色成绩赢得上级的青睐。
正当年轻的登盛按部就班地在军中服务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缅甸,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登盛等一大批军官的前途。1988年初,缅甸各大城市爆发了要求结束纲领党“一党制”的政治运动,已是风烛残年的军事强人奈温无奈之下宣告隐退,纲领党政权土崩瓦解。同年9月,缅甸国防军领导人苏貌、丹瑞接管政权,废除“一党制”,由军人直接领导政府各部工作。登盛凭借沉着稳重与忠诚干练,得到了丹瑞的信任和器重。丹瑞取代患病的苏貌成为缅甸最高领导人后,登盛开始了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1992年,登盛被兼任国防部长的丹瑞调入国防部工作,晋升为准将。1997年,登盛晋升为少将,外放三角军区任司令,成为独当一面的军队大员,同时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同年改组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员,正式进入缅甸核心领导人行列。2001年11月,登盛重回国防部任军务署长,次年晋升为中将。
风云际会,一飞冲天
2003年5月,缅甸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在外出演讲时,其支持者与反对者爆发流血冲突,缅甸政府下令再度软禁昂山素季。同年8月,缅甸政府内部进行改组,和发委主席丹瑞不再兼任政府总理,由当时号称政权“三驾马车”之一的军情局局长钦纽继任。钦纽出任总理后,代表缅甸政府公布了旨在推进民主、实现和解的“七点路线图”计划,承诺将实现“还政于民”。此时登盛的职务已递升为和发委第二秘书长,并担任制宪国民大会召集委员会主席。2004年5月,在登盛的主持下,中断八年的国民大会正式复会。正当国民大会开始进入讨论新宪法原则的关键时刻,出任总理仅一年的钦纽突然被解除职务,取而代之的是时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梭温。由前总理钦纽出面公布的“七点路线图”计划是否会因此而半途夭折,成为缅甸国内外议论的焦点话题。钦纽被解除职务三天后,登盛即在国民大会召集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七点路线图”是集体决策,不受个人去留影响,政府将毫不动摇地继续推动政治转型进程。在登盛的全力推动下,国民大会于2007年在完成了对新宪法原则的批准后顺利闭幕。作为国民大会的负责人,已经担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的登盛来不及稍事休息,就因一场突然的变故而再度迎来一次重大机遇。2007年5月,梭温总理因病离职,登盛被任命为代总理。登盛上任不久,缅甸就爆发了因抗议燃油价格大幅上涨的示威。这场示威因为僧侣的加入而迅速演变为9月的“袈裟革命”。缅甸政府调集大批军警进行镇压,避免了骚乱扩大蔓延,局势恢复稳定。同年10月,登盛正式出任总理,晋升为上将。
2010年,缅甸政治转型进入关键阶段,和发委主席丹瑞颁布了《政党注册法》等多部与大选有关的法律,缅甸掀起组党参选热潮。4月,吴登盛率22名政府高官辞去军职,将缅甸最大的群众组织“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改组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并出任党的主席。吴登盛退役组党的举动遭到西方和反对派的质疑,认为这是缅甸军方在玩弄权力交接的“口袋”游戏。吴登盛则表示,军人退役组党是为了继续完成国家的各项建设,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竞选期间,吴登盛走访各地,短短数月时间就使巩发党党员人数上升至1600万,为赢得大选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11月,巩发党在大选中一举夺魁,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吴登盛顺利当选人民院代表。2011年2月4日吴登盛当选总统,成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务实执政,灵活外交
吴登盛能够在风云变幻的缅甸政治舞台上最终脱颖而出,得益于他在内政外交上展现出的灵活务实。他强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国家政策。认为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基础牢固、人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是国家向民主过渡的必要条件,而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2008年5月,缅甸遭热带风暴袭击,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吴登盛多次亲赴灾区现场指导救援工作,慰问当地受灾民众,及时安抚民心,使灾区的生产生活得到较快恢复。吴登盛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放宽经济和金融管控,积极吸引外资。在遭遇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和西方长期制裁的不利环境下,实现了国家经济的较快发展。吴登盛经常亲临各地视察国家经济建设项目,对大型项目亲自督办。在任总理期间,一大批水电、交通、通信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缅甸GDP增长率连年破十,进出口额每年创历史新高,2009—2010财年达118亿美元,吸引外资更是呈跨越式增长,仅2010年4—7月的外国投资就达160亿美元,相当于过去22年的投资总和。
外交方面,吴登盛主张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重视巩固与周边国家的传统友谊与合作,并积极寻求与西方缓和改善关系。作为缅甸高层中出访机会最多、接触国际社会最频繁的领导人,吴登盛多次出席国际会议,寻求友好国家支持,与东盟国家和中、俄、印等大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在警惕外部势力干涉与颠覆的同时,他努力营造更为宽松的国际环境。2008年热带风暴后,吴登盛主持召开了包括美、英等50余国参与的国际认捐大会,表示“只要背后没有政治动机和种种附加条件,缅甸欢迎任何国家和组织真正善意的援助”。2009年,吴登盛获美签证参加第64届联合国大会,成为14年来参加联大的缅甸最高级别官员。同年,吴登盛出席了首届美国—东盟峰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实现了43年来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虽然西方制裁尚未解除,但吴登盛的努力为缅甸与西方国家打破僵局、开启对话带来了机遇。
吴登盛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曾多次访问中国。2007年6月,他以和发委第一秘书长身份访华,期间专程到北京灵光寺瞻礼佛牙舍利,并代表缅甸政府向佛寺捐赠了500立方米柚木,成为中缅友谊的又一段佳话。2008年8月,吴登盛以总理身份来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10月,赴南宁出席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009年4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虽然身处高位多年,但吴登盛始终保持着低调、谦和的品格,没有给自己过多特权和优待。在内比都,他的住宅只是一座政府为部长以上官员统一配发的小别墅,在仰光则仍住在普通公寓中。吴登盛的夫人杜钦钦温长期担任缅甸妇幼保健协会主席,致力于发展缅甸社会福利事业,家人也并未因其地位的不断上升而获得特殊照顾,这为吴登盛赢得了“儒雅总理”、“干净先生”的良好声誉。
吴登盛深知他领导的新政府将面对民众更多的期待,只有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快改善,才能真正使政治转型获得缅甸人民的支持。对此,吴登盛多次要求政府官员积极履行对人民许下的承诺,深入基层,不能有丝毫懈怠。在吴登盛的领导下,新政府能否实现缅甸的全面和解,摆脱西方世界的制裁与孤立,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刘娟娟)
[1] 缅甸人的名字有名无姓。为了组党参加此次大选,多名脱下军装退役的部长在名字前冠以“吴”,不再使用军衔称呼。“吴”即是缅甸人对男性表示尊称的冠词,意思是“叔叔、伯伯”。
- 上一篇:十大元帅回归故里秘闻(下)
- 下一篇:青岩古镇——犹记当年金戈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