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鳗鲡养殖产业发展及市场展望

时间:2022-06-16 18:07:01  浏览次数:

摘要 鳗鲡是优质名贵养殖鱼类,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试养,历经试验养殖、推广养殖和规模养殖3个阶段,如今已形成较完整的养殖生产体制。鳗鲡养殖区域多达11个省份,几乎遍及长江流经省份以及长江以南省份,主要产区为广东和福建2省。日本、俄罗斯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对鳗鲡的需求较为旺盛,为中国鳗鲡养殖产业创造了市场条件。然而,国内鳗鲡需求依然不大,加之其市场集中度风险、行业壁垒风险和鳗鲡生长性风险,中国鳗鲡养殖产业发展不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高度风险。

关键词 鳗鲡;养殖产业;市场基础;产业展望

中图分类号 S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11-249-03

鳗鲡(Anguilla)本来是热带海鱼,源于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周边海域,之后逐渐游向温带,如今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其周边国家的咸淡水交界海域、江河、湖泊等且栖身于清洁、无污染的水域,种类达18种之多。鳗鲡是最神秘的鱼类之一,被称为“述说地球环境的鱼[1]”,它在地球上存活了几千万年,然而人们对它生活史的研究才始于19世纪90年代,对其了解只不过是近几十年而已。鳗鲡是性情凶猛,昼伏夜出,贪食好动,喜欢流水,降海性洄游鱼类,与鲑鱼的溯河性洄游形成鲜明的对照。鳗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脂肪,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水中人参”[2]。20世纪70~80年代,世界各地的鳗鲡资源急剧减少,其中欧洲鳗已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的限制对象鱼,这促使人们进行鳗鲡养殖,并使之成为世界性产业。虽然至今未能突破鳗鲡人工繁殖的核心技术,但是通过采捕的天然鳗苗及其培育实现了产业化发展。随之,鳗鲡跻身于优质名贵养殖鱼类行列。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试养鳗鲡。笔者介绍了中国鳗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鳗鲡养殖市场基础,对鳗鲡产业发展提出了展望。

1 鳗鲡养殖产业发展

1.1 全国概况

中国鳗鲡养殖生产体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3-7]:①试验养殖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早在60年代,已着手鳗鲡人工繁殖研究试验工作,但是未能突破鳗苗培育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70年代初掀起养鳗“第一次高潮”,政府派出赴日养鳗考察团,全国召开养鳗会议并举办技术培训班,然而在试养过程中因忽略国情、盲目推广日本经验,强调省钱省物,忽视鳗鲡生物学特性而招致失败;70年代中期,初步研制成功国产鳗用配合饲料;70年代末,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一些养鳗企业与日本养鳗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外资引进,掀起养鳗“第二次高潮”,不少养鳗场聘请日本专家,并进口日本产渔机、饲料、鳗药,使养殖产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开发黄浦江的丝蚯蚓资源,解决了饲养鳗苗的开口饲料,并利用热电厂温排水进行流水养鳗,珠江三角洲土池养鳗成功并推广,同时鱼病防治工作起步。80年代初期,高涨的“养鳗热”致使鳗苗资源供不应求,加之过于照搬日本技术及养殖方式而未能形成规模养殖。② 推广养殖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末期)——改革开放的深化及经济增长助推鳗鲡养殖进入“第三次高潮”。基于前2次养殖高潮的经验和教训,一些地方构建高标准钢梁大棚和水泥池,培育鳗苗并发展温室养鳗,珠江三角洲大规模铺开土池养鳗,形成了鳗苗养殖到成鳗养殖及其加工一条龙,并组建了养鳗集团公司和鳗鲡加工厂。③规模养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入90年代,养鳗规模的扩大导致日本鳗苗种的供不应求。为此,进口欧洲鳗、美洲鳗和澳洲鳗苗种,采用各种养殖模式进行不同程度的试养,其结果除精养池外,“流水式”土池欧洲鳗养殖亦成效显著;90年代中期,推进鳗鲡养殖稳定、快速发展,产量先后追赶台湾省并超过了日本。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对养殖鳗鲡进行病害测报和预报;鳗鲡加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养殖水产品加工业的佼佼者。鳗鲡养殖业现已形成苗种采捕、苗种培育、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出口的产业体系并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国鳗鲡养殖产量最高水平仅为1万t左右,90年代增速增长,之后急剧升至16万t之多。进入21世纪,中国鳗鲡养殖产量开始减速增长,在全国淡水养殖25个主要鱼类中其位次排序明显后移,从2004年的11位降至2014年的17位。而鳗鲡产量从2004年的17.81万t增至2014年的21.84万t,年均仅增长2.06%(图1)。究其减速增长因由,主要有天然鳗苗供应不继、病害蔓延趋向严重、出口市场集中以及产业化程度低等瓶颈制约因素。

1.2 主产区域

全国鳗鲡养殖区域多达11个省份(含9省、1直辖市、1自治区),几乎遍及长江流经省份以及长江以南省份。从2014年看,在鳗鲡养殖区域中产量居前5位的省份按高低依次是广东、福建、江西、江苏和安徽(图2),这5省鳗鲡养殖合计产量在全国鳗鲡养殖总产量中的占比高达97.42%~98.93%。其中,广东、福建2省鳗鲡养殖产量一直以压倒性的优势位居前2位,其合计产量占比为84.25%~88.88%;总体上广东省凸显上行趋势并且从2010年起超越了福建省,而福建省则略显下行趋势。

2 鳗鲡养殖市场基础

2.1 国际市场

鳗鲡是中国水产品一般贸易主要出口品种中的“三大鱼”之一,另2个品种是罗非鱼和大黄鱼。从2014年出口单位价格看,鳗鲡远远高于大黄鱼和罗非鱼,是前者的3.65倍、后者的6.62倍,为水产业这一创汇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虽然无从考证中国鳗鲡作为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具体年份,但是日本方面的文献数据[8]反映,中国产活鳗鲡早在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翌年)就已出口到日本,当年出口量为36 t;而中国加工鳗鲡商品则从1985年起出口到日本,当年出口量为193 t。综观鳗鲡养殖生产发展及出口贸易发展,或许日本是中国鳗鲡出口的第一个市场,这又意味着1973年是可能的出口起点。

中国鳗鲡出口数量从2004年的7.68万t降至2014年的4.65万t,但是其金额却从2004年的85 838.83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102 054.59万美元(表1);鳗鲡出口品种,从2004年的4种增至2014年的9种(含混合品种)。从2014年的鳗鲡出口数量看,中国鳗鲡的5大出口市场为日本(份额为41.02%,下同)、中国台湾(11.81%)、中国香港(10.04%)、俄罗斯(9.09%)、韩国(3.15%),5大市场合计数量占比为75.11%;从2014年的鳗鲡出口金额看,中国的5大出口市场为日本(47.58%)、俄罗斯(13.49%)、中国台湾(8.35%)、中国香港(7.38%)、韩国(1.98%),而5大市场合计金额占比为78.78%。可见,日本依然是中国鳗鲡出口的主要市场。回溯过去40年,出口日本的鳗鲡从1974年的18 t增至1984年的24 t,再从2004年的64 320.39 t降至2014年的18 629.94 t(不含混合品种)。

进入21世纪,中国出口日本的鳗鲡急剧减少。究其因由,可归纳为3个方面:①日方自给力的恢复、“国产品”信仰的加深以及进口门槛的提高——2014年日本鳗鲡养殖产量是17 627 t,虽然不及最高年份2009年的22 406 t,但是近几年其自给力明显得到恢复。另外,处在竞争中的日本养鳗业者不断开展“国产鳗鲡安全而鲜美”的宣传活动,进而促成“国产品神话”,使得进口品的价格降到国产品的1/3或1/4。同时,日本对于进口水产品实施“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理点)制度”的基础上,从2006年6月1日起又实施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随之,仅鳗鲡进口就设定了112项限量标准,而中国对其中的92项尚无规定,可想而知该制度对中国鳗鲡出口的影响;②中方出口市场的开拓及扩展——中国鳗鲡出口对象国从2004年的19国翻番至41国,对国际市场集中度的调节起到积极作用;③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市场上出口竞争力的加剧——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水产品贸易亦难逃一劫,其影响至今未散。再者,国际贸易中鳗鲡商品的90%以上来自养殖,鳗鲡养殖是个世界性产业,其出口市场竞争亦格外激烈。除中国大陆以外,中国台湾、意大利、丹麦、荷兰、英国、法国、韩国等鳗鲡养殖先进区域或国家也几乎把日本作为目标市场,日本每年进口和消费着国际鳗鲡市场贸易量的7成左右。

2.2 国内市场

鳗鲡的营养价值很高,所含不饱和脂肪酸EPA、DHA高于其他鱼类,对强身壮体、延年益寿、健脑增智、润肤美容均有益处。然而,除了海外华人圈以及港澳台地区以外,中国大陆对鳗鲡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偏见,绝大多数人从未品尝过鳗鲡。20世纪90年代,国内鳗鲡市场需求依然不大,年消费仅为3万~4万t[5]。这说明中国大陆每年人均鳗鲡消费仅为23~31 g,约为中国台湾的1/2,仅为日本的1/37左右。进而,国内养殖的鳗鲡产品绝大部分都销往国际市场。进入21世纪,国内餐饮业中鳗鲡食品消费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国内鳗鲡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仍然借助新的驱动力——鳗鲡文化的创立,既要建设鳗鲡区域品牌,又要创新鳗鲡烹饪技艺。

3 鳗鲡养殖产业展望

长期以来,中国鳗鲡养殖产量的50%以上都出口到国际市场,因而养鳗业被烙上“出口依赖型产业”印记而醒目突出。然而,2005年出口鳗鲡商品降至5.70万t,折合成活鳗仅为8.16万t(折合系数1.432 3),还不及当年产量17.92万t的1/2。可以说,2005年是鳗鲡产品的“分水岭”,养鳗业转型为“内销依赖型产业”了。至2014年则出口数量降为4.65万t(含混合产品)折合活鳗仅为6.66万t,更是远不及当年产量21.84万t的1/2。加之,内销不畅,养鳗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养殖企业连续亏损,不少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先后停产,给鳗鲡养殖产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鉴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展望,为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鳗鲡养殖产业是个风险产业,早已面临众所周知的市场集中度风险和行业壁垒风险。其实,其产业本身亦有生长性风险,即鳗鲡体重达到200 g后,总是有30%~50%的鳗鲡停止生长,故而养殖利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将其最大限度地饲养到350~500 g的规格标准。鳗鲡养殖业的确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这一点与罗非鱼养殖业截然相反。所以,养鳗业的规模扩张必须小心谨慎,但消费市场大有潜力可挖。

(2)鳗鲡养殖产业不能把希望继续寄托在日本等5大市场,应从全球范围去寻求和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要借助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水产品需求进行多边贸易,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年扩大鳗鲡出口贸易,使得养鳗业重现生机。

(3)鳗鲡养殖产业要极力拓展国内消费市场,使其产业兴衰的命运永远掌握在国人手里,这是产业存立和发展的根本。只有站稳国内市场,才能开拓国际市场,而中国鳗鲡养殖产业过去恰恰相反,进而削弱了鳗鲡养殖产业发展的持久力、成长力和生命力。养鳗业不仅要有产品意识,还要有市场意识,更要有营销意识。这一点值得向海参养殖产业和鲍鱼养殖产业学习。要有意识、有目标地致力于鳗鲡区域品牌的塑造,并使其成为走向消费市场的新型的、更具有价值的桥梁。再者,在中国这个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相关饮食业者要不断地创新鳗鲡烹饪技艺,做出形形色色的鳗鲡菜肴,寓滋补于美味之中,以其魅力赢得广大消费者青睐,拓展国内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 井田徹治.うなぎー地球環境を語る魚ー[M].東京:岩波新書,2007.

[2] 于海振,李秋云,张坤.鳗鲡的营养成分?养殖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32-6633,6664.

[3] 徐寿山.我国鳗鲡养殖现状与展望[J].淡水渔业,1988(1):14-16.

[4] 陈思行.世界鳗鲡养殖概况[J].福建水产,1990(4):55-58.

[5] 解放.中国鳗业的现在和未来[J].饲料广场,2003(2):23.

[6] 刘焕亮,黄樟翰.中国水产养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 佚名.鳗鲡养殖管理技术[EB/OL].(2012-09-04)[2015-10-28].http:///binghai/show-2783.html.

[8] 大塚秀雄.鰻養殖業の経済学[M].東京:農林統計協会,1996:11.

推荐访问:鳗鲡 产业发展 中国 展望 养殖


[中国鳗鲡养殖产业发展及市场展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