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时间:2022-06-17 09:07:01 浏览次数:次
摘要:探讨了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在实验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实验组成和设计的具体做法;在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参加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还介绍了如何优化和重组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并对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农林院校;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124-03
水生生物学专业基础课在农林院校水产养殖专业中基本都有开设,该课程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各种类群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生活方式、地理分布及经济意义。该课程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使学生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鉴别水生生物种类的基本技能,为提高鱼产力、维持水域生态平衡以及解决生产和科研中一些生物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开展教学改革,本课程教学计划总学时逐渐减少,授课课时不断压缩,因此,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安排调整实验内容,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校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是2003年创办的,在人才培养上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习,能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并提高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就业储备知识和技能。通过我校水产养殖系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摸索,根据目前实践教学改革方向,确定本课程“基础、综合、创新、提高”的教学目标。在目前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基础上,明确提出学生必须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专业实验技能,建立科学思维方式,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建设涵盖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自选设计型实验的教改内容体系。现结合我校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及学校水域生态环境,对农林院校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加以探讨。
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独立开设实验课 独立开设实验课是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之一。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陈旧观念,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动性与创新性,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建立独立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很有意义的探索。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课时比较少,水生生物标本采集器材较少;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标本未能及时补充并系统整理。因此,对其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可考虑独立开设实验课,建立独立的考核评价体系,单独设学分,规范实验课的成绩考评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水生生物学实验课成绩的考核由平时实验考核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组成,平时单个实验考查占总分的60%,每个实验考查内容包括预习报告(20%)、实验课表现(50%)、实验报告(30%),每次实验均按上述三项比例列出成绩。在实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可由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
基础实验的开设 基础实验主要包括蓝藻、硅藻、甲藻、金藻、黄藻、裸藻门、绿藻门等浮游藻类常见种类鉴定和细胞形态观察;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其他甲壳生物、浮游幼虫等浮游生物常见种类鉴定和形态观察;水生环节生物、软体生物、水生昆虫等底栖生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观察;进行校内维管束植物的采集和鉴定、浮游植物生物的定量等。观察实验在实验室进行,要求学生实验前先预习,完成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指导教师讲述观察内容、绘图要求及注意事项,并进行课堂指导。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并及时上交。
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综合性实验开设有校内湿地公园维管束植物的采集和鉴定、校内观音湖浮游植物采集和定量分析、校内观音湖浮游动物采集和定量分析、平潭海域潮间带软体动物的采集和鉴定等。校内湿地公园和平潭海域生态环境包括了湿地、岩岸、沙滩和泥滩,生物多样性丰富,便于学生对各个生态环境的生物进行全面了解。
自选设计型实验的开设 自选设计型实验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自选设计型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基础自由组合形成课题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设计与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相关的小课题,拓展实验内容;可将任课教师提供的小课题作为备选。学生课题小组须完成从准备实验到写作论文的全过程。这样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意识,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参与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
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紧密结合 安排部分学生进入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科研团队。创新项目的科研团队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高年级学生可负责课题设计,把科学研究的思维、研究方法及团队精神有机融合到实践教学中,摸索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如结合水域生态学、水环境化学,在水生生物学课程实习过程中,在进行水生生物调查的同时,科研团队进行水质测定,了解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水生生物的适应和分布情况。
实习课程的开设 实习分校内湿地公园和平潭海域两个区域的实习,包含淡水和海水水域。首先,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地点的勘察,认识湿地公园或潮间带的划分及不同的生态环境,要求学生不仅要采集标本、制作标本,更重要的是观察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等,同时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采集的标本。由学生分小组完成湿地公园或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并结合底质环境的变化,选点定量取样,分析采集生物的生物量、密度和优势种群。通过学生对标本的采集和调查及对数据的分析,自行整理资料写出实习报告,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锻炼学生调查能力。任课教师也可结合每年学生调查的资料、拍摄或绘制所观察到的浮游生物图谱,来编写实习指导教材供理论教学参考。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改革,达到从“基础实验”到实验教学“综合教学”的目标。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日益重要,应着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观念,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逐渐建立提高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习教学改革 开展实验技能培训的教学实践探索,如安排校内水体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及周年变化的调查,浮游动物不同水域差异值调查,湿地公园不同生态类群维管束植物种群调查及标本制作,学校观音湖水面作业技能实践培训(撑船、水体生物采样等),平潭海域潮间带软体动物的采集和分布调查等。
现代化技术辅助实践教学 引进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专业的CAI课件,为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建立互动显微摄像系统,强化上课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将投影仪、投影显微镜等现代化设备用于课堂教学,拍摄实践操作录像;将水生生物形态结构、实验操作观察要点制成教材;将实践教学资源传上网,进行网上辅助教学,并拍摄制作水生生物学部分实验录像,传上网供学生课后学习。这样,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教学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建设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鼓励、动员学生参加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建设。通过外出实习期间采集标本等方式,补充制作部分有地域特色的水生生物学实物标本,完善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建设的水生生物学软体动物贝壳标本墙,制作的水生生物标本库图片册,均可开放供全校学生学习使用。水生生物标本库是我校国家级动物科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动物标本库的一部分。示范中心项目的进一步建设,对动物标本库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学标本库对外开放 除供校内相关学科教学使用,水生生物学标本库作为我校国家级动物科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动物标本库建设的一部分,还作为福州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对校外开放,这也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通过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了实验教学创新和提高的教学目标。
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结构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在“基础、综合、创新、提高”这四个层次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基础实验以观察验证型实验为主,包括常见水生生物的观察和鉴定等内容,可为以后的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及科研性实验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其中,采用直观教学法,能让学生尽快掌握常见水生生物的观察鉴定等实验。综合性实验以湿地公园水生生物调查、维管束植物采集、潮间带海洋生物采集等实验为主,将实践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操作融合到每次教学实验中,反复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在校内观音湖水生生物调查、采集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深入了解池塘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掌握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制作标本,还要求学生结合水化学内容测定观音湖湖水水质,了解校内湖泊浮游生物的种群分布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扩大实践教学的知识量,强化基本操作,让学生参与学校现有浮游生物资源的调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自选开放性实验可由学生自行设计,而对于科研性实验,教师可提供一些课题供学生挑选。学生自行组队的课题小组可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各自进行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并逐步完成实验,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即可。
当然,实践教学改革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改革要求主讲教师在讲解实验课时,不但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难点讲授,而且要形象讲解,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并加以总结。例如,采用提问、讨论、比较等多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主导完成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改革还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和讲述实验原理等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教师由灌输知识变成辅助指导,学生则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学。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端正了基本科研态度,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科研能力。在课程实习中,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自行采样,定性、定量测定、数据分析,最后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实践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见表1)。优化和重组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结构,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影响调查
在实践教学改革前后对学生的影响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前后对比发现,本次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上述实践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对农林院校开设该课程及相关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丁淑荃,魏建忠,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1-83.
[2]赵文,刘青,刘焕亮.水生生物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EB/OL].(2010-02-07).http:///p-05129729165.html.
[3]李代金,吕光俊,黄辉.水产养殖专业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8-240.
[4]张树林,邢克智,孟玉环.水生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4):55-56.
[5]周亚平,白涛,袁凤辉.《动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88.
[6]江红霞.农业院校水生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310-10313.
作者简介:
何亮华(1976—),男,福建上杭人,硕士,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水生生物学。
[农林院校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相关文章
- 《微观经济学》课程数学应用方法的教学改革探讨
- 专科类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 高职《建筑力学》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 浅谈高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 延边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校长论坛圆满结束
-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 浅谈高等数学在不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现实
- 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 计算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 军山湖黄尾密鲴的形态生物学研究
- 黑鹳的生态生物学研究与保护
- 近代生物学与现代中国的知识启蒙
- 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和改革
- 普通生物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
- 硒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 三维技术对皮影动画的探索与实践
- 企业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教学评价探索与实践
- 独立院校行政工作管理的资讯系统应用研究
- 医药类院校信管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 上一篇:“泥鳅大王”养成记
- 下一篇:海南农业物联网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