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明:打造不一样的高职
时间:2022-06-17 09:42:02 浏览次数:次
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步伐相对缓慢。这让徐建明深刻意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才能闯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
为此,上任伊始,面对一无资金二无人才的窘境,徐建明大胆提出,“不等不靠不要,艰苦奋斗,立足自我,开创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经过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职员工的广泛讨论,他制定了“学习发达国家先进办学经验,瞄准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潮流”的发展思路,根据国情校情,确立了学校的办学定位:“秉承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发展需要为导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创新,坚定不移走产学研一体,特色办学、质量兴校之路。”
自此,本着“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路子可以自己探索”的改革先行者的勇气,徐建明自下而上地进行了全校思想大解放,从办学体制机制上深入推动改革,开启了学校改革探索之路。
自1994年开始,学校进行了系列改革:后勤职工去掉固定工资,走社会化服务之路;行政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双向选择,全员聘任;教师实行竞争上岗、评聘分开,吸引了一大批有进取意识和开拓能力,敢于创新的教师来校任教,为学校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为了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子,徐建明又提出了改革校办产业的发展思路。时值国有企业进行股份改造,国退民进时期,而由学校投资设立的织布厂、服装厂、水泵厂、铝合金门窗厂等企业,虽然部分解决了学生的实训与实习问题,但由于缺乏市场管理手段,大多效益不佳,频临倒闭。
针对该种局面,徐建明力主将校办产业进行股份公司改造。2000年下半年,学校对活塞厂、服装厂、化纤厂、自动化研究所等几个骨干校办产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采取“学校控大股,教工自愿参股”的改革模式,之后又相继成立了路政、水产养殖、门窗、教育设备等股份制公司,一举扭转了企业低位发展的不利局面。
在此基础上,徐建明率领学校班子成员逐步建立起并完善了“职能包干、绩酬融促”的新型运行机制——在内部管理上,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部门拥有自主用人权和分配权;在分配上,打破事业单位工资体系,实行绩效薪酬制;在用人上,按照“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原则竞争、聘任上岗。建立起了优劳优酬的人事分配制度。
事实充分验证了徐建明改革之初的眼光和魄力。经此改革之后,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学校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极大地保障了改革创新举措的顺利实施,使学校昂首跨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01年8月,学校成建制晋升为“山东纺织职业学院”;2004年,经省教育厅评估专家认定,“产学研结合”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学院的两项办学特色;2006年4月更名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学院成为首批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之一……
喜讯纷至沓来,人们沉浸于“丰收”喜悦的同时,由衷地向徐建明竖起了大拇指!然而,又有谁知道,为了成功申报国家示范院校,他一天之内往返于新疆和北京,清晨五点起床练习普通话;为了搞好学院基本建设,他万里迢迢从英国带回砖瓦的样品;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他辗转奔波于政府的各个部门,为学院最终实现突破式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践表明,改革是第一生产力。凭着一腔热血和山东人特有的执拗劲儿,他把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无私地融入学校发展中去,自力更生,改革发展,生生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的特色办学之路。
“职场化”育人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企业的逐利性与育人为本的教育追求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沟壑。但是当记者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千亩校园,却发现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和生产企业的车间厂房相得益彰,共同成为学校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这在国内高职院校已属罕见。
记者随后在徐建明办公室拿到的一组数据显示,学院如今已建成22个与专业对应的生产性实践基地,拥有11个研究院(所)和3个省级技术中心,建立起融“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的育人平台,不仅能满足20余个专业、1万余名学生实习实训需求,还创出了“宝达”牌活塞、变频供水设备、变频纺织机械等一批名牌产品,5年累计上缴利税8000余万元,成功破解了生产性实训纯消耗的难题。
面对记者惊诧的眼神,徐建明坦言,“一般来说,学生到企业里实习,企业更希望学生能顶岗工作,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过实训,到了企业根本无法适应。因此,在实训这一关键的环节上,学校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实训基地,不能完全依靠社会企业。”
说干就干。结合学校多年发展校办产业的实践经验,徐建明从丰富办学内涵入手,不断拓宽办学思路,率先提出“根据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发展理念,打出了一记“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的组合拳,以校办产业为依托,组成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水产养殖等多个产学研集群,形成了“教产园区化”新型高职院校校园形态的雏形。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与生产、科研与技术服务相协调的互动机制和办学格局已经实现。
为夯实“职场化育人”环境,在产业集群建设的基础之上,徐建明明确提出要依据行业企业发展开发课程,而且是根据3年后企业岗位的变化情况有预见性地进行开发,所有教材每年修订一次,每轮教材只供一届学生使用,为学生提供最贴近产业实际的学习内容。
经过一轮轮扎实有效的专业改革风暴之后,人们欣喜地发现,学院的育人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学生不仅能够实现走出校门直接顶岗工作,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欢迎!
一时之间,潍柴动力、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纷纷向学校伸出了橄榄枝,主动要求成为学院长期的合作伙伴,校企合作工作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徐建明围绕“职场化育人”的办学探索,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典范,对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以“生”为本
2009年4月2日,“大学生青春创业实践基地”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正式成立,新华社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一个校级活动之所以有如此的新闻看点,是因为同时启动的还有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项目。该项目由学院提供研究经费,学生组成团队自选课题,按正规科研项目管理,这在职教圈实属创新之举。
知情人都知道,此举背后凝聚着徐建明给予山科学子们的殷切希望。
近年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一直萦绕在徐建明的心头。经过一番深入的调研与思索,他最终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定位于两个“学力”的培养:一个是学习能力,一个是文凭学历。
对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专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三维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特点,推行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学生踏入校门开始,确定学习课程和职场发展方向,真正实现个性化培养,帮助每个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带着激情学习,带着梦想学习。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们把梦想变成现实,徐建明积极争取资金为学生的创新项目申报国家专利。拒统计,2008年至今,山科学子累计申报国家专利554项,名列全国示范院校第7位。
在他的带动下,山科人打出了“创业、立业是学习灵魂”的响亮口号,大学生专业创业立业基地,山东崇德顺丰物流快递实训基地、潍坊新奇电子商务公司、水产养殖基地、大学生青春创业实践基地等一系列学生创业载体在学院成功孵化,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之星——外语学院的秦艳萍同学实习期间便自主创业,开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服装与艺术设计系李海涛同学实习期间已经操作完成多个订单,实现产值500余万元……对此,新华社曾以《山东在校大学生当起“小老板”》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3年,他从韩国引进“指导教师制”,启动了“新生导航工程”,推出了“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高职学生的独特心理与个性,他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参与体育活动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注重把竞技体育训练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学院的体育工作连创佳绩——男子篮球队获山东省CUBA高职组七连冠,跆拳道队共获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28金14银6铜,总成绩位列全国高职第一。
一串串响当当的成绩向社会宣示了徐建明和山科人的“硬气”,但是在学生们心目中,这位打不垮的“拼命三郎”却是个“贴心宝”——平日里,他一改工作中的硬朗作风,视学生为子女,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走进宿舍、食堂,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的生活、成长;他的手机和办公电话在山科是公开的秘密,同学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都可以向他倾诉。
而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往往是徐建明最忙碌的日子。他不仅要部署安排新生入学工作,还要亲自给学生们上第一课,以长者的身份,向他们介绍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情况,为他们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活开启一扇扇窗……
社会贡献率很关键
采访中,徐建明跟记者算了一笔账:2012年,学院教师累计承担合作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300余项,其中10万元以上的项目6个,申报专利175项;学院自办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亿余元,上缴税金2060万元。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记者很难想象这是一所承担了上万学子培养任务的职业学校创造的价值!而这正是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最有力标准,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最有力表现。
对此,徐建明深有体会,“没有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就没有社会地位,也就难以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必须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提高对社会的贡献率”。
话虽然说得简单直白,却紧紧抓住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代表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方向。
实践中,他立足于学院日趋成熟的“教学系部带动专业研究所、研究所辐射校办企业”的产学研一体运作模式,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从社会和市场需求出发,实施教师转型工程,开展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建设,将专业教师联系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列入岗位职责,并作为评定双师素质和能否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记者了解到,在山科,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服务企业能力跟岗位工资是直接挂钩的。教学之外,教师们深入企业,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使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和企业科技人才融为一体,在增强自身专业发展活力的同时,真正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和区域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
山东恒泰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纱、染色、织布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曾一度辉煌。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恒泰公司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疲态顿显,生产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获知这一消息后,徐建明马上要求有关专业的骨干力量对企业进行“一对一”上门服务。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学院专业师资团队为恒泰公量身定制了“TOC管理流程优化”服务项目,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该公司纺纱分厂效益增加30%以上,纱线染色分厂效益增加60%以上,是建厂以来最好水平。
近年来,伴随着山东省加快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徐建明又将目光投向了区域经济建设专项服务。为此,他率领学院专业团队探索搭建了政校企融合机制,并成功申报了《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重大课题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发展项目,倾全校之力,一举解决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科学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及核心要素分析、职业决策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等重大问题,凸显了学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服务蓝色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事实证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蓝黄”两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借鉴,还获批成为首个省级实训基地,成功申报省工业设计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产学研结合与社会服务能力。
这让当地社会再次刮目相看,谁说科研服务是“985”“211”高校的专利?
登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对于徐建明和山科人而言,改革的道路,只是刚刚开始。精彩,仍在继续……
[徐建明:打造不一样的高职]相关文章
- 建设类五年制高职物理课程的改革实践
- 高职校园文化定位与特色研究
- 团体辅导在培养高职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中的应用
-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课\\
- 双语教学在高职《数字电子技术》中的探索
- 激发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 MATLAB软件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 高职学生管理会计学科能力素质培养
- 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
- 党建特色品牌创建 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 如何创建基层党建品牌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经验材料(完整)
- 2024年度打造“清廉审批”,助推清廉机关建设走在前,开新局——在全市清廉城市建设座谈会上交流发言【精选推荐】
- 上一篇:浅谈淡水生态养殖管理的可控性
- 下一篇:应用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水产品孔雀石绿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