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防过敏”贫瘠伙食
时间:2022-06-17 11:00:01 浏览次数:次
目前,日本有6000万人患有食物过敏症,也就是说每两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对某些食品过敏,这已然成了日本的“国民病”。儿童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的某些过度应对举措剥夺了孩子们享用美食的乐趣。
像动物园里的牢笼
在西日本的一所公立小学,一名一年级的男生孤单地坐在教室角落。入学以来,末排窗边的位置就是他的专属坐席,因为他患有严重的食物过敏症,只能吃鱼。在学校套餐不含鱼的日子,他就离开同学们聚集的餐桌一个人吃妈妈做的便当。他说:“在学校吃饭一点都没意思。”
有些学校害怕承担风险,暗示家长不要让过敏症患儿参加修学旅行,甚至不能参与一切餐食活动。若校方掌握正确的防过敏知识,可以降低学生在校内过敏的几率,可是某些学校却对食物过敏症“过敏”了。有教职人员申请注射过敏症抑制药物,甚至因恐慌而拒绝给患儿授课,校方不得不指派专人照料过敏症学生。
伴随过敏症患儿的不断增多,校方的妥善照料成为紧急任务。根据文部科学省在日本全国范围展开的调查,2004年到2013年,小学生群体中的患儿百分比从2.8%增加到4.5%,中学生的这一数字则从2.6%增加至4.7%。2012年12月,东京一名五年级女生因食用含奶酪的韩式煎饼过敏身亡,受此事故影响,文科省在2015年3月颁布了《食物过敏症学校伙食对应方针》。方针提出学校行动的总原则是“对于患有食物过敏症的学生也要提供伙食,将安全性放在最优先的地位”。然而现实中有不少学校将此类学童排除于“校内就餐”之外。
公益组织“关爱过敏患儿母亲协会”的代表理事园部麻里子感叹:“12年死亡事故发生之后,一些学校开始畏缩退步,采取过度的应对方法。和同学们共进午餐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光,有些孩子却被剥夺了这种欢乐。”
尽管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吃学校伙食,哪怕只有白米饭和味噌汤也好,部分学校依然坚持不给过敏症患儿提供任何饮食,关爱过敏患儿母亲协会调查发现,某校在过敏症患儿的桌前立起一米多高的透明板,负责人是为了孩子安心吃饭才如此安排,但那确实像动物园里的牢笼,此外学校还要求监护人在用餐时间于教室、走廊或学校大门外待命,以防意外发生。
部分学校则存在对过敏症漠不关心的行为。有校园营养师以“味道更好”为理由在饭食里添加奶酪,或者为了“对健康有好处”而在米饭里添加麦粒,因为“孩子喜欢”就让拉面和奶油炖菜时时出现在菜单中。患有食物过敏症的孩子就这样被排除在外。
对泡面汤蒸汽过敏
孩子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也时常接触食品,例如数学课学习图形会用到酸奶盒等容器,美术课则可能用小麦粘土或鸡蛋壳,有些厂商还会在胶棒里添加小麦淀粉,颜料也可能含天然橡胶等成分。
如果邻座的孩子把牛奶真空袋展平时,溅出几滴粘在过敏症特别严重的儿童身上,后者就会长过敏疹。其家长认为这相当严重:“一想到我的孩子今天可能因此没命了我就感到不安。”
一位来自东京的女性说她6岁的儿子有相当严重的小麦过敏症,就算是汤面的蒸汽也会导致他过敏。一次孩子已入睡,加班回家的丈夫在客厅泡方便面吃,他把窗户敞开通风,刚开始吃面就听到了儿子的咳嗽声。过去一看,儿子眼睛红红的不停地吸鼻子。夫妻俩赶忙喂孩子吃药,他们这才知道即使通风换气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今年春季儿子升入小学。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营养师介绍说学校伙食中的米饭全部添加了麦粒,每月提供一次人气拉面套餐。这位女士想,学校能给儿子提供白米饭就好,没想到连这也是奢望。会后她找校方谈孩子的就餐问题,对方回答“我们无法满足,请让他自带便当上学”。
学校安排拉面午餐后,过敏原随蒸汽残留在教室里,即便躲过了午餐时间,在下午的课程上孩子依然受罪。在幼儿园,如果午餐是凉面,厨师会为了儿子在前一天把面煮好冷藏起来,小学却难以做到这一步。儿子只能下午回家学习,或者在别的教室自习。这位女士说:“我不能奢望学校给孩子提供脱敏食物,只有麦粒饭我也认了,但我希望至少不要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谈到非假日也可能无法上学,儿子坚强地说:“我很喜欢妈妈做的盒饭,就算要一个人在陌生的角落吃饭学习,妈妈做的饭还是很好吃。”可他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
孩子的父母要求校方改一下食谱,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不能为一部分学生搞特殊待遇”。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组织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正常用餐而在不断努力。大阪府狭山市建立学校伙食中心,统一烹饪食物运往7所小学和3所中学,为5400余名学生供餐。狭山市在2010年创建“去过敏原伙食厨房”,其烹饪的饭菜不含蛋、奶、乌贼、虾、蟹等成分。针对鸡蛋过敏的学童,他们将蛋汤换成清汤,制作不含蛋黄酱的土豆泥,一个月提供4次脱敏套餐。
在菜单上下功夫
但狭山市真正厉害的地方不在于此,而是尽可能在所有时间都避免使用有致敏可能性的食材,让大部分孩子能吃到相同的伙食。
例如烹饪咖喱或蛋包饭时,一般会用淀粉增加粘稠度,狭山市学校厨房则用米粉代替小麦淀粉,通过研究烹调方法,把一开始加入淀粉翻炒改为用水溶解米粉最后加进去。这样做出的料理味道并没有什么变化,在学生当中很受欢迎。此外还有诸如用豆浆代替牛奶做炖菜,炸猪排不用鸡蛋辅助裹面包糠等等。食谱制作委员会每个月都会对食谱进行商榷,即便不采用蛋奶材料,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的含量也超过了相关规定标准。这样做不仅能让大部分孩子吃到相同的食物,还减少了误食或飞溅致敏的危险性。自然,过敏症患儿也就不再需要离开座位独自用餐了。
很多学校给学生发放袋装牛奶,学生清洗真空袋后再回收,但是对于牛奶过敏的孩子来说这存在一定风险,狭山校方选择了瓶装牛奶。他们将关注点放在细节部分,杜绝一切致敏可能性。在这里,没有孩子需要忍受贫瘠午餐之苦。
教职工也积极应对过敏问题。办公室黑板上写着所有过敏学生的名字以提醒全体教员,每年还需进行抗敏药注射培训。人们对狭山市的优秀行动口口相传,每年都有过敏患儿的家庭搬来这里。
不明确的过敏依据
从2013年6月开始,北海道千岁市的幼儿园开始尽可能不为孩子提供蛋奶食品。由于加工食品的减少,还顺带节省了约8%的食材费用。尽管教职工需要花时间制作餐饭,但不必费心特地准备脱敏食物,相同的人手就足以应对。关爱过敏患儿母亲协会的园部理事说:“如果校方的伙食菜单仅靠营养师一人决定,他极有可能从味道的角度出发搭配食材,导致误食性过敏的危险性上涨。应当要求营养师接受横向协助。”
预防校园过敏事故的关键其实在校外。
根据文科省发布的过敏症应对指南,要求特殊关照的家庭必须提交《学校生活管理指导表》,也就是说家长需请医生在表内填写孩子的过敏原。横滨市的一所初高中一体学校在2012年之前规定由监护人自行申报孩子的过敏食物,可是校方收到了许多既不明确又缺乏依据的要求,例如“孩子对鸡蛋过敏,但吃蛋黄酱没关系”“家长对荞麦过敏,请不要给孩子吃这个”“疲劳时对乳制品过敏”等等。医生给出的指示也未必正确,此前有一名学生提出他患有严重的食品过敏症,学校安排外宿研修时向他确认抗敏药注射的必要性,让监护人留在附近,甚至与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以防万一,可是后来专业医师为这名学生进行诊断,发现他并没有食物过敏症。
后来,为了确定真正需要特殊应对的学生,学校在入学说明会上给家长们发放食物过敏症宣传册、收录相关解说的DVD以及专业过敏症医师的联络方式,请家长以正确方式提交《学校生活管理指导表》。同时要求在校生重新按需提交表格。明确了对象,学校才能保护真正需要特殊应对的学生,而对本身没有食物过敏症的孩子来说,能自由地享受美食才是好事。
目前日本自诩为过敏科的医生当中,只有三成是真正的职业医师,许多患者无法得到专业的诊治,这导致许多家长坚持孩子患有食物过敏症,依据却仅仅是“抽血化验”或空白。如果父母的过分担心与医生的不恰当指示继续下去,不仅会导致孩子无法摄取均衡营养,将来步入社会也会碰壁。《学校生活管理指导表格》是此前未能接受职业医师诊疗的孩子获救的机会。
外出就餐的风险
对于食物过敏症患者而言,外出就餐往往伴随着危险。家住东京的岸红子女士就有过因为在外用餐,导致女儿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经历。
那是一个夏日,她牵着女儿的手走到果昔吧台前,向一名兼职学生样貌的店员询问:“我女儿对蛋奶制品过敏,请问果昔含不含这些?”店员去后厨确认后告诉她没关系的,并向她推荐了一款果昔饮品。
没想到女儿刚喝下差不多20毫升的饮料,就对她说“肚子疼”。没多久孩子身上就起了红疹,呼吸困难。岸红子再次向店员进行确认,原来饮料里加了优格,店员却没把它归为奶制品。女儿不得不因此住院。
不少过敏症患儿的家长因为担心饮食安全而放弃旅行计划,即便外出游玩也自带饭团。不过近年来为食物过敏者服务的餐厅也有所增加,许多家庭餐馆、快餐连锁店以及宾馆餐厅都准备了低敏套餐,并在菜单中注明原料。
公益组织“食物过敏儿父亲协会”调查显示,98%的过敏症患儿会外出就餐,但有58%的参与者表示曾经因此出现过敏症状。该协会代表今村慎太郎之所以创建组织,也是因为他的女儿患有过敏症,他的理想是创造一个过敏症患儿不会感觉到被排挤的世界。
享受品尝美味的乐趣
在东京有一家特别的私人餐馆,它为食物过敏症患者提供安全美味的饮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这家“太阳”意大利餐厅位于杉并区,店内白板和菜单都没有“食物过敏特供餐”的字样,进店的人会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
太阳餐厅为过敏症患者提供服务的契机源自一个家庭的请求。2009年,一位小朋友来到店里:“我想在这办生日会,为了让我幼儿园的每一个朋友都能安心吃饭,能不能给我做一个没有鸡蛋、牛奶和面粉的蛋糕?如果很难的话,我能带吃的过来吗?”
主厨辻正博不忍心对孩子开口说“我不会做”,他开始每天挑战用米粉做蛋糕,经过40多次失败的尝试,终于做出了可以招待客人的甜点。
生日会当天,有孩子小心翼翼地向母亲询问:“这个我能吃吗?”“可以呀。”听到母亲的回答,孩子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了“蛋糕”。辻主厨说:“看着他鼻子和脸颊沾满豆浆做的‘奶油’,拼命吞‘蛋糕’的样子,我心中的成就感爆棚了。”
客人点餐时,服务员一定会对食物过敏情况进行询问并记录在小票上,针对小麦过敏的顾客,他们会提供用米粉制作的意大利面,假使客人对乳制品过敏,则用豆浆代替牛奶烹饪。如果客人对食材心感不安,后厨工作人员就会为他进行详解。
“食物过敏儿父亲协会”的今村代表说,如果餐厅内有食材文字说明,过半的客人不会再与店方直接沟通,但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店家的想法是‘既然我写出来了,你就自己判断吧’,顾客和店方缺失沟通。要知道有时食材会发生变化,菜单信息并非百分百可靠,通过沟通将食材明确告诉顾客的做法更好。”
前文提到的岸红子女士依旧积极地带女儿出去吃饭,现在的她会明确告诉店家具体的情况,不是笼统地说“我的孩子对乳制品过敏”,而是一一确认食物中是否含黄油、酸奶、牛奶等成分,甚至仔细叮嘱餐厅用橄榄油代替黄油煎牛排,通过对话让店方与她共同分担危机感。她说:“我想让女儿明白‘品尝美食是快乐的’。如果对食物过敏过度关注,反而会让孩子们丢失享用美食的乐趣。”
[编译自日本《AERA》周刊]
[摒弃“防过敏”贫瘠伙食]相关文章
- 上一篇:透明鱼,“透明慈善”学校
- 下一篇:懵懂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