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糖尿病病人手册(二)

时间:2022-06-17 11:56:01  浏览次数:

走出糖尿病食疗误区

科学合理饮食是控制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有以下误解。

(1)过度节食:用过度节食或全素食治疗糖尿病,开始时因热量摄入减少,使血糖、尿糖下降,但随后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人体活动的能量只能由身体的脂肪分解供给,其中的产物为酮体,故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限制饮水:有些患者因发病初期有多饮、多尿症状,就限制饮水,这是不妥的。口渴是因为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的水分,所以渴就得饮水,不必限制。否则,会引起脱水或高黏血症。

(3)多吃坚果类食物饱腹:一些糖尿病患者花生、瓜子不离口,认为这样可以减轻饥饿感。熟不知,这些坚果食物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富含油脂。大量花生、瓜子、杏仁的摄入,不仅使热量大为增加,而且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可以转化为葡萄糖,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所以,吃花生、瓜子要计算量,要减少油脂的摄入。

(4)少吃粮食多吃鱼:糖尿病饮食疗法提倡平衡蛋白质,多食用食物纤维,低糖、低脂、低盐,过多地进食肉类会使总热量增加。另外,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并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5)得了糖尿病,不敢再吃水果:糖尿病患者应当坚持合理、平衡的膳食。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铬、锰,对提高体内胰岛素活性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在血糖得到控制的前提下,适当进食各种水果是有益的。

适当运动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更好地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改善血脂成分,减低体重,调整心、肺、神经及内分泌功能,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持心情愉快。

运动疗法:⑴量力而行:避免强烈、竞争性运动,适宜心率=170-年龄;⑵运动时间:最好餐后60~90分钟,或注射胰岛素前;⑶带氧运动:强度适中、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运动(如步行、跳舞、慢跑、上楼梯、骑自行车、乒乓球、排球、爬坡、游泳等);⑷持之以恒:每周5次以上,每次半小时以上。

运动时饮食注意事项:⑴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如果运动时间较长,宜在运动前或运动中适当进食,防止低血糖发生;⑵不要在进餐后立即运动,要在进餐1~2个小时后运动;⑶注意多喝水,以防脱水。

以下糖尿病患者不宜运动:⑴1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前,如空腹血糖>15mmol/L或酮体阳性;⑵伴严重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足;⑶严重的植物神经病变,如体位性低血压;⑷严重的眼底病变、肾病、高血压未控制者;⑸明显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者;⑹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在胰岛素发挥作用最强的时刻,以及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以前,以防低血糖发生。

戒烟限酒

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少人吸烟,由于糖尿病与吸烟均为慢性进展,易于忽略。众所周知,吸烟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害更是雪上加霜。吸烟可引起慢性炎症,增加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吸烟加速肾功能下降,引起呼吸道疾病,易加重胃肠道疾病;吸烟使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功能减退、早衰和白内障。

至于糖尿病患者究竟能否饮酒,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长期饮酒除可引起营养缺乏、肝脏损害,还可诱发和加重并发症。因此,原则上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

饮酒对糖尿病控制不利:(1)饮酒可诱发并发症。饮酒干扰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使血糖升高,严重者会发生酮症酸中毒;(2)饮酒容易导致低血糖。酒精可加重磺脲类降糖药的低血糖效应,患者易发生低血糖;(3)饮酒易引起患者摄入食物过多。饮酒可以使进食增加,同时酒精可以氧化产生能量,从而使患者总能量摄入过多,血糖不易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及血糖控制标准

高血糖的危害: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为3.9~6.1mmOL/L。高血糖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始动因素,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以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大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监测血糖的方法:(1)到医院抽血查静脉血糖,比较准确;(2)是用便携式血糖仪查毛细血管血糖,常用于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常规做法:

⑴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者,或患其他急性病者,每天正规监测7次(三餐前+三餐后2个小时+睡前或夜间),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⑵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选择一天或两天正规测7次。

⑶口服降糖药治疗者,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最好正规测一天7次,至少测一天5次(空腹+三餐后2个小时+睡前)。

⑷用胰岛素者,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必须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

(注意:65岁以上老年人血糖控制标准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1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8.5%以下就可以了。因为老年人易发生低血糖,且后果严重。)

血糖易失控的10种情况:(1)天气寒冷,下雨或下雪天时;(2)伤风、感冒、肺炎等感染或发生其他疾病时;(3)情绪有波动,精神紧张、恐惧或暴怒时;(4)发生外伤或手术时;(5)妊娠或月经期;(6)剧烈的体育运动;(7)低血糖反应发生频繁时;(8)饮食规律被打破,进食超量或吃了含糖高的食物;(9)漏服了降糖药或少打了胰岛素;(10)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时。

糖尿病患者血压监测及血压控制标准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患高血压的几率高。高血压与糖尿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有人把高血压比作“无形杀手”,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往往血脂也不正常、血粘度也高,再加上高血压,血管进一步收缩变窄,很容易发生阻塞或出血。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进一步加剧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疾病、视网膜疾病、冠心病、中风和外周血管病等。糖尿病患者除每次就医时,医生为其测量血压外,应至少每月查一次。即使血压不高,每3个月也必须查一次。糖尿病患者理想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如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说明控制水平差。

糖尿病患者体重控制标准

超重、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糖尿病患者如超重或肥胖,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超重或肥胖者应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膳食总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体力活动,严重肥胖时除改变生活方式外,还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减肥药。减肥的合理目标是体重减轻5%~15%,一般以每月减轻1~2公斤为宜。体重指数是判定一个成年人是否超重或肥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2(米2)

我国成人体重判定标准:BMI<18.5为体重过低,BMI18.5~23.9为正常体重,BMI24.0-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

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标准

糖尿病患者血脂容易出现不正常,医学称为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这就是常说的高血脂。此外,还会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该低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该高不高。当血糖、血压和血脂都“高高在上”时,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就会大打折扣。

(注意:血脂检查一般在早晨空腹抽血,抽血前一天晚上不要吃高脂肪或油腻的食物,24小时内禁酒。)

糖尿病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主要发生在已有糖尿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再经某种应激或饮食过度而发生血糖急剧升高(20mmoL/L)或尿糖在++++以上且有酮体,病人表现嗜睡、神智模糊甚至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往往有肾功能不良及应用双胍类药物如降糖灵病史。

低血糖:大多是因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过量所致,尤其是长效磺胺类如优降糖更易发生。患者血糖在2.5mmoL/L以下,先有饥饿感,乏力,四肢麻木,情绪不安,面色苍白,头晕,心慌,呕吐,严重时大汗淋漓,皮肤湿冷甚至不省人事,昏迷。

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它们是糖尿病特有的,与血糖升高直接有关。

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指心脑血管及其他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中风、心肌梗死及糖尿病足。它们虽非糖尿病所特有,但却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血糖以外,它们还和血压及血脂异常有关。

其他:骨质疏松、感染

糖尿病并发症的17个危险信号:(1)口渴、咽干: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2)疲乏无力:肌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3)血压上升:血糖上升,血容量增多;(4)周身发胀:血糖降低过快,细胞内水肿;(5)腹胀便秘:可能是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6)头痛头晕:血压高和低血糖;(7)皮肤脱屑: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8)双足麻木: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9)皮肤变色:双足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显示足部缺血;(10)视物不清:白内障;(11)牙齿松动:牙槽骨质疏松或牙周感染;(12)视野变红:眼底出血;(13)性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受损;(14)皮肤水疱:主要由“三高”引起;(15)尿蛋白阳性:肾功能受损;(16)脑血管意外:突然头痛头晕、口角流涎,脸面一侧发紧,对侧麻木等,为脑血管意外先兆或脑梗死指征;(17)出汗分布异常:自主神经受损。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2.8%~14.5%。糖尿病足早期表现为脚部皮肤干燥,汗少或痛、温觉消失,继而发展为脚趾溃烂、感染、发黑、坏死,并很快扩散到健康的脚趾,可在一周之内侵害到骨头,最终可导致截肢。为一个脚趾花掉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对糖尿病人来说不是件新鲜事儿。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必须积极预防和尽早发现糖尿病足,如有以下变化要立即到医院检查:皮肤变白、变暗或出现斑纹,皮肤干燥、水肿,脚部变形,静息时痛、温觉减低等。

糖尿病患者足部日常护理措施:(1)每日检查足部是否有水泡、裂口、擦伤及其他改变,如发现皮肤红肿或脓肿,应立即到医院治疗;(2)每日晚上用温水(不超过40℃)及软皂洗脚,用吸水性强的干毛巾轻柔地将脚擦干,不要擦得过重以防任何微小的创伤;(3)将擦干的脚涂以羊毛脂或植物油,防止干燥,并轻轻按摩皮肤;(4)严禁使用强烈的清毒药物如碘酒等,以免侵蚀性、酸性物质造成皮肤损伤;(5)若趾甲干脆,则应每晚用硼纱(每升含一汤匙)微温水将足浸泡30分,软化趾甲,然后用软布按摩趾周围,保持趾甲周周的清洁;(6)禁用热水袋温热足部、不用电热毯或其他热源、避免日光暴晒,以防烫伤足部;(7)小腿及足部运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8)若足部皮肤有压痛,则可每周用75%乙醇按摩1次,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

哪些糖尿病患者需住院治疗

(1)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多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痛,渐渐呼吸快、烦躁、昏迷等,这些急性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有生命危险。

(2)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通过住院,能够对患者进行包括并发症在内的全面检查及全天的血糖监测,便于综合治疗和药物调整,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迅速控制病情,消除症状。同时,住院可以让患者得到一次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学会如何科学安排饮食以及血糖的自我检测,掌握胰岛素的配置、注射并能根据血糖、尿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3)血糖忽高忽低或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者:通过住院全面检查及系统观察,找出血糖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同时,经过医生的科学指导,学会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及生活起居,消除各种导致血糖波动的诱因,使血糖得到平稳控制。

(4)同时有其他疾病处于应激状态或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高热、重症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病等应激情况,或者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眼底出血、痛性神经病、顽固性腹泻、足部坏疽等严重慢性并发症时均应住院治疗。另外,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住院,即使是小手术,也应住院治疗、观察,这有利于糖尿病控制和患者的术后恢复。

如有条件,新确诊的患者宜短期住院,目的是为了全面检查、了解是否有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病变;拟定合理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推荐访问:糖尿病 病人 手册